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发时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去创造并且努力培养创造能力。论述了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并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在平时的学习游戏、家庭生活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儿期;创造力;家庭生活教育
现代研究表明,3~6岁是一个人大脑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现阶段,大家也认识到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不难发现现如今培养创造性存在很大误区,非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反而很可能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比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当营业员、银行工作人员,用积木轻轻叠起\堆砌出各种造型的汽车、城堡、火箭、大厦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才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来启发孩子。如歌曲《我会变》,旋律轻快,很有节奏感,孩子们很喜欢学。老师就可以让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编:鼓励孩子想一想还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成它,同时鼓励他们用身体动作去表现。作为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多欣赏,多给幼儿创造的氛围,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就能更好地发挥创造的潜能。
三、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一个孩子在玩建构游戏时,搭建了很多的大、小房子,其中有多层的高楼也有随意的小积木,当老师问他地上的小积木是什么时,他说:“这些是土堆,这些是地下隐形房子的入口。”当老师问为什么有地下房子时候,他说:“老师昨天不是说地下有地铁嘛,那地下也有房子。”可见利用游戏的实践性功能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过程和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过程不应单纯是传授知识、机械记忆、训练技能的过程,而是老师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让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的过程。”因此活动中老师还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更多地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并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在主题活动“水果”后,有的小朋友就拿着火龙果皮玩起来,把它当成“电话”在玩“打电话”游戏。于是我及时引导幼儿:“小朋友们,火龙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七嘴八舌地说:做小船、炒菜的锅、帽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我随后马上投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组织孩子进行操作活动。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教育契机,不着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巧用家长资源,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家庭也成为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良好场所。比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时,我就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小电话”,他们有的用废旧的纸杯,有的用果冻盒……作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当他们拿着做好的“小电话”与老师通话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在家庭中开展创造活动,家长要注意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还要注意自身因素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要热爱并积极参加创造活动,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由此可见,教育者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体验创造的快乐,具备创造能力,进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创造者。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做的。
参考文献:
刘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学周刊,2011(31):44.
关键词:幼儿期;创造力;家庭生活教育
现代研究表明,3~6岁是一个人大脑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现阶段,大家也认识到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不难发现现如今培养创造性存在很大误区,非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反而很可能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比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当营业员、银行工作人员,用积木轻轻叠起\堆砌出各种造型的汽车、城堡、火箭、大厦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才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来启发孩子。如歌曲《我会变》,旋律轻快,很有节奏感,孩子们很喜欢学。老师就可以让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编:鼓励孩子想一想还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成它,同时鼓励他们用身体动作去表现。作为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多欣赏,多给幼儿创造的氛围,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就能更好地发挥创造的潜能。
三、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一个孩子在玩建构游戏时,搭建了很多的大、小房子,其中有多层的高楼也有随意的小积木,当老师问他地上的小积木是什么时,他说:“这些是土堆,这些是地下隐形房子的入口。”当老师问为什么有地下房子时候,他说:“老师昨天不是说地下有地铁嘛,那地下也有房子。”可见利用游戏的实践性功能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过程和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过程不应单纯是传授知识、机械记忆、训练技能的过程,而是老师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让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的过程。”因此活动中老师还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更多地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并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在主题活动“水果”后,有的小朋友就拿着火龙果皮玩起来,把它当成“电话”在玩“打电话”游戏。于是我及时引导幼儿:“小朋友们,火龙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七嘴八舌地说:做小船、炒菜的锅、帽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我随后马上投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组织孩子进行操作活动。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教育契机,不着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巧用家长资源,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家庭也成为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良好场所。比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时,我就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小电话”,他们有的用废旧的纸杯,有的用果冻盒……作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当他们拿着做好的“小电话”与老师通话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在家庭中开展创造活动,家长要注意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还要注意自身因素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要热爱并积极参加创造活动,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由此可见,教育者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体验创造的快乐,具备创造能力,进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创造者。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做的。
参考文献:
刘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学周刊,201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