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往往认为,教龄是成为教育工作行家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学校工作年限很长的人才能称作教育工作的行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错误认识吗?有这样的人,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为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为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矛盾,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终这样地在学校工作着,直到退休为止。他还为自己谋取到了奖章和荣誉称号。然而,这样的‘行家’却早已对学校、对儿童、对日益复杂化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了。”所以学校教育需要有大量的新生力量,而这种新生力量的来源就是初任教师。学校如何利用好初任教师,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甚至生存的大局。而初任教师是众所皆知的校园中的弱势群体,甚至是学校的“过客”,许多还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什么回事,就匆匆地离开了。
当竞争只留下数字量化的时候,“机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不会给人以机会”成为了失败者最后的归宿,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初任教师。如果要问教师在第一年最大的感觉是什么?许多青年教师会说:除了害怕,什么也没有留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分流”成为了学校领导的利器,在初任教师刚分配的时候,学校领导就用“分流”给新教师一个下马威。从此战战兢兢地度过磨合期。很难想象,教师在其刚跨上讲台的时候,就捆住了手脚,禁锢了思维,能有什么可持续发展可言。
人是最易遗忘曾经身份的动物。当从师范生走向初任教师时,就忘记了曾经学生的我;当从普通教师走向领导岗位时,就忘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心境;当走向成熟的时候,忘记自己曾经迷惑的感觉。对于许多人来说,忘记过去并不见得是件坏事,但事实上忘记过去就是各种矛盾冲突的最终原由。“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大家记得过去,换位思考对方。初任教师的到来,本是为学校添加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学校的“新陈代谢”,是一种“新新代谢”,许多初任教师“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不留下半点涟漪”,留下的永远是“资格认证”。当初任教师的淘汰率高达近30%的时候,“拔苗助长”的手段已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设下了隐患。一群刚毕业的师范生一踏入校园,还来不及角色的蜕变,就与一批老练的熟手进行同一评价的竞争。就象一个早熟的孩子,还没有量变就发生质变,其先天的缺陷已烙在基因中不可抹去。因为已进入一个没有退路的竞争中,进行一次“优胜劣汰”抉择,其优劣只有一个标准:学生的分数。
初任教师第一年尴尬的情遇,会不会有人给予充分同情和理解。学校领导能否给予初任教师以学生般的关怀,和对名师般的尊重,是关系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却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任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很少有人会替他们说话,该享受的待遇没有享受到,不该承担的责任却承受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目前许多学校已从学生的量化走向师生共同量化,用数字来说话,已成为对教师主要的评价标准。可是这样公平吗?一个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和一个经验匮乏的初任教师在同一年级共同角逐,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经验不足可以让勤奋来弥补,可是当青年教师也同样勤奋的时候,初任教师拿什么来弥补,“态度”有时候是那么的脆弱,它是一个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口号。
请给初任教师一个分层管理的机会。因为任何人在角色转换时,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角色,能够完全胜任,开始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如果没有给他一个机会,其实就抹杀了初任教师成长的机会。如果把给学生的机会画作是圆,那么给初任教师画得只是一个单向箭头,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机会。初任教师是学校的明天。初任教师这一群体本应是学校活力的因子,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成为了一潭死水,学校自身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源泉。我们知道没有生气的学生是无法担当祖国未来的,同样没有生气的初任教师能肩负起明天的学校吗?要坚信,给初任教师机会,就是给学校机会。正如生物体的成长一样,成长是不可抵抗的,但你不能要求它每时每刻同样程度的成长,它有时慢,有时快,甚至会有短暂的停止。分层管理是对初任教师最好的培养方式,我们支持教师之间合理的竞争,但反对教师之间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给初任教师一个“越挫越勇”的机会,“挫折”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不应仅是生存压力,更是其成长的催化剂,只要学校给予机会。相信,给学生机会,学生会更好的成长,更应相信,对初任教师机会,会同样的成长和成熟。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在其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日显其光芒。如移栽植物般,为了让它更好的生存,必须给它一个休养的机会。同时剪去部分叶片,对植物来说,这不仅是挫折,更是为了减少植物对水需要的压力,以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以后相对生存压力较大的环境,有更多的能量来应付未来未知的竞争。切忌,为了公平,对移栽植物和原地植物一视同仁。学校对初任教师的态度何尝不应该如此!
责任编辑:文康
当竞争只留下数字量化的时候,“机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不会给人以机会”成为了失败者最后的归宿,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初任教师。如果要问教师在第一年最大的感觉是什么?许多青年教师会说:除了害怕,什么也没有留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分流”成为了学校领导的利器,在初任教师刚分配的时候,学校领导就用“分流”给新教师一个下马威。从此战战兢兢地度过磨合期。很难想象,教师在其刚跨上讲台的时候,就捆住了手脚,禁锢了思维,能有什么可持续发展可言。
人是最易遗忘曾经身份的动物。当从师范生走向初任教师时,就忘记了曾经学生的我;当从普通教师走向领导岗位时,就忘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心境;当走向成熟的时候,忘记自己曾经迷惑的感觉。对于许多人来说,忘记过去并不见得是件坏事,但事实上忘记过去就是各种矛盾冲突的最终原由。“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大家记得过去,换位思考对方。初任教师的到来,本是为学校添加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学校的“新陈代谢”,是一种“新新代谢”,许多初任教师“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不留下半点涟漪”,留下的永远是“资格认证”。当初任教师的淘汰率高达近30%的时候,“拔苗助长”的手段已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设下了隐患。一群刚毕业的师范生一踏入校园,还来不及角色的蜕变,就与一批老练的熟手进行同一评价的竞争。就象一个早熟的孩子,还没有量变就发生质变,其先天的缺陷已烙在基因中不可抹去。因为已进入一个没有退路的竞争中,进行一次“优胜劣汰”抉择,其优劣只有一个标准:学生的分数。
初任教师第一年尴尬的情遇,会不会有人给予充分同情和理解。学校领导能否给予初任教师以学生般的关怀,和对名师般的尊重,是关系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却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任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很少有人会替他们说话,该享受的待遇没有享受到,不该承担的责任却承受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目前许多学校已从学生的量化走向师生共同量化,用数字来说话,已成为对教师主要的评价标准。可是这样公平吗?一个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和一个经验匮乏的初任教师在同一年级共同角逐,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经验不足可以让勤奋来弥补,可是当青年教师也同样勤奋的时候,初任教师拿什么来弥补,“态度”有时候是那么的脆弱,它是一个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口号。
请给初任教师一个分层管理的机会。因为任何人在角色转换时,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角色,能够完全胜任,开始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如果没有给他一个机会,其实就抹杀了初任教师成长的机会。如果把给学生的机会画作是圆,那么给初任教师画得只是一个单向箭头,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机会。初任教师是学校的明天。初任教师这一群体本应是学校活力的因子,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成为了一潭死水,学校自身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源泉。我们知道没有生气的学生是无法担当祖国未来的,同样没有生气的初任教师能肩负起明天的学校吗?要坚信,给初任教师机会,就是给学校机会。正如生物体的成长一样,成长是不可抵抗的,但你不能要求它每时每刻同样程度的成长,它有时慢,有时快,甚至会有短暂的停止。分层管理是对初任教师最好的培养方式,我们支持教师之间合理的竞争,但反对教师之间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给初任教师一个“越挫越勇”的机会,“挫折”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不应仅是生存压力,更是其成长的催化剂,只要学校给予机会。相信,给学生机会,学生会更好的成长,更应相信,对初任教师机会,会同样的成长和成熟。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在其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日显其光芒。如移栽植物般,为了让它更好的生存,必须给它一个休养的机会。同时剪去部分叶片,对植物来说,这不仅是挫折,更是为了减少植物对水需要的压力,以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以后相对生存压力较大的环境,有更多的能量来应付未来未知的竞争。切忌,为了公平,对移栽植物和原地植物一视同仁。学校对初任教师的态度何尝不应该如此!
责任编辑: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