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有幸埋忠骨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东南500米处,曾有一座雄伟高大的陵墓,上面遍植绿树,墓前的青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陆军中将李公其实之墓”。当地人俗称“司令坟”。
  投笔从戎,成为少将司令
  李其实(1904-1943年),广西临桂县六塘人。1918年考入桂林中学,即广西省立第三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参与组织桂林学生爱国会和学生演讲团。1921年中学毕业,应聘回母校六塘小学任教。1923年冬,与同事黄锦辉、秦奇才等人在学校创办《六塘公益报》,以报纸为武器,唤起民众爱国热情。1924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回广西梧州开展革命运动。同年6月,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兼兵委主任。后来,中共广西省委组织遭到破坏,李其实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春,来到上海,任同济大学军训教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长驻武汉,担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此时,李其实也武汉,在国民革命军武昌行营政治部工作,后被派往新编第八师政治部。
  1938年冬,黄埔一期第三队同队好友陈泰运被蒋介石空降江苏,出任两淮税警总团团长。应陈泰运之邀,李其实就任两淮税警总团第二纵队少将司令。两淮税警总团后改编为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和苏北挺进军指挥部,转战于盐阜、东台、海安、姜堰、兴化等地。据《建湖民族英雄传》记载,1939年3月,税警总团驻军上冈,司令李其实在沟墩、靠鱼湾、大缺口等处布防。这年夏天,在靠鱼湾一带击毙西犯草堰口的日伪军10多人。同年秋,日伪军由海河西犯上冈、草堰口,亦被该部击退。
  地下党员,促进团结对外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其实是国民党的司令,而不知道他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直到19世纪90年代,这个秘密才被发现。抗日期间,在李其实的影响下,许多国民党将士转变了反共立场,与新四军建立了友好互助关系。
  据《兴化县革命斗争大事记1937-1949》记载,1938年7月,两淮盐务总局税警团转移到茅山地区,总部设在茅山景德禅寺。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抗日。在这期间,李其实利用与陈泰运深厚的黄埔同学情谊,让税警团实际上脱离国民党的领导。在黄桥战役中,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一起,暗中支持新四军。
  1940年10月28日,黄桥战役胜利后,陈毅发给中共中央毛泽东的电文中明确指出:反对党内“凡黄埔生均顽固派”的观点。税警团原为两淮盐警,连以上干部均为黄埔生。指挥官陈泰运是贵州人,李其实是广西人,都是外省人。陈毅在电文中认为,顾祝同、韩德勤不愿外省人在江苏立足,陈泰运、李其实虽是黄埔生,亦受其压迫,我们应争取其中立。在黄桥战役前,李其实率领的税警团曾被新四军打败,但两军很快恢复了友好关系。新四军退还税警团100支枪。听说税警团无轻机枪时,陈毅在新四军武器也很紧张的情况下,还是赠送给他们两挺轻机枪。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大批新四军指战员离开黄桥等地,向盐城聚集。税警团主动让路,将茅山驻军撤至兴化卤汀河以西。满载新四军将士的船只,沿茅山东大河北上。3天后,新四军将士全部安全过境。
  仿学黄埔,注重干部培训
  1942年春,为了坚定官兵的信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在泰州、海安、东台、姜堰交界的青墩村,创办了干部训练班。教官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课程、校歌、校训以及教学方法等,都沿袭黄埔军校的传统,人称“苏北小黄埔”。这个干部训练班的具体负责人,就是李其实,当时兼任教育长。
  姜堰抗日老兵宋善恒回忆说: “我在青墩学习时……李其实将军和我们一起训练,像我们的学长,更是我们的恩师。我们的教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平时教育我们不怕苦、不怕死,爱祖国、爱人民。在训练上,这些黄埔教官要求严格;在生活中,纪律严明。” (《姜堰日报》: 《大伦籍老兵宋善恒的抗战经历》)
  出生于盐城的抗日老兵朱学明,在《学长·恩师·战友——深切怀念抗战名将李其实》一文写道: “我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被派人队中担任教育班长。这样,我每天都有机会见到李其实,亲耳聆听他的教诲。”李将军说,部队的代号是“坚”军,大家就要确立坚定的信念,结成一个坚固的集体,形成坚强的战斗力。当时苏北情况十分复杂,李将军要求大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分清敌我。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能搞“窝里斗”。李将军的讲话中夹带着广西口音,很亲切,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话。他知识渊博,语言极富号召力,听者深受鼓舞。大家嘴上不好明说,但心里都下定了决心,不与新四军搞摩擦,团结一致,把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激战俞九,舍身掩护群众
  1943年1月1日,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和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陈泰运,在溱潼东南的青墩召开军民团结联合抗日大会。日军获悉后,驻姜堰、泰州、东台等地日伪部队,于凌晨时分纷纷出动,分路合击。税警团青墩前哨士兵发现后,立即鸣枪报警。为保存实力,李陈部队决定向西北方向的根据地茅山转移。为掩护部队和革命群众撤退,李其实司令亲率敢死队阻击强敌,后被敌人包围在张尤村西边的俞九舍。据当时参加战斗的朱学明回忆,敌众我寡,我方武器装备又很差,全连只有一挺机关枪。面对危急战情,李其实沉着应战。由于指挥得当,加上战士们勇敢顽强,牢牢地拖住了敌人,保证了部队和群众的安全撤离。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时分,在这水乡的冬季,将士们又饿又冷。后来,日军又调来了迫击炮,从不同方向轰击他们。猛然一声爆炸,朱学明顿时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已是寂静的夜晚。两臂被铁丝反绑在背后,并且紧吊在脖子上,无法动弹。在这次战斗中,担任掩护的大多数战友血洒战场,李其实等50多人弹尽援绝,不幸被俘。
  殉国东台,事跡永载史册
  李其实被押至东台日军巢穴后,受尽严刑威逼,但他坚贞不屈。日军无奈,让原税警团支队长徐容劝降,李其实亦不为名利所动。民国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新华日报》第二版, “抗战中好人”报道如下: “(中央社讯)我某纵队少将司令李其实将军,于本年一月五日,率某支队在苏境泰县与敌激战,因天寒河冻,弹尽援绝,亲率士兵与敌肉搏,卒以众寡悬殊,被俘囚于水舱,敌千方威胁利诱而李将军绝不为所动,殉国之前一日,李将军犹复告诫被俘官兵日‘抗敌乃军人天职,不成功,便成仁’等语后,乃取所配用表,交同俘之长官葛明达,嘱代为带出交与李副指挥作纪念。翌夜,李将军遂趁机逃脱,因事机不密,为敌侦知,知难逃脱,乃在丁溪投水殉国……”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坚”特别党部政治部编印的《抗战史页》“八年抗战总结”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一月五日俞九舍之役,我一、七两支部队背水奋战,终以弹尽粮绝,第二纵队司令李其实,被执不屈投水……”
  魂归茅山,景德禅寺追思
  李其实将军牺牲后,遗体被运到茅山东侧的纪家村西庙,税警总团团长陈泰运在此亲设灵堂,并安排士兵双岗守护。李其实牺牲时,年仅39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谥他为陆军中将。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特地为李其实选择了墓地。因李其实夫妇无亲人在身边,纪家村一名王姓少年作为孝子,全程参与了守灵、送葬、安葬过程。
  墓地位于茅山东南、白马村正北方向,选址寓意:李其实是军人,骑白马上茅山,战斗精神永垂不朽!墓地原是茅东纪姓村民的田地,陈泰运购得后,招募村民修建了一个下方基础部分呈正方形,中部砖砌圆形的墓室。为防潮湿,墓室下方埋人大量石灰。灵柩使用套材结构,放入墓室后,再用泥土将墓室全部覆盖,上植绿树。墓前立有一块青色石碑,出土高约1米、宽约1.5米,碑文醒目文字:陆军中将李公其实之墓。
  1943年3月1日,李其实将军追悼大会在茅山景德禅寺藏经楼下隆重举行,陈泰运亲自主持。参加吊唁的有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林叙彝,江苏省保安第三旅旅长张星炳、副旅长胥金城,鲁苏战区中学校长罗映泉、流亡在茅山附近的钟南中学部分师生、茅山私塾教师和学生以及驻茅山官兵计2000多人。
  追悼大会结束后,大家整队步行前往墓地,举行安葬仪式。下葬的时候,李明扬亲自主持。将士们列队整齐,神情肃穆,将手中的长枪、短枪全部高高举起,为李其实将军鸣枪致哀。一时间,枪声大作,响遏行云,场面非常震撼。最后,大家向李将军陵墓再次三鞠躬,依依不舍忍痛离去。之后每年清明,当地驻军和百姓都会自发前往祭扫。1992年,国家民政部追认李其实为革命烈士。
其他文献
早就听说南通有了自己的野生动物园,今天我终于能够亲身游历,一路上的好心情就不必言说了。  来到园区大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九个大字格外醒目。进门后,一群群身穿红衣的古巴火烈鸟就跃入眼帘。它们有的昂着头,惊异地看着我们;有的歪着脖子,用鲜红的喙梳理自己的羽毛;还有的低着头品尝美食,优雅而自在。  我们沿着小径步行,七拐八拐就到了小火车站。大家迫不及待地坐上小火车,快乐的旅程开始了,第一站是“芦溪
摘要:通过绿亿12在赣北地区的示范种植,阐述了其在赣北地区种植的产量表现,介绍了“壮苗培育、合理密度、科学用肥、化学调控、病虫防治”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赣北地区;绿亿12、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2-0043-02  DOI:10.3969/j.issn.209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曾任蜀国军师丞相,受封为武乡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又经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番“隆中对策”后,被恳请出山,投身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用激将法说服孙权,实现孙刘结盟,赤壁败曹,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施以“占据险要,徐图发展”的战略,使刘备称雄西蜀;采用“攻心为上”的方略,七擒七纵孟
“细菌战”亦称“生物战”,是利用细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农作物,人工造成瘟疫的一种灭绝人性的罪行。“细菌战”成为人类的公敌。1925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世称《日内瓦公约》。公约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细菌武器,并界定细菌战“其行径完全背离了科学和人类文明的准则,是反人类和反道德的。”  但是,一些霸权主义、军国主义者为了侵略扩张而不惜
北海疍家,一支被称为“水上吉卜赛人”的族群。他们撑船摇橹,落地生根,守望着蔚蓝广阔的北部湾,倚海而生,面海而旺,繁衍生息,演绎生命。其所形成的完整系统的疍家婚礼习俗,体现了北海疍家人对生命的崇拜,对情感的敬重,对生活的追求。与陆地族群的婚俗有很大区别的北海疍家婚俗,属于海洋生活习俗的一部分,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我作为在北方生活了50多年的内陆人,走进北海,走进疍家,我感怀他们在与大海荣辱与共的命
摘要:为了筛选抗除草剂草铵膦棉花品种,使棉田化学除草时对棉花安全。通过使用不同浓度(2.0~20 g/L)的草铵膦除草剂对棉花5份组合材料进行田间筛选和鉴定,观察喷施后棉花的药害反应情况。结果表明,草铵膦的浓度在20 g/L时,对所有棉花材料的伤害最严重,药害导致棉花无法正常开花现蕾;在2.2 g/L及以下时,对抗性材料棉花材料的药害反应几乎不明显;在2.9 g/L时,抗性材料在3~5天时会出现药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入圆明园后,还是英国的“绅士”们比较“聪明”,他们在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首先开始搜索抢夺宝物,要运回国去。然而就在此刻,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的事情。在圆明园的一个角落里,他们竞然发现了大批刻有英文字母的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东西:两颗榴弹炮,炮上还刻着一行Woolwich1782。除了两颗榴弹炮,还有两架英国马车、一台精密的天文仪器、一把英国手枪,正是这几样让“英
1949年4月23日下午,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军舰9艘、巡防艇21艘、官兵1271人,在少将司令林遵的率领下,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举行起义。这一“南京江面上的壮举”,对人民海军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争取建立“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同年3月24日,毛泽东、朱德在给原国民党海军“重庆”舰起义官兵的复电中再次
知道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大批抗战物资事迹的人很多,却鲜有人知南侨机工与广西也有颇多渊源。  柳州一度成为南洋华侨集散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沿海重要城市和港口大多沦陷,中国与外部海路交通几近中断。1938年底,连接昆明和缅甸仰光的滇缅公路建成通车,成为联系中国和外界的“抗战输血管”。  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南侨总会于1939年2月7日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驾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
解放战争期间,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在广西的融县(今融安与融水两县)、三江、柳城、罗城、中渡(今鹿寨县)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的战斗,取得了重要战绩,为解放柳北地区和广西作出了贡献。笔者当年曾是柳北人民解放总队队员,作为亲历者,很多往事仍历历在目——  香粉——“河西走廊”战略要地  解放战争期间,柳北地区武装斗争的革命烽火已熊熊燃烧在融江两岸。1949年夏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