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都在一念之间 5G影响位置应用的两三细节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总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当然,随着5G网络的开展,它能改变的事情很多,深入的层面也很切实,比如本篇要聊的,就是更加精准的5G定位必将成为5G业务和应用的助力。但这其中,并非只有技术层面的单纯考究,对于位置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其实我们每个参与者都应该有清楚和客观的认识,不能神化5G,但也不能贬低5G的数据外延效能。恰如,正反都在一念之间,除了精准和速度,还有安全和隐私。
  5G需要成为位置应用全新管道
  毫无疑问,5G的广义应用层面是可以体现在企业外网或企业内网中的,后者又分为基于5G公网与5G专网两种。公网针对人的应用,TDD的下行较上行时隙多,而物联网则相反。因此用5G专网作为位置应用的承载信道更合适-而且安全性也有所保障(在后面的篇章还有矣于安全的另一种理解)。我们在之前的杂志内容中提到过,mMTC物联网终端的位置信息是其基本属性,知道“自己的终端位置在哪里”是物联网终端所有者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其实就可以把5G看作是位置应用的全新管道之角色。
  例如,环保局需要知道放在江河湖泊的水质传感器是否仍然在原地正常工作;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马桶生产厂商要知道白色家电全生命周期的粗略位置,通过对家电位置的大数据分析,为市场营销、售后维保、人员调配、备品备料提供决策依据。
  实际上,在5G的3大场景中,除了eMBB面向人网,其它两个场景都是物联网场景;mMTC面向低功耗,大容量,在智慧城市应用广泛;uRLLC追求高可靠,低时廷,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从成本、省电以及使用场景考虑,大部分mMTC物联网终端为瘦终端,不具备GNSS芯片,必须使用网络运营商的定位技术。因此,海量的mMTC物联网终端的定位需求,将会极大地丰富运营商5G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
  而且,我们也在另外的专题中提到过,对于uRLLC场景的定位服务,最典型案例是无人机和智能驾驶。uRLLC在追求高精度定位(厘米级)的同时,延迟通常要求小于50mso针对室外实时厘米级定位,一般采用RTK差分定位方式来实现。运营商5G蜂窝网络定位方式,尚无法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cm级别的定位解决方案。实际上,虽然RTK差分定位和SG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5G的高速率、低时廷的特性-使得高精度位置和其他信息(例如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可以更加高效地和网络平台以及设备使用者进行通信。
  要知道,3GPP也在研究RTK差分定位和运营商蜂窝定位互相融合的方案,5G和RTK差分定位相得益彰,将会为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3GPP的33.126- 33.127定义了5G合法访问位置服务LALS(Lawful Access LocationServices)的两种场景:一种是目标定位-即国家权力机矣主动发起对5G终端的定位;一种是触发定位,当与目标相关的事件发生时,主动上报目标终端位置。
  这里我们重点谈常见的触发定位。触发定位是当与目标相矣的特定网络事件或服务事件发生时,相矣网元主动提供基于LALS的位置信息的能力。触发定位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IRI-POI(例如AMF)监测到相矣事件,直接触发定位流程:另一种是IRI-POI(例如AMF)监测到相矣事件后,通过LI_X2口上报给MDF2,由MDF2触发定位流程。例如拨打119或者110電话时,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是位置应用的刚需,是国家的基础设施。
  融合定位平台是5G的指向结果
  融合定位平台,帮助运营商节省投资、简化运维,这就涉及iLBS产品的概念oiLBS产品可以同时支持2G-3G-4G、NB-IoT-LTE-M-5G所有网络制式所有定位方法,既支持NSA,也支持SAo它为全网所有接入形态提供统一架构和统一底层平台,包括云原生、微服务、容器化等新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现有网络制式中,构建用户体验一致、业务特性一致和操作运维一致的全新融合平台。
  而且,iLBS支持通过标准API对外开放定位能力,既支持通过Le接口实现网元级的能力开放,也支持通过NLe接口与NEF对接实现组件级的能力开放,降低第三方定位应用开发难度-支撑运营商内部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基于定位能力的应用创新,繁荣位置应用。
  由于iLBS基于SBA架构,在业务层面进行了彻底的开放和解耦。定位网元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割成一系列细小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业务功能,运行于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之间边界清晰,采用轻量级通信机制实现完整的应用-动态注册-动态发现,动态扩缩容。
  对了,iLBS还可以通过逐步替换、按比例平滑迁移业务的方式完成升级,升级过程中不影响业务,升级过程中、升级完成后,都可以触发回退动作;允许灰度部署,新、旧版本可以按照配置比例同时对外提供服务:提供一键导航式工具,对升级和回退过程进行指引,自动生成升级报告。
  必然,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
  说了5G对于位置应用的积极作用-那么话题自然还是要回到安全的范畴。毕竟,5G的智能运维中心是5G的中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5G网络具有对外开放业务的能力,需要对开放门户认证管理。换句话说,5G也好,当年4G也好(只是程度不同),用户对于这种全新的通讯技术理解,最朴实的本意,也还是要信息安全的保障。众所周知,传统的互联网没有控制面,仅有用户面,很多网络功能能由管理面来支撑,即基于网管系统由人工配置。现在5G引入的SDN/NFV和网络切片需要利用控制面信令来动态配置,网络OS不仅要完成传统OSS功能,还要控制网元功能的变换和位置服务的管理,计算量很大而且相应时间要求很严。
  实际上,互联网初期网络不够稳定,所有业务都以IP包的方式独立选路。对于视频或者位置应用类的数据小包选路效率太低,网络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多种转发单元,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流。而多转发模式可以带来灵活性,但需网络具有识别业务的能力。或者说,在3G时代甚至4G时代-网络是“傻瓜”化处理,但是当SG把网络功能虚拟化之后,个人位置数据更易受攻击和被获取。
  之前业内有讨论,为适应工业传感器、视频业务、VR/AR与车联网以及远程医疗等低时延要求,需要将这些业务的存储和内容分发下沉到边缘计算来处理,并以此来作为位置应用的参考数据。的确,利用边缘计算可以过滤和压缩数据,节省核心网资源,成本仅为单独使用云计算的不到一半,而且在网络连接不稳定时仍可保证应用的可靠性。
  但问题在于,过去移动通信协议是专用的,不易招致外部的病毒和木马等攻击,但是5G的协议全面互联网化后被外部攻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与现有相对封闭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业务能力开放的平台使第三方可通过获得的网络操控能力对网络发起攻击,增加安全监管责任主体的划分难度和业务数据泄露的风险。
  此外,5G还会用到SDN(软件定义)技术。传统IP网络按无连接方式工作,不论前后的IP包是否属于同一次通信而独立选路,路径上的每一个路由器也逐包选路-效率不高。SDN可实现业务控制层和传送承载层分离,SDN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形成可弹性扩展即插即用的资源池,实现端到端选路,可绕开有安全风险的路由。对于路由来说,过去各个路由器是独立选路的-现在改成了集中选路,网络操作系统会成为被攻击的重点。同时,大网集中选路对算法的收敛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网络稳定性是比较容易受影响的。因此,同样的数据处理和网络吞吐能力(理论上,实际上不可能),SG的位置应用便利性对安全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写在最后:
  5G具有大连接特性,它带来的安全挑战也非常突出。物联网终端数量多且永远在线,易被劫持和数据被窃取,或被木马入侵,成为DDOS攻击的跳板。而如果位置应用上的每个设备的每条消息都需要单独认证,终端信令请求又可能超过网络处理能力,触发信令风暴。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是。况且,依赖于网络资源和业务类型以及流量,要精准地把握,否则将无法组织好跟业务对应的位置服务体验。位置服务本身需要具备很强大的操作体验和周边辅助应用,它很快也很方便,但同时它也会首先成为木马攻击和病毒控制目标·那个时候,可不仅仅是隐私的安全问题了。所以啊,技术这个东西,越发达越需要有正反两面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认识机械师这个品牌五年之久,这个品牌,—直都拥有年轻的属性,而与其产品接触,一直都让人不自主的心生热爱。这次机械师的五周年发布,不仅带着九代酷睿的i7新品,而且还充满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从“Give MeFive为热爱鼓掌”的召集令,到专为电竞热爱者打造的狂热现场,都让我们身陷其中。此次发布会现场,不仅曝光了机械师2019年度战略新品F117-V,还有多款巨幕微邊框游戏本以及新款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报告时提到,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改造提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网速更快更稳定。无独有偶,在今年的MWC2019大会上,5G又理所当然地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家和芯片厂商都大秀其在5G上的独特本领。这除了引领了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外,更给人百花齐
“十年一梦”——当苹果最终以10亿元的代价收购英特尔的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接盘了2200人的团队、相关技术专利和研发设备消息传出后,不少英特尔的粉丝感到沮丧,不过对于苹果粉丝而言,拥有了英特尔基带业务意味着进一步掌控智能手机核心技术,强大的系统及应用实力再加上核心芯片技术的配备,苹果又能否踏上全新的起点呢?  毫无悬念的十亿美元交易  7月31日消息,苹果公司在上周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