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创造力的主要课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从提问开始,但由于现代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对目前数学教育状况的简要概述,提出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普通高中數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思索。一切创新都来源于成功的探究,而探究的成功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要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基本模式是设置疑问—认知失调—探究讨论—问题解决—评价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那么,怎样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又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呢?创设问题情境有几个切入点:
  1.1利用生活实践营造问题情境
  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素材可以为教师教学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多留心,发现和捕捉好的素材,并利用这些鲜活而亲切的实例设计好的问题串。
  1.2利用数学史再现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添加了数学史,数学史知识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应用数学史知识设置情境,这样既渗透数学史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3利用当代热点为素材構造问题情境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人们的生活也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平时教师可以多关注新闻等中出现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报道,注意搜集各种媒体关于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利用这些高科技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改变教学模式
  2.1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
  由于提出问题能力集中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和勇气。
  2.2适时指导,使学生善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与思维相关,问题意识是思维产生的土壤,没有问题意识,思维不可能产生,同样,没有思维,问题意识更不可能生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3利用课堂探究性活动
  3.1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串,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好的问题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生长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好的问题串应该相辅相成、相互呼应、逐层深入。
  3.2充分体现活动性原则,形成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课堂教学
  活动是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和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活动性原则。
  3.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4制造机会,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在每节课的上课前、授课中及课下,都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例如,学生在预习完新知识之后,头脑里就会产生疑问,在每节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要允许学生举手提问,及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在每进行一周教学后,专门抽出一节课来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除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下研究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再向老师求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准备一个问题本设立“问题信箱”,让学生把自己课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本上,教师从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允许所有学生提问。对于平时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帮助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总之,数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师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我们不是制造机械的工具,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让问题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质疑声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应之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数学. 2005(12)
  [2]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 2003(01)
  [3]张奠宙,梁绍君,金家梁.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 2003(01)
  基金项目: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规划课题(长教科通[2014]46号)《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在参加多次省市级高职院校学习交流后,结合自身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切实感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或者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交流中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师都表达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给笔者带来很多的感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到底该如何优化,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的如今,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  在多次省级、市级的高职院校集中学习交流会
一、提升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力的必要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段学生的分数混合运算能力更是迫切需要,根据我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高段学生在分数计算方面所出现的情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计算速度慢、方法不灵活,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退化,有的甚至出现了排斥的心理。因而探索高段学
摘 要:计算机公共课是高校教学重要公共基础课,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人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在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以及师生交流互动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进入教师视野,并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互评  随着
摘 要:微课是一种集合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操作复杂,涉及的综合知识点多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会计综合实训;运用  一、课程背景分析  1.优势分析  其一,会计综合实训这一门课程一般会开设在高职专业课程的第五学期(即大三上学期)。通过前面两年的学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就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朗读;学习兴趣;陶冶情操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