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也被赋予新的要求。本文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以期对人才的培养有所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必要性;改革措施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计算机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并成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必备的实用性技术。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我国多数高校均进行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但是,当前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培养。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高校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
一、高校计算机教改的必要性
1.教学实践性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使目前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仅仅是进行理论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未加重视。在教学时,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取学分,重要的是为之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必须熟练地进行操作。在学校,有些学生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一头雾水。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未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这一状况必须加以改善。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做到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不应照本宣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固定化。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员工不但能进行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而且对较为复杂的编程或图片编辑软件等也要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讲解教材的知识,并没有与现实应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使教学内容严重的脱离实际。此外,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未考虑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所制订教学计划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二、高校计算机教改的措施
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将改革措施融入现实的计算机教学中,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课程设置是计算机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目前高校设置的计算机课程未能与其他学科结合,并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无法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改变上述问题,高校应该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加强对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关注,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计算机理论。此外,增加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水平。
2.科学配置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对计算机进行熟练地操作。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较少,操作能力不足,从而出现了学生基础不同的状况。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可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以使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都得到提升。
3.改革评价与考核制度
高校普遍的课程评价方式是进行考试,将理论与操作分别进行考察,按照一定的比例判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但是,对于计算机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述的考核方式便不再适用,也无法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计算机课程考核要采用较灵活的模式进行,将实践操作与平时表现都作为考核内容。
4.重视教学反馈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及时进行课堂反馈,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实践教学时要加强技能的传授,教师还要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究,使学生可以顺利地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制约,因此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筱平,徐驰.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设置现状及改革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3(3):226-227.
[2]王一多.基于网络发展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2):154-157.
[3]袁福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5,5(5):17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必要性;改革措施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计算机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并成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必备的实用性技术。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我国多数高校均进行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但是,当前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培养。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高校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
一、高校计算机教改的必要性
1.教学实践性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使目前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仅仅是进行理论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未加重视。在教学时,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取学分,重要的是为之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必须熟练地进行操作。在学校,有些学生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一头雾水。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未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这一状况必须加以改善。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做到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不应照本宣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固定化。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员工不但能进行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而且对较为复杂的编程或图片编辑软件等也要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讲解教材的知识,并没有与现实应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使教学内容严重的脱离实际。此外,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未考虑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所制订教学计划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二、高校计算机教改的措施
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将改革措施融入现实的计算机教学中,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课程设置是计算机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目前高校设置的计算机课程未能与其他学科结合,并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无法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改变上述问题,高校应该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加强对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关注,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计算机理论。此外,增加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水平。
2.科学配置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对计算机进行熟练地操作。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较少,操作能力不足,从而出现了学生基础不同的状况。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可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以使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都得到提升。
3.改革评价与考核制度
高校普遍的课程评价方式是进行考试,将理论与操作分别进行考察,按照一定的比例判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但是,对于计算机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述的考核方式便不再适用,也无法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计算机课程考核要采用较灵活的模式进行,将实践操作与平时表现都作为考核内容。
4.重视教学反馈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及时进行课堂反馈,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实践教学时要加强技能的传授,教师还要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究,使学生可以顺利地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制约,因此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筱平,徐驰.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设置现状及改革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3(3):226-227.
[2]王一多.基于网络发展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2):154-157.
[3]袁福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5,5(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