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耗不低“能”三款AND节能处理器深度体验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23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条特殊刚产品线,节能版处理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AMD把它引入桌面PC平台也已有5年~6年明间之久,但是,它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玩家如此重视,也没有今天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产品线和型号这不仅旧功于大家还保意识的加强,也得为先进的制作工艺算上一份功劳不过、被称为“节能版”处理器的它们和普通处理器之间部有些什2、差别,它们到底又能有多节能呢?好奇的玩家们不妨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实际表现…
  
  事实上,在节能大潮席卷各行业的今天,也还是有很多玩家觉得30W-40W的能耗节省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微不足道,还不如性能提升来的实际。而那些所谓的低碳和节能产品,只不过是为有大规模使用需求的网吧用户所打造的专用“武器”。诚然,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网吧用户确实能因此获得比个人用户明显得多的电费节省。但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节能版处理器低能耗所带来的低散热压力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为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我们只需要一个低转速的散热器就能轻松满足平台的稳定运行,搭建家用静音平台将会更加容易。我想,应该没有多少玩家愿意为了高性能而接受高散热噪音的折磨。再说,节能版处理器性能就一,定比普通版更差么?为此,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AMD节能系列的来历和命名
  
  其实早在2005年末至2006年初,AMD就先后推出了数款Athlon64 X2系列的节能型产品,只是那时的产品名称和普通版并没有什么不同,玩家们只能通过包装盒上的TDP标注来辨别。再加上节能技术并不先进、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没有引起太多用户的关注。之后又经历了多款65nm工艺的AthIon X2 BE系列处理器的独立子品牌经营。最后,终于在45nm时代迎来单独的e(Energy即节能)系列产品。从高端的六核心PhenomⅡ系列到入门的双核心AthlonⅡ系列,AMD都为大家提供了不同性能定位的e系列节能版处理器。相比起普通型号,它们的产品名称都加上了e后缀,非常容易识别。而且,从产品规格一览表中,熟悉DIY的玩家一定不难看出,它们不论是在核心架构、接口还是在缓存规格上都和普通版处理器无异,制造工艺也同时也45nm,甚至部分节能型号和普通版的运行频率都是一模一样。由此,我们就基本可以预见,节能版处理器在性能上并不会比普通版处理器逊色,至少在运算效能上应该基本一致,不同的应该是在能耗方面的表现。
  
  TDP功耗带来的误解
  
  说到能耗,想必不少玩家会首先想到TDP一词。TDP本是Thermal Design Power即热设计功耗的简称。由于处理器厂商在产品出厂后并不会直接提供真实的功耗数据,通常都只提供处理器的TDP以指导大家搭配散热系统。因此经过一些不负责的宣传误导,就让不少消费者觉得TDP就是处理器功耗。其实TDP和处理器功耗是两个不同概念,功耗是CPU的重要物理参数,根据电路的基本原理,功率(P)一电流(A)×电压(V)。虽然CPU的功耗计算公式并非如此简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依然和CPUS2作时的电流电压有关。而TDP是指CPU电流热效应以及其他形式产生的工作热能散发量,他们均以热的形式释放。不过这两个参数通常都成正比关系。所以,说TDP是处理器功耗的参考还算正确。事实上,AMD的e系列节能版处理器也只提供了TDP参数供我们参考。包括我们收集到的PhenomⅡX6 1055T节能版、AthlonⅡX4610e和AthlonⅡX2240e都只是分别给出了95W、65W和45W的TDP。那么,节能版的处理器是否真的能在实际运行中为我们带来如TDP一般明显的功耗节省呢?接下来我们在同一平台上,通过游戏、测试软件和拷机等方式进行了实际体验。并重点关注了平台实际运行功耗差距和TDP差距之间的变化关系;典型计算负载、游戏和拷机状态下全平台的功耗差距又各有何不同。
  
  实际体验
  为了直观地比较节能版处理器和普通版本的表现,我们特意选取了跟PhenomⅡX6 1055T节能版、AthlonⅡX4 610e和AthlonⅡX2 240e处理器规格参数相同或相近的PhenomⅡX6 1055T、AthlonⅡX4 630和AthlonⅡX2 240处理器进行同平台下的对比测试(平台概括详见平台主要配置一览表)。
  
  性能:与普通版本在伯仲之间
  
  从成绩对比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节能版处理器的性能和普通版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基准性能测试中,除了频率较低的AthlonⅡX4 610e,另外两款处理器的成绩都和普通版处理器的表现相当,微不足道的差距基本可以理解为测试误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Sisoft Sandra处理器计算性能测试中我们发现,AthIonⅡX4 610e的总体成绩虽然受主频较低的限制,但是效能得分上6,66MOPS/MHz的平均效率其实和AthlonⅡX4 630处理器的6.75MOPS/MHz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测,同样的核心和参数规格能为我们带来的计算能力应该是差不多的。接下来的实际游戏体验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包括与AthlonⅡX4 630处理器频率差距较大的AthlonⅡX4 610e处理器在内,所有同等级的对比处理器在游戏中的表现都基本相当。反倒是横向对比双核平台、四核平台和六核平台时,我们发现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很明显地带来了更为流畅的游戏体验。不论是DirectX 9、DirectX 10还是DirectX 11游戏,在显卡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器每提升一个档次,游戏平均帧数都会明显的提高。
  
  功耗:与TDP成正比但并不相等
  
  其实,性能表现估计早在不少玩家的预料之中,而大家更关心的想必是它们的功耗表现。为此,我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放在了观察功耗测试仪的数据变动上。从处理器温度,功耗测试成绩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当前AMD的动态技能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所以不论是节能版处理器还是普通版本处理器,在待机时的功耗表现比较一致,平台整体功耗都在90w上下波动。只有拥有六个核心的PhenomⅡX6 1055T普通版稍高,待机都达到了100W。不过,一旦开始运行程序,整个平台的功耗水平就会明显的拉开差距。双核心的平台使用AthlonⅡX2 240e节能版处理器时,不论是游戏、基准测试还是拷机,平台功耗都会比使用普通版AthlonⅡX2 240处理器的平台功耗低15W~20W,这个数据基本和TDP差距相当。六核心平台的情况和双核心平台相似,不过平台功耗平均差距在30W-40W,略高于TDP的差距。只是,四核心平台的表现相对有些特别,AthlonⅡX4 610e平台与AthlonⅡX4 630平台间平均不足40W的 功耗差距明显得低于两颗处理器间的50W的TDP差距。按理说,AthlonⅡX4 610e处理器专为能耗进行了优化,而且它的运行频率也比AthlonⅡX4 630处理器更低,相比起其他两款节能处理器,它的能耗表现应该更加出色才对。不过,考虑到TDP只是散热指导功耗,有一定的功耗参考意义而并非实际功耗,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成绩也并不意外。
  
  温度:节能版处理器真正的杀手锏
  
  如不少玩家所说,节能处理器30W左右的平台功耗降低对拥有大规模终端的网吧和机房用户吸引力更大一些。不过,笔者却觉得节能处理有足够吸引玩家的地方,不单是低功耗,更重要的是它的低温度!在客厅电脑、静音主机、迷你PC和Fanless越来越受玩家关注的今天,低发热量、高性能的配件无疑会更加抢手。TDP明显降低,但是性能并未缩水的e系列处理器显然就更符合这类玩家的要求。因为在实际使用中更低的TDP就意味着更低的散热需求,更小的噪音和更迷你的散热装备等。在我们的体验中,越是高性能的低功耗处理器,越能在温度控制上带来明显改观,待机和满载温度皆能降低10x2左右。仅凭此,估计就有不少受困于温度和噪音控制的小机箱用户心动。
  
  探秘:节能处理器为何如此低温低耗
  
  看完了成绩对比,可能不少朋友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节能处理器是如何做到低温低耗的?其实,这得追溯到处理器的制造源头。我们知道,用于制造CPU的硅晶圆,不同区域的纯度是不一样的,其硅纯度由晶圆圆心区向圆周递减。因此,AMD和Intel高端的四核、六核处理器,都是采用位于硅晶圆中心区域的材料制造的。因为纯度更高的硅晶圆能为CPU芯片带来更优秀的电器性能,反映到实际产品端就是更完整的参数规格、更低的TDP功耗以及更低的稳定工作电压等。由此我们猜测,e系列节能处理器和普通处理器的晶体都来自同一生产线,不同的是e系列应该是在出厂前就经过了特殊挑选的优质晶圆,拥有更好的电气性能(例如工作电压更低、导电能力更好等等),再加上适当的运行频率调整后得到的产物。事实上,我们手中的这些低功耗处理器也确实拥有着更好的电气性能,比普通版处理器更低的工作电压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就不难解释功耗为何更低了。虽然关于晶圆内部,导通率、电阻以及漏电控制等电气性能的具体优化程度我们是无法得知的。但根据前文提到过的功率(P)=电流(A)×电压(V)的粗略计算方式,我们也能很直观的得出电压更低的处理器功耗自然更低的结论。
  
  总结:节能不再只是“噱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制造工艺和节能技术的进步,如今的节能处理器确实能为用户带来明显的低温低耗使用感受。它们不再只是一个绿色环保的“噱头”,它们能更好地满足客厅电脑、静音主机、迷你PC和Fanless玩家的低耗高能需求,也能为网吧和机房用户带了可观的电费节省。而且,凭借优质晶圆带来的良好电器性能,甚至还会吸引到打算挖掘处理器极致性能的超频玩家。毕竟更低的工作电压和更低的发热量,都为大幅度超频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事实上,我们就将手中的AthIonⅡX2 240e处理器在1.3V的电压下,轻松地送上了3.8GHz主频。不过,我们不太建议普通玩家大幅度超频,因为这势必会因为工作电压和频率的提升大幅提高处理器的能耗和散热需求,显然就会失去了节能处理器低温低耗的优势。
其他文献
去年RTX显卡发布时,NVIDIA就宣布《古墓丽影:暗影》是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之一。然而当玩家们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游戏主机装入刚上市的RTX显卡,并进入《古墓丽影:暗影》准备体验光线追踪时才发现,这款游戏尚未支持光线追踪,这的确令玩家们大失所望,难道这只是老黄给玩家们画的大饼吗?当《古墓丽影:暗影》即将进入“养老期”时,这款游戏终于在今年3月下旬迎来对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的支持。就在我们准备对这
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是全球逻辑集成电路工艺制程最先进的三家厂商。从28nm时代开始,这三家厂商就在集成电路的工艺制程上你追我赶,并一直持续到即将到来的3nm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在集成电路工艺上究竟有怎样的发展历史,未来又会带来怎样的产品?今天本文就带你一起了解一下。  PPAC:功率、性能、面积和成本  在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中有三个重要参数一功率、性能和面积,即Power
处理器“i7比i5好”“八核比六核好”,内存的容量“16GB比8GB好”,固态硬盘容量“360GB比240GB好”……相信你身边不少对电脑硬件不太了解的朋友都存在类似的装机误区。目前不少淘宝商家就利用消费者的这些装机误区,推出一系列低性价比的电脑主机。同时还打着“i9级电竟吃鸡主机”“原厂高频16GB大内存”等口号,以及亲民的价格来套路那些不太了解电脑硬件的消费者们。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也准备入手
随着手机屏幕的逐渐增大,乔布斯认为的“黄金尺寸”早已被突破。作为智能手机的交互中心,我们一方面希望它足够便捷,可以随身携带,双手轻松触控;另一方面,我们在播放视频、浏览网页或是办公时,恨不得将它变成一块液晶显示屏。这看似矛盾的需求,催生了比曲面全面屏更激进的手机屏幕形态——可折叠屏幕。  柔性屏≠翻盖手机  在许多人看来,折叠屏手机和传统的翻盖手机相似,但它们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产品。翻盖手机是两块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将手机拟人化,那么荣耀家族的数字系列或许称得上整个家族最爱美的系列了。每一代荣耀数字系列都曾引领手机美学潮流,从荣耀8上的3D光栅到荣耀10上的变色极光镀膜再到荣耀20S上的蝶羽纹理,荣耀数字系列总是习惯将潮流外观和智慧生活有机结合。荣耀30S的发售,除了外观依旧亮眼外,更让人关注的是荣耀30S首发搭载了麒麟820芯片——去年表现优异的麒麟810的升级款,这会带来哪些方面的提
在推出了颇具性价比,并受到不少好评的真无线耳机EW1之后,翡声(JadeAudio)又将目光瞄准了有线耳机市场。新作EA3定位在3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市场,别看EA3的价格只处在入门级水平上,但翡声却在它身上引入了诸多“硬核”特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品牌扎堆、产品众多的300元以内耳机市场中要如何脱颖而出?翡声在EA3上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首先是能让消费者一眼注意到的出众颜值。EA3没有因
经过近两年发展,主动降噪产品成为真无线耳机市场最热单品。今天我要體验的漫步者LolliPods Pro,就是一款不到400元的这类产品。  Lolli Pods Pro有着如今真无线耳机中主流的设计风格,圆润如豆的腔体与短耳柄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虽非一体成型,但接缝处并不明显,整体感很好。表面采用类似钢琴烤漆的高亮工艺,配合圆润机身线条,触感温润柔和。耳机通体白色,腔体正面有黑色网罩,耳柄则是漫步者
不知熟悉数码产品的玩家是否还记得,在几年前大容量闪存盘还是数码界的“奢侈品”。当时有一位知名的富豪在网上展示出他的1TB闪存盘后,收到了不少网友的评论、调侃。原因是那时ITB闪存盘的售价非常昂贵,价格高达9999元,已经与一台配置较好的游戏本相当。不过随着这几年闪存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容量闪存存储产品的售价已经大幅下降,不仅ITB SSD已走进普通人的电脑,目前价格便宜很多的ITB闪存盘也来了。如这
手机里的老歌,书架上的典籍,火锅馆里的怀旧主题,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与喧嚣和浮华共生的同时,藏和回味着州/蜻被淡忘的经典。而在显卡领域,怎样的产品才能被称之为“经典”?面对这个问题,溯 20 14 年,因为在那一年影驰 GeForceG 丁 X 980 名人堂正式上市。凭借傲视群雄白。夕玩顽率、湘豪华的用料,影驰 G eF 。 r 。 eG 丁 x 980 名人堂得到众多玩家们的追捧。时至今日履款显卡
前段时间,老黄挥舞着手术刀对图灵核心进行了一次大切割,RTX 2060 Super/2070 Super/2080 Super的集体亮相再一次显示了老黄精准的“手术”功底和NVIDIA对于细分市场的渴求。不过,显然RTX 2060 Super/2070 Super/2080 Super还远未能满足NVIDIA对细分市场的诉求,于是老黄再一次舞动了手术刀,面向中端及入门级市场又把图灵核心“肢解”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