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要想成为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去打造别样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堂;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95-1
一、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美丽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是一门充满美的课程,她的美可谓无处不在:神秘的宇宙、迷人的星空、壮美的山川、秀丽的河湖、奇特的地貌、绚烂的极光……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现、收集并呈现地理之美,打造美丽的地理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PPT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将收集的图片、动画等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投影出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感知地理之美就在眼前;也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点睛的文字,以视听的和谐之美营造出地理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去感悟地理之美;还可以直接播放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地理之美。比如在进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材所提供的景观图片资料只有两幅,一幅是热带雨林景观,另一幅是苔原景观,图片质量也一般,这些资料对于高中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而言显得太单调太枯燥,更别说呈现地理之美了。笔者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BBC拍摄的纪录片《从北极到南极》恰好能很好地诠释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从北极冰雪中温馨的北极熊一家到赤道附近雨林中奇异的极乐鸟再到南极冰天雪地中优雅的企鹅,完美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笔者截取了其中的典型片段合并成一段新的视频,这段合并后的视频不仅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更以其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多样的植被和可爱的动物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以及地理课堂是如此的美丽。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1.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难点,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内容,一直以来,这些内容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只凭借教材和教师的一张嘴进行纸上谈兵,教学过程往往单调且枯燥,学生也只能去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地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简单,从而突破这些难点。比如“地理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在现今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条件下,“地理信息技术”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单靠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如果地理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Google Earth这款虚拟地球仪软件,就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利用软件中不同的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地物,利用“标尺”功能量算地物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作用;可以利用软件中的“搜索”功能,获取任意两地间的路线,模拟GPS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以利用软件的“图层”功能,了解GIS的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从而也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等等。地理教师只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地突破地理教学的难点,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作业讲评新平台,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作业的讲评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作业讲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高中地理的很多问题都是建立在图表的基础上的,有时候需要学生自己作图,比如下面这样一道作图练习题:请画出不同日期的光照图,要求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前三幅图中还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和直射点。评讲这样的作业,我们可以用扫描仪把学生作业中最具典型性的部分扫描成电子稿(没有扫描仪的话也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但图片效果没有扫描的好。以下两幅图片就是笔者用数码相机翻拍的),然后把扫描好的作业图片做成PPT课件,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评。在制作过程中不要出现作业做得比较差的学生姓名等信息,避免对他们造成打击,而对于作业做得非常好的学生,则可以用醒目的字体和色彩凸显其姓名(如第二幅图),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讲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看到与别人的差距,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翻转的地理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形成“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变得可行和现实。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时,我们录制了两个视频课,共约35分钟,把录好的视频上传到了学校网站上,有的老师还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以备学生回家网上学习。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拷贝视频回家学习。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或计算机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一些浅显的、容易明白的内容可以一遍就过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按需重播,最后把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到课堂上来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自己仍没搞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相应的作业。我们发现,与其他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相比,“翻转课堂”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堂;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95-1
一、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美丽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是一门充满美的课程,她的美可谓无处不在:神秘的宇宙、迷人的星空、壮美的山川、秀丽的河湖、奇特的地貌、绚烂的极光……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现、收集并呈现地理之美,打造美丽的地理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PPT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将收集的图片、动画等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投影出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感知地理之美就在眼前;也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点睛的文字,以视听的和谐之美营造出地理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去感悟地理之美;还可以直接播放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地理之美。比如在进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材所提供的景观图片资料只有两幅,一幅是热带雨林景观,另一幅是苔原景观,图片质量也一般,这些资料对于高中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而言显得太单调太枯燥,更别说呈现地理之美了。笔者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BBC拍摄的纪录片《从北极到南极》恰好能很好地诠释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从北极冰雪中温馨的北极熊一家到赤道附近雨林中奇异的极乐鸟再到南极冰天雪地中优雅的企鹅,完美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笔者截取了其中的典型片段合并成一段新的视频,这段合并后的视频不仅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更以其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多样的植被和可爱的动物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以及地理课堂是如此的美丽。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1.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难点,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内容,一直以来,这些内容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只凭借教材和教师的一张嘴进行纸上谈兵,教学过程往往单调且枯燥,学生也只能去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地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简单,从而突破这些难点。比如“地理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在现今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条件下,“地理信息技术”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单靠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如果地理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Google Earth这款虚拟地球仪软件,就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利用软件中不同的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地物,利用“标尺”功能量算地物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作用;可以利用软件中的“搜索”功能,获取任意两地间的路线,模拟GPS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以利用软件的“图层”功能,了解GIS的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从而也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等等。地理教师只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地突破地理教学的难点,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作业讲评新平台,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作业的讲评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作业讲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高中地理的很多问题都是建立在图表的基础上的,有时候需要学生自己作图,比如下面这样一道作图练习题:请画出不同日期的光照图,要求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前三幅图中还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和直射点。评讲这样的作业,我们可以用扫描仪把学生作业中最具典型性的部分扫描成电子稿(没有扫描仪的话也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但图片效果没有扫描的好。以下两幅图片就是笔者用数码相机翻拍的),然后把扫描好的作业图片做成PPT课件,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评。在制作过程中不要出现作业做得比较差的学生姓名等信息,避免对他们造成打击,而对于作业做得非常好的学生,则可以用醒目的字体和色彩凸显其姓名(如第二幅图),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讲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看到与别人的差距,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翻转的地理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形成“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变得可行和现实。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时,我们录制了两个视频课,共约35分钟,把录好的视频上传到了学校网站上,有的老师还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以备学生回家网上学习。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拷贝视频回家学习。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或计算机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一些浅显的、容易明白的内容可以一遍就过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按需重播,最后把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到课堂上来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自己仍没搞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相应的作业。我们发现,与其他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相比,“翻转课堂”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