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一名小学青年男教师,常会在办公室里发出“娘子军”里的洪常青的自嘲,也难免感觉形单影只,因为男同事实在太少了。当整个社会在呼吁男幼儿教师时,其实小学阶段同样也需要男性的力量。作为一名男性,我也常站在男性的角度去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行为。
“男孩危机”在中小学里普遍存在,比成绩,男孩比不上,比体质,男孩又没有优势,男孩太“娘”,女孩太“强”的现象,被称之为“男孩危机”。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也清晰地感受到,所任教级学生中,成绩优秀、拔尖的几乎清一色女孩;能力强,在活动中组织、挑大梁的也常常是女孩,男孩子几乎成了绿叶,来陪衬一朵朵漂亮的花朵。
多年前一次偶然事件,激起了我对“男孩危机”的思考。那是六月的黄梅季,前夜一场大雨把学校的校门口淹了,水深没至小腿,从校门口到教学楼前近百米的地方,成了一大片汪洋。校门口人满为患,送学的家长有的骑着电瓶车涉水把孩子开到里面;没有家长接送自己独立上学的学生拥在校门口,一筹莫展;校领导在维持秩序,破例让家长汽车往校园里开,同时让其它学生搭一段路。雨,还在在不停地下,人越拥越多,伞越来越挤。一个高年级的瘦瘦的、黑黑的男孩子,脱掉了球鞋,搀起了裤脚,拎着鞋打着伞,涉水过去了。眼看此举,不少家长在叮嘱自己家孩子:不要这么做,要受凉感冒的,也有几个没有家长陪同的男孩子效仿起来,但没有几个,大多还是在等着搭车进校园。一会儿,这个瘦黑的男孩子又出现在校门口,他背起了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小男孩趴在他身上,撑着伞,大男孩背得有点吃力,弯着腰,在水中行进。此情此景,让人不禁为大男孩喝彩。几分钟后,大男孩又折返回来,又背起了一个,来来回回好几趟,他挽起的裤脚已经湿了一大片,头发也湿了,额头上汗水混着雨水。
大男孩的举动反映出来的,我想首先就是一种男性的勇敢,他无畏这点雨水,毅然地涉水而过,脚湿了,擦一下再穿上鞋,在他眼里,这些都不是困难,而许多的男孩子,却表现得怯弱,心里可能有很多顾虑:脚湿了会不会着凉?水是不是太脏了?用什么东西把脚擦干?这样子做,会不会挨父母的骂?最终让他选择了怯弱的等待。其次,我想在这个大男孩身上有一种男性的担当,男性,在今后的需要担当起家庭、事业、社会职责,不逃避,担当起自己的男性的职责。在这里,这个大男孩面对他人的无助时,表现出了一个男性挑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予了别人帮助。
此事件后,我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男孩子性格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努力以我的男性优势,站在男性的角度,引导与培养男孩子性格。究竟男孩子应该具体什么的气质与性格,这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豪放洒脱、不拘小节是男性的一种美,“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但有几点应该不管古今,中西,都应该是男子汉具备的品质,那就是性别意识、坚强、勇敢。
一、培养男孩意识
男孩阳刚之气缺乏,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是家庭、社会的整体氛围,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也不应该缺位。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特别是男孩意识,让他认识什么才是小小男子汉,什么不是男子汉所作所为。那么,要培养男孩子哪些意识呢?
1.性别意识
在低年级时,孩子的性别意识模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是女性,在朗读时,往往带有女性的特征,比如拿腔拿调,配以丰富的表情、头部及身体语言。学生有模仿性,一些男孩子也就进行了模仿,以致于朗读时也是充满了女性的妩媚,虽然读得有声有色,但总觉得怪怪的。学生缺少了一种性别意识,没有意识到老师是女性,不应该去完全照搬女性特有的动作与神态。发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不应该去表扬他读得好,而应该告诉他,虽然读得很好,但不适合他,因为他是男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常有这样一种培养意识,告诉他,你是男孩子,声音要响亮;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你是男孩子,要大度;你是男孩子,要坚强等等。要让男孩清晰地意识自己的性别,意识到男女有别。
2.坚强意识
在教学中,常看到一些男孩子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受了老师的批评,两行悔过的泪;与同学发生矛盾了,两行委屈的泪,凡事都以两行泪来解决。记得一次某男孩子作业完成得很差,课间找了谈话,严厉批评几句后,准备给他辅导,结果他是哭得稀里哗啦,要给他个别辅导的内容恐怕他一句都没听进去。面对此类学生,教师应该常以“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态度来警示他,批评时,首先就是要求不掉泪。
坚强,不仅仅体现在不掉泪上,更重要是面对挫折着一种态度。现在孩子抗挫折能力都比较弱,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困难。当面对困难时,大多选择逃避,出现极端地离家出去、甚至于自杀。男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应该表现出比女性更强大的力量。在教学中,应该告诉男孩子,逃避不是男子汉行为,要积极面对,想方设法突破困难。在学习中,男孩之所以成绩常不如女生,就是因为男孩子的惰性较之女生更多些,当他们面对一些难题时,不能解决,就懒于去探索,知难而退了,这时教师要有倾斜地把更多地表现机会留给男生,让他们面对强大的女生时,也能有自信。
3.勇敢意识
一些电影情节常让人鄙夷:一男人居然被一只蟑螂吓得鬼哭狼嚎。现实里,我们的许多男孩子也是如此的,班级里男孩子有的怕蜘蛛,有的怕蟑螂,还有的怕蚯蚓,这些都是农村孩子常见的东西,居然也怕成这样,有点不可思议。为了让学生不再惧怕这些小动物,我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特地召开一次题为“他们不可怕”的主题队会,在活动中,组织了解了这些小动物的习性,还让几个学生抓了几个活物来,在活动现场去观察、触摸。不怕这些小动物的勇敢显然是最浅层次的,我们还组织了讨论,什么才是勇敢?学生们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是勇敢;有勇气面对挑战是恿敢;有勇气面对失败也是勇敢;有胆量,不胆小是勇敢等等。
在教学中,也总是看男孩子表现不够勇敢的地方。如在学习知识时,当碰到新问题、难问题时,总是停滞不前,等待着老师给出方法及答案。因而当遇到难题时,要鼓励男生大胆向前冲,不要等待,要比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即使有错误,也是值得鼓励的。 二、重视性别差异,改善教学行为
男孩与女孩有在认知特点特点上有差异,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在生长速度上有差异,男孩较同龄女孩要迟缓些,所以,对于男孩成长,我们要给更多的时间,充满期待,静待花开。作为教师,要重视性别差异,在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让男孩的成长少一点“危机”。
1.创设男女平等的空间
在小学阶段学习活动中,往往女生占优势。一些难题常被女生抢先答去,抢了男生的风头。教师应该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把更多的机会给男生,要适当地“重男轻女”,不能全让女生唱主角。我通常在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后,先问男生有什么想法?再问女生有什么想法?让男生优先回答,女生再进行补充。之所以这样,一是给男生机会,二是男生的思维较之女生缺少严谨与细致,比较粗线条,由女生进行补充就可以相得益彰。
2.呈现男女有别的形式
男生对图像等直观知识较有优势,对语言文字知识相对是弱项。如果老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生的大脑相比,男性大脑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者坐立不安。注意到这个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该多样性,有适合男生的直观形式,也有适合女生的文字形式。在练习设计时,我也常常在图形题与文字题间变化。
3.以“各顶半边天”进行评价
评价是学习活动的必要手段,而在日常课堂上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们这帮男生,比女生差远了。教师无意的话,无形中把男生位置贬到了女孩之后,不利于男孩自信心的树立。男孩,在小学阶段多方面的成长迟缓于女孩,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当宽容地对待男孩。因而,我在课堂评价时,常以“各顶半边天”的分性别进行评价。例如评价作业,这次作业里男同学完成得非常好的有某某某,女同学里完成地好的有某某某;评价单元练习时,把男、女生各作为一个群体去比较。
但是,最终的评价,是没有性别差异的,高考没有男生卷、女生卷的,高考的分数也没有男生线、女生线的,进入社会后也是以男、女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的。因而,还是要从有统一的尺度去量男孩、女孩。我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分成男生团队、女生团队,两个团队进行竞争。学习竞争,一般都是女生获胜,所以我要创设另一种内容的竞争,让男生可以有机会获胜。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跳绳、口算、算24点之类男孩有特长的活动,让男生团队有自信。
男孩,有其独特一面,需我们教师用不同的目光审视他们,尽力为他们成长创设健康的环境,纵使不能解决“男孩危机”,至少也能让男孩子像个男孩子。
“男孩危机”在中小学里普遍存在,比成绩,男孩比不上,比体质,男孩又没有优势,男孩太“娘”,女孩太“强”的现象,被称之为“男孩危机”。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也清晰地感受到,所任教级学生中,成绩优秀、拔尖的几乎清一色女孩;能力强,在活动中组织、挑大梁的也常常是女孩,男孩子几乎成了绿叶,来陪衬一朵朵漂亮的花朵。
多年前一次偶然事件,激起了我对“男孩危机”的思考。那是六月的黄梅季,前夜一场大雨把学校的校门口淹了,水深没至小腿,从校门口到教学楼前近百米的地方,成了一大片汪洋。校门口人满为患,送学的家长有的骑着电瓶车涉水把孩子开到里面;没有家长接送自己独立上学的学生拥在校门口,一筹莫展;校领导在维持秩序,破例让家长汽车往校园里开,同时让其它学生搭一段路。雨,还在在不停地下,人越拥越多,伞越来越挤。一个高年级的瘦瘦的、黑黑的男孩子,脱掉了球鞋,搀起了裤脚,拎着鞋打着伞,涉水过去了。眼看此举,不少家长在叮嘱自己家孩子:不要这么做,要受凉感冒的,也有几个没有家长陪同的男孩子效仿起来,但没有几个,大多还是在等着搭车进校园。一会儿,这个瘦黑的男孩子又出现在校门口,他背起了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小男孩趴在他身上,撑着伞,大男孩背得有点吃力,弯着腰,在水中行进。此情此景,让人不禁为大男孩喝彩。几分钟后,大男孩又折返回来,又背起了一个,来来回回好几趟,他挽起的裤脚已经湿了一大片,头发也湿了,额头上汗水混着雨水。
大男孩的举动反映出来的,我想首先就是一种男性的勇敢,他无畏这点雨水,毅然地涉水而过,脚湿了,擦一下再穿上鞋,在他眼里,这些都不是困难,而许多的男孩子,却表现得怯弱,心里可能有很多顾虑:脚湿了会不会着凉?水是不是太脏了?用什么东西把脚擦干?这样子做,会不会挨父母的骂?最终让他选择了怯弱的等待。其次,我想在这个大男孩身上有一种男性的担当,男性,在今后的需要担当起家庭、事业、社会职责,不逃避,担当起自己的男性的职责。在这里,这个大男孩面对他人的无助时,表现出了一个男性挑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予了别人帮助。
此事件后,我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男孩子性格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努力以我的男性优势,站在男性的角度,引导与培养男孩子性格。究竟男孩子应该具体什么的气质与性格,这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豪放洒脱、不拘小节是男性的一种美,“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但有几点应该不管古今,中西,都应该是男子汉具备的品质,那就是性别意识、坚强、勇敢。
一、培养男孩意识
男孩阳刚之气缺乏,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是家庭、社会的整体氛围,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也不应该缺位。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特别是男孩意识,让他认识什么才是小小男子汉,什么不是男子汉所作所为。那么,要培养男孩子哪些意识呢?
1.性别意识
在低年级时,孩子的性别意识模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是女性,在朗读时,往往带有女性的特征,比如拿腔拿调,配以丰富的表情、头部及身体语言。学生有模仿性,一些男孩子也就进行了模仿,以致于朗读时也是充满了女性的妩媚,虽然读得有声有色,但总觉得怪怪的。学生缺少了一种性别意识,没有意识到老师是女性,不应该去完全照搬女性特有的动作与神态。发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不应该去表扬他读得好,而应该告诉他,虽然读得很好,但不适合他,因为他是男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常有这样一种培养意识,告诉他,你是男孩子,声音要响亮;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你是男孩子,要大度;你是男孩子,要坚强等等。要让男孩清晰地意识自己的性别,意识到男女有别。
2.坚强意识
在教学中,常看到一些男孩子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受了老师的批评,两行悔过的泪;与同学发生矛盾了,两行委屈的泪,凡事都以两行泪来解决。记得一次某男孩子作业完成得很差,课间找了谈话,严厉批评几句后,准备给他辅导,结果他是哭得稀里哗啦,要给他个别辅导的内容恐怕他一句都没听进去。面对此类学生,教师应该常以“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态度来警示他,批评时,首先就是要求不掉泪。
坚强,不仅仅体现在不掉泪上,更重要是面对挫折着一种态度。现在孩子抗挫折能力都比较弱,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困难。当面对困难时,大多选择逃避,出现极端地离家出去、甚至于自杀。男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应该表现出比女性更强大的力量。在教学中,应该告诉男孩子,逃避不是男子汉行为,要积极面对,想方设法突破困难。在学习中,男孩之所以成绩常不如女生,就是因为男孩子的惰性较之女生更多些,当他们面对一些难题时,不能解决,就懒于去探索,知难而退了,这时教师要有倾斜地把更多地表现机会留给男生,让他们面对强大的女生时,也能有自信。
3.勇敢意识
一些电影情节常让人鄙夷:一男人居然被一只蟑螂吓得鬼哭狼嚎。现实里,我们的许多男孩子也是如此的,班级里男孩子有的怕蜘蛛,有的怕蟑螂,还有的怕蚯蚓,这些都是农村孩子常见的东西,居然也怕成这样,有点不可思议。为了让学生不再惧怕这些小动物,我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特地召开一次题为“他们不可怕”的主题队会,在活动中,组织了解了这些小动物的习性,还让几个学生抓了几个活物来,在活动现场去观察、触摸。不怕这些小动物的勇敢显然是最浅层次的,我们还组织了讨论,什么才是勇敢?学生们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是勇敢;有勇气面对挑战是恿敢;有勇气面对失败也是勇敢;有胆量,不胆小是勇敢等等。
在教学中,也总是看男孩子表现不够勇敢的地方。如在学习知识时,当碰到新问题、难问题时,总是停滞不前,等待着老师给出方法及答案。因而当遇到难题时,要鼓励男生大胆向前冲,不要等待,要比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即使有错误,也是值得鼓励的。 二、重视性别差异,改善教学行为
男孩与女孩有在认知特点特点上有差异,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在生长速度上有差异,男孩较同龄女孩要迟缓些,所以,对于男孩成长,我们要给更多的时间,充满期待,静待花开。作为教师,要重视性别差异,在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让男孩的成长少一点“危机”。
1.创设男女平等的空间
在小学阶段学习活动中,往往女生占优势。一些难题常被女生抢先答去,抢了男生的风头。教师应该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把更多的机会给男生,要适当地“重男轻女”,不能全让女生唱主角。我通常在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后,先问男生有什么想法?再问女生有什么想法?让男生优先回答,女生再进行补充。之所以这样,一是给男生机会,二是男生的思维较之女生缺少严谨与细致,比较粗线条,由女生进行补充就可以相得益彰。
2.呈现男女有别的形式
男生对图像等直观知识较有优势,对语言文字知识相对是弱项。如果老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生的大脑相比,男性大脑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者坐立不安。注意到这个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该多样性,有适合男生的直观形式,也有适合女生的文字形式。在练习设计时,我也常常在图形题与文字题间变化。
3.以“各顶半边天”进行评价
评价是学习活动的必要手段,而在日常课堂上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们这帮男生,比女生差远了。教师无意的话,无形中把男生位置贬到了女孩之后,不利于男孩自信心的树立。男孩,在小学阶段多方面的成长迟缓于女孩,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当宽容地对待男孩。因而,我在课堂评价时,常以“各顶半边天”的分性别进行评价。例如评价作业,这次作业里男同学完成得非常好的有某某某,女同学里完成地好的有某某某;评价单元练习时,把男、女生各作为一个群体去比较。
但是,最终的评价,是没有性别差异的,高考没有男生卷、女生卷的,高考的分数也没有男生线、女生线的,进入社会后也是以男、女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的。因而,还是要从有统一的尺度去量男孩、女孩。我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分成男生团队、女生团队,两个团队进行竞争。学习竞争,一般都是女生获胜,所以我要创设另一种内容的竞争,让男生可以有机会获胜。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跳绳、口算、算24点之类男孩有特长的活动,让男生团队有自信。
男孩,有其独特一面,需我们教师用不同的目光审视他们,尽力为他们成长创设健康的环境,纵使不能解决“男孩危机”,至少也能让男孩子像个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