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de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7-02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是护士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通过准确给药使药物疗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给药错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延缓症状缓解,致使患者出现并发症,增加患者住院日数及医疗费用,甚至或影响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室内所有病人口服药服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共有需要病人口服药物的有2800人次,发生给药错误共109人次,给药错误率为3.8%。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可能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原因
  2.2.1 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执行医嘱不准确。未能严格按医嘱给药,多次出现口服药出现漏服和多服现象。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未能严格执行“四查八对”制度。尤其药品包装、名称相似,凭主观印象发药,出现给错药物。
  交接班时未将重要口服药作为交接重点。
  护理人员缺乏用药相关知识和实际经验,不能给患者做准确的用药指导,使患者对服药的意义重视不够。
  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不全面,未能向医生提供患者及时、准确的临床信息,甚至遗漏一些有价值的重要资料。
  医护沟通、护患沟通不到位,交流不及时。
  护理人员本身对“服药入口”的意义认识不足。
  2.2.2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依从性差,不服从护理人员管理和指导,私自停药、减药或加药,影响了治疗方案的执行,降低了疗效,延误了对疾病的治疗。
  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大、文化水平较低等造成的接受能力差,记忆力较差的患者,造成对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不能完全掌握。
  患者对医院科室作息和工作流程不了解,擅自外出,需服药时不在病房。
  2.2.3管理方面因素
  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关于口服给药的培训不到位。
  科室对口服给药的监察和督导工作不到位。
  科室在给药流程方面还存在漏洞。
  3 结论
  口服给药不良事件有执行护士、患者自身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原因,其中低年资护士执行医嘱时查对不严和知识缺乏是造成口服药给药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4 防范口服药给药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4.1 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
  4.1.1 责任护士对照有效医嘱执行单对全天口服药进行首轮核对,发现给药错误及时纠正。
  4.1.2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有口服药“停止”或“更改”医嘱,第一时间通知责任护士,并打印执行条。
  4.1.3 责任护士下班前认真核对医嘱,做好交接班。患者外出不在时做好交接班,必要时电话通知患者返回病房。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4.2 有效指导患者,及时评价用药指导效果
  4.2.1 根据患者自身不同条件采取个性化沟通方式。
  对老年或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多关心沟通,交流用语通俗易懂,解释耐心,必要时鼓励家属陪伴。根据情况协助或监督患者服药,认真填写并核对病情交班报告,以防错服或漏服。
  责任护士及时说明用药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特殊药物及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帮助并督促患者服下,真正做到服药到口。
  入院即告知外出请假制度。
  4.2.2 切实落实药物的健康宣教,重视药物宣教的细节:
  告知患者什么时间用什么药,使患者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服药均需进行服药指导例:控释类吗啡药物,需了解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外,还应向患者宣教切勿磨碎药片后服用。泻药,每次发药前均需询问了解排便情况。 镇静催眠类药物,发药时需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外,还要检查患者有无存药,并交待患者要上床后准备睡觉时才服药,切忌服药后洗漱或进行病区内活动。
  较复杂的药物,制作宣教小卡片发放给患者。
  向患者交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鼓励患者有疑问时及时提出,及时反映用药后的反应。
  药物宣教的执行落实情况护士长会不定期抽查患者来评价效果,并进行质控检查。
  4.3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
  4.3.1 对重点药物如降糖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知识进行强化培训,对较少用到的非专科类药物,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查看临床用药指南,并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4.3.2 收集本科室常用药物的说明书,粘贴、装订成药物学习资料,要求每位护士详细阅读,掌握不同类别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护士长查房时随机检查护士掌握情况。
  4.3.3 对于新药,则采取全科业务学习的形式,以弥补护士药物知识的不足
  4.3.4 对低年资护士制定长效性专业培训计划,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4.4 提高与医生的沟通技巧和能力
  4.4.1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提醒医生及时作相应的停药或换药处理。
  4.4.2 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师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绝不能盲目执行、被动地去执行。
  4.4.3 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及时与医师沟通。
  4.4.4 了解与医生沟通后的处理结果,如遇工作繁忙,则需数次耐心地提醒医生,直至处理结果满意。
  4.5 重点抓某些关键环节。抓关键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抓关键岗位:责任组、药疗班;抓关键人员:主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新上岗人员;抓关键环节: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抓关键时间:交接班、节假日、繁忙和易疲劳时间;抓终末质量管理: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对发生缺陷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寻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牢固树立"100-1=0"的理念:1%的错误往往会导致100%的失败,越是工作忙时越要重视医疗安全,越是病人多时越要保证服务质量。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小小的失误造成对工作的全盘否定。在工作中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责任心,让病人感到放心、安心、舒心
  参考文献:
  [1] 姚英,王巧红,孙玉梅. 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2年 26,34
  [2] 邹文爽 病区口服用药管理流程优化再造的实践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年31(03)526-52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8-01  从2006年以来我们试用导赤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8-4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1。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发作,数量不等的痛性溃疡。溃疡多表浅,直径约3~5mm,表面呈现灰白
期刊
【摘 要】探讨中医院校轮科学生在麻醉科学习呼吸道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宣教、观摩、模型演练、实体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理论上、实践上渡过了一个艰难的临床实习阶段,使其临床理念、实践技能上取得突破性进步。  【关键词】麻醉;呼吸道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0-01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
期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1-01  患者XX,女性,27岁。因“停经48天,接触性阴道出血30天。”2013年7月22日入院。患者未婚未育龄期女性,20岁开始有性生活,男朋友共6人,孕4产0,人流3次。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6月4日,2013年6月22日因同房后出现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可自止。2013年7月9日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宫颈部异常暗区,测血HC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9-01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多见于30岁以下妇女,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独立罕见的卵巢间质发生的良性肿瘤。其特征为间质内区域性进行性硬化性胶原变性,1973年由Chalvardjian及Scully首次报道,国内文献报道甚少,且易与卵巢其他间质肿瘤混淆。按Chalvardjian诊断标准兹将我院妇科手术切除
期刊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0-01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对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这两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的筛查。通过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防止儿童因疾病带来的智力障碍﹑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甚至死亡的不可逆的后果。足跟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常规方法,在尽可能减少新生儿痛苦的前提下,一次性采集成功,并收集到合格的标本室其中的周瑶的环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4-01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由胚胎发育期神经肠管残余和异味组织演变而来,临床较少见[1],我们在2006年4月-2011年8月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5.5-11岁。病程3个月-3.5年。其中3例以胸背疼痛,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人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5-01  1 典型病例  我院发生一例胎母输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患者29岁,已婚育龄妇女,住院号13030116,因孕足月咳嗽2周于2013-3-3日入院,无产兆,孕期未规范产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心脏听诊无异常,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糙,腹部隆起,呈悬垂腹型,肝脾肋下未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0-02  ABO血型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我院在临床患者ABO血型鉴定中发现1例样本正反定型不符,通过进一步血清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确认为AxB亚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丁某,女,28岁,汉族,宫外孕患者。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1-01  麻醉;护理;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师的工作,这就给我们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1 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  在麻醉状态下,患者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特别是麻
期刊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7-01  1 资料  孕妇,27周,孕1产1,首次来本院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单胎,头位,胎儿腹腔空虚,前腹壁中线处皮肤强回声连续性中断,脐带与腹壁插入处可见一向外膨出包块,大小约 5.6cm×5.2cm,包块和脐孔相连,内查见肝脏、大部分胃泡及肠管,见图1。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儿发育异常,考虑脐膨出。引产出一男婴,经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