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战略任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有效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是一种合理发展的战略,一种动态发展的战略,一种特色发展的战略,体现出与常规发展战略的不同和超越。
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
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有效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鼎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目标
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应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思路,站在面向未来、质量强校的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
(二)具体目标
1.规模目标 。稳定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校)制宜,科学规划。笔者认为,以2005年的268万招生规模为基数,按每年3%~4%的增长幅度,作为确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规模的增长目标。苏州的高等职业学校近两年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这与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苏州GDP高速增长分不开的。
2.质量目标。全面质量提升目标: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过快,提高质量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苏州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很多,但真正被外企青睐的不多。全面提高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培养德技兼备的特色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资源充分共享、技术含量高的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品牌专业。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三是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技术素质。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比例应达到90%以上,做到不但会说,更加会做。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3.结构目标。专业结构:目前,我国仍以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为主,这是我国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所决定的。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会有一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会有一个大力发展的过程,形成二、三、一的专业结构体系。高职教育有效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目前,苏州作为制造业基地,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对文科人才的需求相对来说就比较有限。并且,苏州高等职业学校文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校就有必要在定位问题上做好决策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一)培育高职院校文化。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有效发展的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价值目标的保障系统,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唤醒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而不是限制人。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整体上建构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体系。制度文化创新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突破口,使每一种新的制度文化形成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办学理念创生的契机。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出一所高职院校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
(二)打造高职院校发展特色。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发展。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发展力。在我国高职教育系统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规模的大小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职教育有效发展应沿着“承认差距、张扬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前行。
一要立足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现有水平,扬长避短,克服同构化现象,按照各安其位,各发其音的发展思路,在错位中找准学校的发展优势,在错位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稳定并不断扩大本校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以优势课程、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
二要坚持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在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重点用力,而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门门争先、不甘居后、全面出击,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全力实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有效发展战略任务。比如,我校的与日本的合作办学,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共同参与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把握好。
参考文献
[l]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胡弼成,张卫良.特色追求:大学创新之髓[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有效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是一种合理发展的战略,一种动态发展的战略,一种特色发展的战略,体现出与常规发展战略的不同和超越。
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
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有效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鼎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目标
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应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思路,站在面向未来、质量强校的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
(二)具体目标
1.规模目标 。稳定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校)制宜,科学规划。笔者认为,以2005年的268万招生规模为基数,按每年3%~4%的增长幅度,作为确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规模的增长目标。苏州的高等职业学校近两年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这与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苏州GDP高速增长分不开的。
2.质量目标。全面质量提升目标: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过快,提高质量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苏州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很多,但真正被外企青睐的不多。全面提高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培养德技兼备的特色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资源充分共享、技术含量高的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品牌专业。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三是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技术素质。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比例应达到90%以上,做到不但会说,更加会做。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3.结构目标。专业结构:目前,我国仍以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为主,这是我国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所决定的。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会有一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会有一个大力发展的过程,形成二、三、一的专业结构体系。高职教育有效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目前,苏州作为制造业基地,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对文科人才的需求相对来说就比较有限。并且,苏州高等职业学校文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校就有必要在定位问题上做好决策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一)培育高职院校文化。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有效发展的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价值目标的保障系统,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唤醒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而不是限制人。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整体上建构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体系。制度文化创新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突破口,使每一种新的制度文化形成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办学理念创生的契机。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出一所高职院校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
(二)打造高职院校发展特色。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发展。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发展力。在我国高职教育系统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规模的大小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职教育有效发展应沿着“承认差距、张扬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前行。
一要立足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现有水平,扬长避短,克服同构化现象,按照各安其位,各发其音的发展思路,在错位中找准学校的发展优势,在错位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稳定并不断扩大本校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以优势课程、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
二要坚持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在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重点用力,而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门门争先、不甘居后、全面出击,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全力实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有效发展战略任务。比如,我校的与日本的合作办学,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共同参与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把握好。
参考文献
[l]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胡弼成,张卫良.特色追求:大学创新之髓[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