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是中考中的失利者,他们对学习、生活往往缺乏信心。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往往会招致失败。几经实践,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让职专生有所成功,首先要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产生自信。因此,我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为教好计算机课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让学生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一次考试讲评时,我给过一个学生质疑教师的机会,而且,事隔几天后再次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后来在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这位学生听课非常专心,反馈及时、大胆。这件事使我坚信职专学生太需要教师的赏识了。同时,也因此再次认识到教师在学生面前否定自己的意义非同一般。学无止境,教师以学习者的姿态出现,让学生处于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想说、敢说的心态,这就是教师求之不得的“以学生为本”的境界。反之,如果教师居高临下,自己的教学不容他人质疑,就会造成一种紧张、压抑、被动的氛围,难以实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不妨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赢”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以此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
第二,让“学困生”得到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即使降低知识的难度,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更何况,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难易标准。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反馈练习时,我常常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上的节奏。我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关注的是学困生,及时给予他们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逐渐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计算机”的自信心。不管一名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堂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教师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奉献。当然这个补课不能不加分析地进行,而应是基于学生情况的“对症下药”。
第三,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亮点得以放大。
课堂上,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时,当他们道出某个问题的实质时,教师的欣喜表情及少许夸张的赞赏语言都会极大地鼓舞他们,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实力、成绩充满信心。如“如何复制文件”,别看这是个简单问题,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当某个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时,我就把这个亮点加以放大,课上表扬,课后鼓励,使该学生在以后的几节课中保持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第四,让作业架起爱的桥梁。
每班50多名学生,每堂课都表扬到每一位学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最近你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就是这样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
作为教师,在教育职校生时,要少些挑剔、埋怨、指责,多些肯定、欣赏、激励,在学生的心田中广泛播撒爱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自我的胆量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心态,才能使他们在自信的光环下走向成功。
第一,让学生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一次考试讲评时,我给过一个学生质疑教师的机会,而且,事隔几天后再次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后来在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这位学生听课非常专心,反馈及时、大胆。这件事使我坚信职专学生太需要教师的赏识了。同时,也因此再次认识到教师在学生面前否定自己的意义非同一般。学无止境,教师以学习者的姿态出现,让学生处于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想说、敢说的心态,这就是教师求之不得的“以学生为本”的境界。反之,如果教师居高临下,自己的教学不容他人质疑,就会造成一种紧张、压抑、被动的氛围,难以实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不妨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赢”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以此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
第二,让“学困生”得到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即使降低知识的难度,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更何况,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难易标准。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反馈练习时,我常常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上的节奏。我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关注的是学困生,及时给予他们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逐渐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计算机”的自信心。不管一名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堂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教师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奉献。当然这个补课不能不加分析地进行,而应是基于学生情况的“对症下药”。
第三,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亮点得以放大。
课堂上,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时,当他们道出某个问题的实质时,教师的欣喜表情及少许夸张的赞赏语言都会极大地鼓舞他们,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实力、成绩充满信心。如“如何复制文件”,别看这是个简单问题,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当某个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时,我就把这个亮点加以放大,课上表扬,课后鼓励,使该学生在以后的几节课中保持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第四,让作业架起爱的桥梁。
每班50多名学生,每堂课都表扬到每一位学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最近你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就是这样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
作为教师,在教育职校生时,要少些挑剔、埋怨、指责,多些肯定、欣赏、激励,在学生的心田中广泛播撒爱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自我的胆量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心态,才能使他们在自信的光环下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