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构成了建设工程的实施的重要要素,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技术讲求专业性,施工管理讲求科学性,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中,二者缺一不可。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论述了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与施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建设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好好把握这一制胜的关键因素,在工程质量方面表决心、下功夫,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理念,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同时注意避免落入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陷阱,脚踏实地,把控细节,切实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1 建设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
0.1地基处理技术
“打好地基才能筑起高楼”,这句俗语源于建设工程,也是建设工程最真实的写照,充分说明了地基施工的重要性。建筑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主体的稳定与质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质条件差异大,而地基施工受当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而難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给地基施工处理增加了复杂性与困难性。而另一棘手的问题在于我国软土地基的比例很大,软土地基是一种结构特殊、不良特性很多的地质结构,包括且不限于含水量大、稳定性差、压缩性强等劣性,这导致软土地基施工难度大,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地面沉降、建筑结构崩坏等严重后果,因而非常考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强夯法、换填垫层法、搅拌法、排水固结法等,各有优劣,适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分析考察施工现场实际土质土层情况,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处理技术,设计科学的作业方案。其中混凝土技术常用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基础工程材料,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其配比、浇筑、灌浆等操作的技术要点,做好工程细节质量控制。
1.2 电气施工技术
电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在建筑功能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决定了电气施工在建设工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电气施工中,安全性尤为重要,每年因电气施工事故死亡的人数达数十人,惨痛的教训呼吁加强电气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因为电气安全事故主要因素来自于人和物,所以管理的要点一方面在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于安全培训,打击违规操作、随意施工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对物即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做好采购、运输、保存、进场、安装等全过程的管理。
电气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在于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防雷性能是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现代高层建筑,雷雨天气的用电安全隐患极大,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含量大、复杂性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准工序进行施工,严禁私拉、私接电线。
1.3 排水防水技术
建筑防水施工讲究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共同保障建筑防水性能,提升建筑质量。建筑防水施工的部位主要有屋面、阳台、地下室和卫生间,防水施工的关键有以下几点:防水材料的选择、防水方案的设计、防水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元,不同部分的防水需求、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防水作业方案,并选择适宜的、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具体可参照相应的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其中规定了不同防水材料的材质、性能要求,可以指导选择合理的建筑防水材料。此外,重视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施工过程管理,明确建筑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施工人员应按照标准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建设工程的流程长,包括施工前、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后三个阶段,其中涉及的环节也很多,每一环节、细节对施工整体质量都有影响作用。部分影响整体,细节决定成败,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保障工程质量。
(1)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前期为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施工队伍组建、施工材料采购等环节,施工图纸奠定了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施工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水平。各单位各负责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共同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监督与考核,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从外部建立制度约束,同时配合考核奖惩制度,使得施工人员建立内心秩序、获得动力源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树立责任意识。
(3)竣工后的质量控制。竣工不是工程圆满结束的标志,只有通过竣工后的质量检验,才标志整个工程画上句点。因此,要重视竣工后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项目章程计划、业主需求等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对需要返工的环节绝不姑息,返工后再次进行质检,直到达成质量标准与目标为止。
2.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等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工程项目常有高空作业、电气施工、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等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历来发生的安全事故不计其数,事故形式、原因多样,但归根到底,以人为因素居多,据相关统计占7成比例,主要是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1)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心中有意识,而后才会在行动上践行安全施工理念。工程管理人员要通过树标语、开培训、做监督等方式致力于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打击侥幸心理、严惩违章操作行为,让施工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树立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2)提高安全技能。除了意识薄弱的问题,还常常因安全技能不足而引发悲剧。安全技能包括安全操作技能与安全防护救援技能,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演练、考核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生产技术要点,以及必备的安全逃生、急救、应急知识与技能。
(3)建立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施工,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建立责任制度;其次,建立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施工人员按规范安全操作;最后,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组织分析论证会和实战演练,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文章总结了建设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三种施工技术及要求,而后对如何保障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施工单位重视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升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做好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树立建筑行业标杆,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岳均.建设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202.
[2]王喜民.如何提高建设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地产,2019(24):63.
[3]晏昕.建设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居舍,2019(30):156.
南京中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建设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好好把握这一制胜的关键因素,在工程质量方面表决心、下功夫,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理念,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同时注意避免落入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陷阱,脚踏实地,把控细节,切实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1 建设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
0.1地基处理技术
“打好地基才能筑起高楼”,这句俗语源于建设工程,也是建设工程最真实的写照,充分说明了地基施工的重要性。建筑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主体的稳定与质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质条件差异大,而地基施工受当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而難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给地基施工处理增加了复杂性与困难性。而另一棘手的问题在于我国软土地基的比例很大,软土地基是一种结构特殊、不良特性很多的地质结构,包括且不限于含水量大、稳定性差、压缩性强等劣性,这导致软土地基施工难度大,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地面沉降、建筑结构崩坏等严重后果,因而非常考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强夯法、换填垫层法、搅拌法、排水固结法等,各有优劣,适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分析考察施工现场实际土质土层情况,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处理技术,设计科学的作业方案。其中混凝土技术常用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基础工程材料,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其配比、浇筑、灌浆等操作的技术要点,做好工程细节质量控制。
1.2 电气施工技术
电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在建筑功能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决定了电气施工在建设工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电气施工中,安全性尤为重要,每年因电气施工事故死亡的人数达数十人,惨痛的教训呼吁加强电气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因为电气安全事故主要因素来自于人和物,所以管理的要点一方面在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于安全培训,打击违规操作、随意施工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对物即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做好采购、运输、保存、进场、安装等全过程的管理。
电气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在于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防雷性能是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现代高层建筑,雷雨天气的用电安全隐患极大,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含量大、复杂性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准工序进行施工,严禁私拉、私接电线。
1.3 排水防水技术
建筑防水施工讲究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共同保障建筑防水性能,提升建筑质量。建筑防水施工的部位主要有屋面、阳台、地下室和卫生间,防水施工的关键有以下几点:防水材料的选择、防水方案的设计、防水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元,不同部分的防水需求、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防水作业方案,并选择适宜的、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具体可参照相应的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其中规定了不同防水材料的材质、性能要求,可以指导选择合理的建筑防水材料。此外,重视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施工过程管理,明确建筑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施工人员应按照标准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建设工程的流程长,包括施工前、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后三个阶段,其中涉及的环节也很多,每一环节、细节对施工整体质量都有影响作用。部分影响整体,细节决定成败,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保障工程质量。
(1)施工前期质量管理。前期为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施工队伍组建、施工材料采购等环节,施工图纸奠定了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施工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水平。各单位各负责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共同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监督与考核,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从外部建立制度约束,同时配合考核奖惩制度,使得施工人员建立内心秩序、获得动力源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树立责任意识。
(3)竣工后的质量控制。竣工不是工程圆满结束的标志,只有通过竣工后的质量检验,才标志整个工程画上句点。因此,要重视竣工后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项目章程计划、业主需求等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对需要返工的环节绝不姑息,返工后再次进行质检,直到达成质量标准与目标为止。
2.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等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工程项目常有高空作业、电气施工、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等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历来发生的安全事故不计其数,事故形式、原因多样,但归根到底,以人为因素居多,据相关统计占7成比例,主要是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1)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心中有意识,而后才会在行动上践行安全施工理念。工程管理人员要通过树标语、开培训、做监督等方式致力于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打击侥幸心理、严惩违章操作行为,让施工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树立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2)提高安全技能。除了意识薄弱的问题,还常常因安全技能不足而引发悲剧。安全技能包括安全操作技能与安全防护救援技能,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演练、考核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生产技术要点,以及必备的安全逃生、急救、应急知识与技能。
(3)建立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施工,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建立责任制度;其次,建立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施工人员按规范安全操作;最后,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组织分析论证会和实战演练,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文章总结了建设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三种施工技术及要求,而后对如何保障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施工单位重视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升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做好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树立建筑行业标杆,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岳均.建设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202.
[2]王喜民.如何提高建设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地产,2019(24):63.
[3]晏昕.建设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居舍,2019(30):156.
南京中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