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釜,铁打出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打出,仅以一块铁片,反复加热,通过不断锤打来制作铁器。其难度之大,工艺为金工之绝。此技艺在国内早已式微,如今李共标坚定执锤开始“铁打出”。
  屋漏痕,书法用语。形容雨水顺墙而下,沿着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流淌,时走时停且直且曲,形成顿挫有力的痕迹。这一说法,最早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而以这种用笔方法得到的线条,则被古人认为是最纯粹、最纯净、最具有美感。李共标早前在杭州Solife展出的作品中,几乎每件铁器上都带有各具特色的独特肌理,若有似无,时浓时淡。“如同屋漏痕,这些肌理都是天然、自然的,没有任何后期人为的加工。”李共标声如其人,含蓄内敛,并不善谈。
  屋漏痕隐岁月悠
  欣赏李共标的作品,有种不由自主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风花雪月,城市喧嚣仿佛全都消失,顿时只剩虔诚的心情。这也许和他选用的材料有关,“我大都选择带有花纹上了年纪的铁板,它们基本都有十年以上的岁数并且保存很好,没有其他因素让它们腐蚀。经过雨水的冲刷,多年下来形成有聚有散的纹路肌理,有的深,有的浅,都非常好看。”将老铁板赋予新的生命,是李共标执著的事,一干就是好些年。
  并非科班出身的李共标,一路走来不算一帆风顺。老家在河南洛阳,紧挨着的就是鼎鼎有名的龙门石窟。老家村子附近的山区盛产青石,材质紧密,是用于石雕的绝佳材质。石雕,在李共标的老家算得上是产业集群,家家户户都制作石雕。16岁,李共标就开始跟着家里人学习石雕,一干就是六七年。只是石雕产生的粉尘太大,时间一长肺部就受不了,于是只得停下来休养。
  “恰好有朋友在杭州开画班,请我过来帮忙做泥塑小狗之类的小件,于是就过来了。”举了六七年凿子,忽然开始玩泥巴,李共标反倒有些不习惯。好在,手艺总有共通处,多年石雕积累的经验让李共标对“形”的把握非常到位。做顺了手,空余闲暇,朋友喝茶时也总会拉上李共标一起。一来二去,李共标一边开始学着品茶,一边暗地里仔细观察茶器,高矮胖瘦各有不同,渐渐开始对茶器制作生出些许好奇。
  江户技艺铁打出
  铁器,最早源于中国。壶、钵、盆、盘各类形态都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扩大,渐渐开始用铸造的方式量产。制作铁器的手艺传到日本后,开始在日本茶道里显现出重要的作用,成为日本茶道的必备品。其中尤以日本南部手工生产的铁器最为有名,身价不菲,成为茶道玩家的收藏之好。
  事实上,手工制造铁器的技艺有多种,而最考验技术的当数“铁打出”。选好铁板后,不断用炉火加热,反复捶打,靠手感眼观保持材料厚度均匀,整个过程几乎全部采用手工完成,需全神贯注,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李共标决定选择“铁打出”这样最原始的制造方式,来创作铁器。一来是做的人比较少;二来是铁器与茶道里常见的陶、瓷相比,更硬朗,更坚冷。稍不留意,陶、瓷的用具就会在铁器上磕碰出瑕疵。“手造铁质茶器是为了让喝茶的人心更静。心静,才能更好地驾驭铁质茶器。”
  手工锻造,并非有力能抡大锤就可以。经验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都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一开始,李共标只是想为爱茶的朋友做一件风炉,用来煮茶。结果也可以想到,好看但却不具备使用性,这与李共标最初的想法“好看更要实用”相悖。铁和石,在材质上都硬,只不过石材更脆一些,这对抡惯了大锤凿子的李共标来说,做风炉的结果虽然不算成功,但制作过程却引发李共标手工锻造铁器的极大兴趣。
  李共标一边继续给小朋友们捏着小狗小猫,一边找寻关于铁器制作的各类书籍进行学习参考,将学习的经验用实践去验证。铁,是一种很神奇的材质。冰冷的时候,顽固坚硬;加热后,材质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重力延展成各种形状。同样都是铁,但杂质含量不同,加热后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有些延展性好,有些则很脆。周围没有前辈给予经验,李共标就在尝试不断实验,加热时间、捶打力度、卷曲曲度……在反反复复实践中,逐渐了解铁的特质,掌握铁的特性,在制作过程中积累自己独到的经验。
  厚积薄发打铁人
  我们时常会把喜欢的事默默放一边,然后为此找各种借口,要不就是40岁以后再开始,要不就是向柴米油盐低头妥协。而李共标想得很简单“喜欢就已经够了”,收益得失全然不需考虑。后来的事情,有些水到渠成也有些顺理成章。朋友有工作室要转出,李共标思来想去后接手了,此时,手打铁器已经让李共标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为着这份喜欢,李共标开始了专门手打素釜的生涯。
  有了目标,李共标就很少离开工作室。那些原本躺在野外草地、废弃工厂里,没有被腐蚀掉的铁板,被李共标宝贝一样地拉回工作室,悉心锻造。这些老旧的铁板,在被遗忘的年月里,都被时间刻上了印记:有些有如屋漏痕一般的肌理,有些缺了角,有些原本就有层油漆……他们在李共标手里,都被尽可能还原成了原本的模样。屋漏痕有浓有淡,有聚有散。李共标将圆圈痕迹大的、扩散式展开的,做成茶盘,尽可能多地保留痕迹的肌理。而那些被雨水滴穿的孔,小小巧巧向里凹,非常漂亮,被保留成茶承的一部分,可以渗水。四方的器皿,则需要考虑几个面肌理的统一。而那些原本有一层油漆的铁板,李共标也会随缘地保留其本身的色彩。至于缺角的,就让它缺着吧,不必强求完美统一。
  没有专门学过设计,李共标就用“笨办法”,先用纸做出大概的模型,观察比例,找感觉。在根据调整好的纸模型,对铁板进行切割,处理掉表面的灰尘锈迹。不同的器形用不同的方式,有的用整张铁皮敲打;有的用拼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组合。切割、火烧、氧化……一件器皿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成形的作品,设计简约,明了舒服,铁的质感得到充分体现。在开始打铁的两年半时间里,李共标做了近百件作品,每一件都凝聚了他的心思,安安静静但过目不忘。
  会觉得枯燥吗?不会,铁器制作本身就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成形的作品,会经过大自然的氧化,根据使用人的习惯,产生不同的变化。李共标在不断摸索的制作过程中,工艺上也有所突破。在他最新制作的作品里,有一件茶盘,制作时以1500℃高温将茶盘烧得通红柔软,然后轻轻摁入一块生冷的铁。成品有如雨水滴落在泥土里四下溅开的感觉,非常美。
  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就算一件器皿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李共标仍然觉得太匆忙。对于未来,李共标想得很简单,也许会尝试其他金属材料的锻造,但依旧以铁为主。除了茶器,花器、香器也是会考虑制作的方向。“简单的事,做得更精需要更多时间。”正是这份造物的快乐,让李共标坚持用原始的模式,传统的手艺,“铁打造”出独具魅力的现代素釜。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中式家具是传统中式美学对现代化环境的适应结果,也是人们从传统美学中寻求文化认同感的表现。新中式家具立足于当代社会需求,对中式美学进行消化与再传播是其能够流行的原因。  关 键 词: 新中式;文化认同感;中式美学  一、新中式家具  从词源意义上看,“新中式”是指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
我们专注于手工艺领域书籍的出版,讲述手艺人的故事、记录非物质文化遺产的现状、挖掘传统工艺的振兴案例……其中,《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I II)》,被誉为中国手工自助游必备书。
[摘 要] 教师进步计划是美国全国优秀教学协会开展的核心工程,对于提高一线教师教育质量、稳定师资队伍、吸引优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该计划的使命,解读其核心要素与实施程序,挖掘其背后的协会及政策支持,将会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 美国;教师进步计划;优秀教学协会  [中图分类号] G51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2-0039-
摘 要: 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地域密集的人口,孕育着质朴的民俗文化,在众多的文化传承中顾家花馍以民众的口碑和精美的造型得以完整的遗存和传承。豫东民间美术以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红黄绿黑的色彩特点,融入到顾家花馍图式特征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中原的诡秘、质朴、吉庆、简洁的风格淋漓尽致表达。本文探索把经典的民间手工艺术与计算机美术设计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运用到周口地域的民间美术优化中,以高
阿不拉·依不拉音  1979年生,加依村人,2013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创办有“嘉音加依乐器合作社”。  加依村乐器制作的秘密  我叫阿不拉·依不拉音,是一名乐器工匠。我从小生长在加依村,现在这里是个旅游村,村里有自建的景区叫“天籁加依”,这名字放到我们村可是太合适了。不管推开哪户人家的大门,都能看到院里聚集着制作乐器的人们。凉棚上、屋子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
摘 要: 《篡改的命》中塑造了四个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形象,农村妇女刘双菊、半农半工的贺小文、打工妹张惠和都市女性方知之,她们的存在使这部小说更加的完整。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本书中所描述的四位性格、命运各异的女性形象,丰富并深化了对当代城乡变迁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命运的认知,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主题意蕴。加深我们对这整部书悲剧色彩的理解,得出悲剧根源之所在,找出形象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引发对当代女性的
[摘 要] 责任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责任教育实效性差也是长期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难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责任教育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走向生活、走进生活,教育者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责任教育生活化将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趋势。  [关键词] 责任教育;生活化;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
将脑海里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现实,Meritalia这位来自沙发世界的魔术师,融合众多前卫元素,以不拘一格的个性闯荡在摩登都会。  不知道究竟是玩具抄袭了沙发的创意,还是沙发盗取了玩具的灵感,棕熊、小猪、老鼠、大象、小鱼……一个个色彩缤纷的动物形象犹如玩具积木,可以随意拼合成双人沙发、扶手椅或置脚凳。看着这套萌翻沙发界的“全家福”,不禁愕然,沙发还可以变身成这副模样?这就是意大利的家具魔术师美塔拉(
学校资源是学生成长的载体,成才的保障。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要做到“两个必须”。    一、充足的资源实体是提高利用率的前提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实体作保障,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只能是空谈。然而,经济条件限制是很多学校无法具备足够资源的主要原因,实在是“无米难炊”。那么,学校如何获取资源实体呢?  1.争取政府的支持 
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非遗书画院近日在深圳观澜湖设立了第三个创作基地,为观澜湖又增添了一个非遗展示平台。此前,观澜湖就与手艺网(www.91cratf.com)共同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手工艺线下体验基地,推出皮艺、木艺、陶艺等十多个手工艺门类,定于今年4月开始营业,并引入原创手工集合品牌“揖美”入驻,成为市民直观体验传统非遗魅力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