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1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MT)中的作用。

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UUO术后1 d、1周、2周、3周和4周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MLL1、Ⅲ型胶原纤维(Col3α1)的表达及EMT的情况。利用siRNA-MLL1质粒抑制HK-2细胞中MLL1基因的表达后,以TGF-β1进行诱导处理,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MLL1、EMT相关指标、Col3α1及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的蛋白水平;同时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对EMT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3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1)与正常和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的肾功能随着梗阻时间的增加不断丧失(P<0.05)。(2)与正常和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1周和2周时大鼠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最为显著(均P<0.05),MLL1及EMT相关指标的表达量也最高(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3 ng/ml的TGF-β1作用细胞后MLL1的表达量最高(P<0.05),而在此浓度下HK-2细胞发生EMT也最为显著(P<0.05)。(4)将MLL1敲除后,3 ng/ml TGF-β1所诱导的HK-2细胞EMT被显著抑制(P<0.05),α-SMA和Vimentin启动子区域的H3K4me3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

结论

MLL1能够促进TGF-β1所诱导的HK-2细胞EMT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使α-SMA和Vimentin启动子区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发生三甲基化(H3K4me3)。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氟非尼酮(AKF-PD)对糖尿病肾病模型db/db小鼠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14只野生型8周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42只8周龄db/db小鼠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模型组、AKF-PD(250 mg·kg-1·d-1)治疗组及氯沙坦(20 mg·kg-1·d-1)治疗组,每组14只,雌雄各半。从10周龄起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灌胃18周,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
目的为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受者及移植物术后早期及远期存活率,本研究动态地检测急性排斥患者T细胞受体(TCR)的免疫组库变化。方法结合多重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动态分析肾移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TCR β链互补决定区3(CDR3)的多样性和图谱特征。结果急性排斥患者的TCR CDR3的多样性在肾移植术后1 d降至最低,在急性排斥发生前其多样性较术后1 d上升,甚至超过术前水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疲乏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和伊犁州中医院3家透析中心接受MHD患者289例为研究对象。用国际标准疲乏评定量表(FAI)评估疲乏状况,计算MHD患者疲乏发生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EW)状况。按照FAI评分将患者分为疲乏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与评价托伐普坦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水肿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非低血容量、血钠正常的NS水肿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吲哚菁绿-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检测血容量。口服托伐普坦利尿治疗,起始剂量15 mg/d,渐加量至30 mg/d,疗程7 d,观察托伐普坦的利尿效果及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血栓栓塞并发症、低血压和(或)急性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托伐普坦治疗后患者尿量显著增加
目的探讨长透析龄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钙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腹膜钙化与血管钙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腹膜透析4年以上并规律随访的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应用腹部CT平扫判断患者腹膜钙化及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存在腹膜钙化和透析龄分组。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钙磷代谢[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