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全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下,面对现阶段高中教育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新时期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培养方式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核心素养主张将知识、技能、态度等构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全面的展现,它适用于各种学科,主要强调在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传输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技能,以方便学生与未来社会保持良好的联系,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应用技能来实现学生的个人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在进行一定时间的化学课程知识的收集和积累后,在头脑中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概括性认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将求在探索中培养良好的研究方式、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细致的认识化学本质。学生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使学生保持优良的探索和应用思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尝试用化学知识来解答,对号就坐,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建构观念教学
  “观念建构”教学,就是在化学观念的引领下,学生以一种高活跃的思维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的知识层面,随着知识内容的难度升级,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分析类别,根据知识间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持续的进行对知识点的思考、总结、纠错、提升,从而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套专属于自身学习经验的具有联系性的化学学习技巧。由此看来,“观念建构”教学的实施,会将课堂教学的重心自然地引渡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从而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性课堂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1》“铁及化合物的应用”章节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现有试剂(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铁粉),设计实验方案探究Fe2+和Fe3+的转变条件。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在心中固化成型,再结合铁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正确认识不同物质间的转化途径和方式。
  (二)将实验与知识教学有机结合
  化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而且,只有将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化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即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顾名思义,相比较之下,探究性实验更能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性思维。验证性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找寻实验的漏洞和探究实验的严谨性,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三)融入热点问题,探究生活化学应用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问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关心的日常天气状况、食品安全问题。还体现在体现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各个领域,包括航空、军事、化工、高科技、经济等。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现实生活挂钩,在实际教学中,主动融入生活中的典型现象和热点问题等。
  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一》“铝及铝合金”的章节学习中,可以引入类似实时问题,像某化工公司在某时某地发生特大爆炸事件,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铝的化学性质,在教学开始引起学生的学习关注和兴趣,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铝的性质的印象,更能使学生更加关注化学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充分展现化学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化学课程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到化工研究的一系列改革过程,这期间出现了为实验探索而付出心血的各式各样故事。在具体的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史料以故事或者情景演绎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就是在和这些科学家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与他们情景交融,感受器实验失败的失落,体会试验研究成功的喜悦和激动,使学生不断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实践研究证明,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手法,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对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驱动下,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各大高校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所处高校实际教学安排和发展目标,结合学生對化学的学习热情和综合学习情况,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和体系,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学习热情来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培养其养成优良的核心素养,最终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泉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0) :12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制备马钱子碱微囊,考察其影响因素,找出最优方案。 方法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囊材,马钱子碱为囊心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药微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确定最佳囊材比、囊心与囊材比及CaCl2的浓度,确定最优配方。观察其形态,测定其包封率、粒径、载药量、Zeta电位等。 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制备马钱子碱微囊的最优配方:壳聚糖浓度为5 mg/mL,明胶浓度为4 mg/mL,
用H2SO4活化方法制作活化粉煤灰吸附材料. 通过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造纸废水中COD的吸附性能, 分析了该材料对废水中COD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研究用高能球磨机粉磨粉煤灰的时间、磨机转数、球级配对灰的粒度、视密度、颗粒形貌及活性的影响. 将不同情况下粉磨活化的粉煤灰按50%,40%,30%比例掺入水泥熟料中, 测定其
混凝土拱坝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和温度应力控制的需要,坝体通常分段浇筑,各坝段间横向设置伸缩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横缝的张开、闭合和滑移过程会显著地引起坝体拱向应力
南盘江流域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地理概念,其生态文化旅游的发生与发展必然深受客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影响。从南盘江流域特殊的物理空间和地理位格宏观角度审视其
对云及其阴影的识别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云及其阴影在图像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利用两者在平坦区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上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对其进行识别与匹配,可以比较简单地利用图像域值分割方法得到更好的识别与匹配结果。采用面向对象的思路提取云及其阴影的轮廓,在分析图像分割误差原因的基础上,考虑影像上云与其阴影的空间拓扑关系,应用改进的分数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方法
【摘要】“释放师生潜能”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相信、解放、依靠、发展师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让教师及学生依靠自身的智慧、潜能进行学习、交流与发展。“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理念不仅适用于教学,还适用于班级文化建设。将此理念与小学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相联系,提出策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关键词】释放师生潜能 小学 班级特色 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正>一是以城区为核心,打造中国旅游名城。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规范旅游建筑风貌,打造旅游城市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