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质疑而动,凭审问而明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写下初读感受并提出疑问。师生对话由讨论学生的疑问开始。一、现疑师: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同学们提了很多疑问,较为集中的有以下几个:何谓中庸?如何实践中庸?中庸有原则吗?为什么要与狂狷之人交往?什么是和?什么是同?和而不同和中庸有什么关系?乡原,为什么是道德的破坏者?中庸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根据同学们的提问,我调整了教学内容,争取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较大程度地解决同学们的疑问。二、辨疑(一)审问一:“民”为“百姓”乎?
其他文献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然后用光化学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表面沉积ZnO纳米颗粒制备ZnO/TiO2纳米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Raman谱、XRD和SEM表征,通过测定光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