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实现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哲学研究形成瓶颈时,哲学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理应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上,黑格尔不仅对现实作出了哲学解读,而且其哲学体系中也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然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的黑格尔哲学最终无法实现,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的基础上,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关键词〕现实的哲学,哲学的实现,黑格尔,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3-0027-04
  
  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是哲学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而在当今哲学陷入困境的时候,哲学的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更是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失语窘境的关键也在于面向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因此,哲学与现实是何关系、如何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哲学如何实现,就成为时代发展与实践要求为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而返回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在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对话中,探寻马克思开辟的哲学实现的道路,无疑是我们破解这一理论难题的有益探索。
  
  一、黑格尔的洞见:现实的哲学
  
  一般认为,黑格尔抽象思辨的哲学体系是远离现实世界的。实际上,黑格尔哲学是用思辨逻辑形式解释世界的哲学。伽达默尔准确的捕捉到黑格尔哲学与“人类社会现实”的联系,他指出,“因为黑格尔哲学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1 〕 (P111)
  在黑格尔那里,一般所谓的现实并不是真正的现实。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已把事物的现实性和事物直观的可感知性加以区别。他把现实性看作事物存在的真实性,把事物直观的可感知性看作是事物的从俗约定性,是不真实的,不具有现实性。〔2 〕黑格尔更进一步认为,现实性实际上只是感官所见现实事物的合理性、根据性与必然性。对此,黑格尔指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3 〕 (P11)恩格斯对于黑格尔的这句话进行了解读与批判,“在他(黑格尔)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乎理性的”,“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4 〕 (P215-216)在恩格斯看来,由于“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会不断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所以只有“必然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实际上,黑格尔对现实的哲学解读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蕴涵着的对现实的关怀或者说现实性的维度。
  黑格尔不仅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而且把哲学的内容就规定为现实。对此,黑格尔指出,“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5 〕 (P43、45)黑格尔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现实就是理念,而哲学的本质任务就是在理念中揭示真正的现实,“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6 〕 (P43)黑格尔据此批判了无视现实性的反思哲学与知性形而上学:“这种臆想的知识甚至也自诩为哲学”。〔6 〕 (P34)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这个方面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形式是唯心主义的,内容是实在论的”。〔4 〕 (P236)实际上,黑格尔哲学坚持范畴的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的统一,反映了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范畴与先验逻辑的基础上对“思想的客观性”的追求。
  对于黑格尔哲学与现实的联系,洛维特总结性地指出,由于黑格尔把现实理解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所以他史无前例地把现实的、当前的世界提升为哲学的内容。这样一来,本质重要的事情就在于:弄清楚哲学的内容如何就是世界的或者可经验的现实的内容。他还进一步指出,尽管马克思(还有克尔凯郭尔)猛烈抨击了黑格尔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这一批判本身,乃是依照现实实存的概念来制订方向的。〔7 〕 (P183-188)洛维特洞察到在黑格尔那里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现实的统一性,但是他错误的评价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实际上,马克思不仅解释并批判了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实现的困境,而且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二、马克思的批判:“现实的哲学”实现的困境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并不在于黑格尔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的倾向以及在其哲学体系中现实世界的积极显现,而在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由于把现实直接等同于理性,从而导致了经验的神秘化,最终遮蔽了哲学与现实的真正联系。对此,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那里,现实与理性的和解意味着市民社会的“现象的矛盾”被直接归入“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8 〕 (P358)黑格尔哲学也最终成为一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9 〕 (P318)
  黑格尔把现实归于理性,使自己所发现的哲学视域中现实世界的积极呈现陷入了困境,哲学与现实的对话成为存在着的理性与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对话,理性概念的逻辑代替了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批判黑格尔哲学,解救现实生活在哲学中的积极呈现这一重大理论发现的工作,是由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黑格尔使各谓语、各客体变成独立的东西,但是,他这样做的时候,把它们同它们的现实的独立性、同它们的主体割裂开来了。然后现实的主体作为结果出现,其实正应当从现实的主体出发,考察它的客体化”,主体与客体、主语与谓语的颠倒,致使在黑格尔那里,“神秘的实体成了现实的主体,而实在的主体则成了某种其他的东西,成了神秘的实体的一个环节”,“黑格尔没有把普遍的东西看作现实有限物的即存在的东西的、被规定的东西的现实本质,或者说,他没有现实的存在物看作无限物的真正主体,这正是二元论”。〔9 〕 (P32)
  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以颠倒主体与客体、主语与谓语从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中的哲学体系的批判,重新开启了哲学视域中社会现实的呈现。社会现实作为主体、主语在哲学中的积极呈现,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开端。由此出发,马克思开展了对黑格尔哲学以及从属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黑格尔哲学的分支的全面批判。而所有这些批判正是通过重新颠倒在黑格尔那里颠倒的社会现实与理性逻辑的关系而拯救社会现实本身,“意识〔dasBewuβ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bewu βte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0 〕 (P72)
  总之,黑格尔虽然开辟了哲学深入社会现实的道路,但是其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通过把现实归于理性又从根本上遮蔽了社会现实本身。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揭示与批判,恢复了社会现实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彻底批判的本性使他的探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三、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在批判黑格尔“现实的哲学”由于把现实消解于理性从而在处理哲学与现实的关系的问题上陷入困境,导致其哲学最终无法实现的基础上,马克思另辟蹊径,主要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一)两个结合。一个是通过与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话,哲学思维方式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结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而发挥哲学解释现实世界和改变现实世界的作用。对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话,陈先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现实,就必须走出单纯哲学对话的领域,提倡哲学、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对话,以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 〔11 〕这实际上是基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之路。因为在马克思那里,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正是有机联系的“一整块钢铁”;另一个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结合:首先是通过彻底的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0 〕 (P9)通过掌握群众,哲学成为处于“心脏”地位的无产阶级的“头脑”,“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身”。 〔9 〕 (P214)这样,既以哲学的指导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又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哲学。总之,通过两个结合,马克思寻找到哲学实现的具体路径,也使其 “哲学世界化”的理论得到落实。
  (二)四个转变。首先,哲学的视域转移。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之所以无法实现,主要在于他通过理性逻辑与范畴演绎把现实消解了,在理性编织的范畴王国里生活世界不见了。哲学与现实的联系陷入困境,但是出路总是与困境相随,费尔巴哈描绘了未来哲学的出路,“未来哲学应有的任务,就是将哲学从僵死的精神境界重新引导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精神境界,使它从美满的神圣的虚幻的精神乐园下降到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 〔12 〕 (P120)正是受到费尔巴哈的启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10 〕 (P66)青年黑格尔派远离现实生活世界,醉心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样的哲学应该终结了,“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10 〕 (P73-74)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的视域由抽象的思辨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
  其次,哲学的主题转换。黑格尔极为重视理念提升与范畴演绎。在《小逻辑》中,“三一式”的概念推演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境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是由绝对理念出发,通过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最后又返回到绝对理念自身。在这样的理性逻辑中,人只是成为了哲学体系的一个环节。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并且要求把批判“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 一旦现代的政治社会现实本身受到批判,即批判一旦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批判就超出了德国现状,不然的话,批判就会认为自己的对象所处的水平低于这个对象的实际水平”。〔10 〕 (P6)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哲学的主题转向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对此,马克思指出,我们的历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10 〕 (P67)“如果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一切废物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如果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10 〕 (P74)马克思正是在现实资本主义批判中,探寻人类解放与发展的路径。
  再次,哲学的功能变迁。传统哲学注重对既在事物的审视、注解与论证,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黑格尔曾经把哲学比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就是对这种哲学功能的形象揭示。马克思认为哲学不仅应该解释世界,而且更应该坚持反思、批判、超越,为现实世界提供前导性的理念,从而引领时代发展,发挥改造世界的功能。对此,马克思要求哲学做“早晨啼叫的高卢雄鸡”,〔10 〕 (P16)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鲜明的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0 〕 (P57)
  最后,哲学的目标转向。在黑格尔看来,真理的存在形态只能是“真理的科学体系”,〔3 〕 (P3)“真理只有作为体系才是现实的”。〔3 〕 (P15)黑格尔善于构建体系,并把自己的哲学体系作为绝对真理的完成。不仅黑格尔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家都比较注重构造抽象思辨的哲学体系。针对这种情形,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整,喜欢宁静的自我审视。” 〔8 〕 (P219)马克思没有以另一个哲学体系来代替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中资本逻辑控制人的批判,致力于无产阶级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哲学的目标最终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五个命题。马克思开辟的哲学实现的道路,也可以通过马克思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哲学的提法表现出来:哲学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哲学是与艺术、宗教、实践不同的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哲学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头脑;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哲学是关于人的外化即人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哲学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等等。韩庆祥把马克思的这一系列提法概括为马克思有关哲学理解的五个命题:“哲学是对‘尘世’进行批判和确立‘此岸世界’真理的‘批判哲学’;哲学是‘非常懂得生活’并为现世提供智慧的‘生活哲学’; 哲学是理解现实人的生活世界、进入同时代人的灵魂、为劳苦大众提供心灵引导的‘人的哲学’;哲学是超越现实并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哲学是关注无产阶级解放并成为人民精髓的‘政治哲学’。” 〔14 〕马克思提出的这些命题,是对曾经影响自己的德国古典哲学构造的思辨王国的反思,是对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与超越,更是在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基础上,对自己面向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的哲学本性的总结。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批判哲学”、“生活哲学”、“人的哲学”、“实践哲学”、“政治哲学”等命题正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实现的具体形态与途径。
  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作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实现的道路,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两个结合是起点,只有把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无产阶级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哲学实现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坚持两个结合,就必须实行哲学的四个转变,在哲学的四个转变中,两个结合不仅得到落实,而且得到了具体展开与全面发展。最后,五个命题是两个结合与四个转变的结果。作为马克思提出的哲学实现的具体形态与途径的五个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从两个结合出发,经过四个转变,最终完成的理论创新与具体成果。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2〕肖士英.论哲学直接、间接的现实性及实现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李秋零,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陈先达.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1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 韩庆祥.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J〕.哲学动态,2008,(5).
  
  责任编辑王小军
其他文献
名师简介  耿翠霞,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成立有“耿翠霞名师工作室”。  升格支点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凤头、猪肚、豹尾”六字诀,其中“猪肚”是指文章主体部分要像猪肚一样充实、丰满,就是说文章主体部分要“言之有物”。记叙文写作中,围绕中心,写人记事具体实在,描写细腻,就是“言之有物”。  然而,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件,没有典型的细节和画面,这种现象就是“言之无物”了。
凡海舟,元朝与国初运米者曰遮洋浅船,次者曰钻风船(即海鳅)。所经道里,止万里长滩、黑水洋、沙门岛等处,皆无大险。与出使琉球、日本暨商贾爪哇、笃泥等船制度,工费不及十分之一。  凡遮洋运船制,视漕船长一丈六尺,阔二尺五寸,器具皆同,唯舵杆必用铁力木,艌灰用鱼油和桐油,不知何义。凡外国海舶制度大同小异,闽、广(闽由海澄开洋,广由香山澳)洋船截竹两破排栅,树于两傍以抵浪。登、莱制度又不然,倭国海舶两傍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写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几十年来,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给各个时期的学生以不尽的滋养和熏陶,除了文章结构清晰、能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完美结合、感情充沛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语准确,富于变化。本文语言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  第一,注意锤炼词语。  例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文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初中生世界》小笛姐姐收(210036)  邮箱:xiaodijie@sina.com  QQ:635729363(加好友注明“初中生世界”)  我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天生敏感。如果有男孩多看我几眼,我就会觉得他可能对我有想法。现在我经常胡思乱想,心安静不下来,学习也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袁爱媛)  小笛姐姐想:就算所有的男孩都对你有想法,你也不用烦恼,因为你自己没
火车不舒服,飞机太拥挤,伦敦创意设计公司“赛莫鲍威尔”提出一种全新的交通运输概念——“风筝飞船”(也称为空中邮轮),它不在乎飞行速度,致力于提供世界上最舒适的旅行体验。它的外形酷似风筝,能容纳33万立方米的氢气,承重396吨,比244米高的伦敦金丝雀码头塔还要高约30米。   设计者表示,未来的奢华旅游体验不应局限于空间狭窄、航线繁忙、耗费能源的航空飞行,“风筝飞船”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奢华旅游体验
1 在独立演绎中形成知识的雏形  依这节课课本提供的内容,将课文的叙述设计成题目,让学生可得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演绎,从中得出预先设想的結果——知识的雏形.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设计的题目要顾及两个要素,一是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让大多数学生能进行分析求解;二是教材提供的素材的逻辑思维,让活动能够紧扣课题来开展.为此,新课变成了解如下的题目.  3 反思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丰富了,课堂更
摘要:为了探讨健身俱乐部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力美健健身俱乐部为个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健身俱乐部品牌忠诚度的主要因子,通过旋转后因子载荷表划分主要因子类别。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忠诚度、俱乐部硬件设施、俱乐部产品、行为忠诚度4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健身俱乐部应该如何提高品牌忠诚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品牌忠诚度;健身俱乐部  中图分
摘 要: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为路径,研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动力,对中国竞技体育生成的历史架构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变革的走向。研究认为,举国体制的主要架构就是围绕着竞技体育发展而生成的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所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转变应在渐进的完善中逐步改革。此外,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也需要新思路、新跨越,需要打破竞技体育“为国
摘 要:选择2020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校考物理试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道电磁学题目,给出详细解答过程并对其考查内容重点剖析,同时对整卷20道试题考查内容及考点分布分析总结,由此提出强基计划笔试环节中物理科目的备考策略:注重竞赛中的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灵活使用经典模型并识记重要结论;结合高质量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强基计划;笔试试题;备考策略;物理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大家好,我叫Sam,来自澳大利亚的Tasmania市。我2009年来到中国,先读了一年的预科汉语,现在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神经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今年已经读研究生三年级了。在澳大利亚,我的父亲是大学老师,教授应用数学,母亲是位音乐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我在澳大利亚的中学生活。  我每天早晨6:00起床,洗漱、吃早饭、收拾一番后,7:00开始练习一个小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