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杂记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十六日午后一时,接到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电话通知,《傅雷家书》已到。我是半个月前登记购书的。接了电话,办公室里传开消息。有一个同事在四点钟赶去书店也想买这本书,结果失望而归,说:迟了,已经全部售完。
  在差不多前后的日子里,也在这个门市部的历史书籍专柜前,见到一位读者在要求买两本《彭德怀自述》。听营业员同志回答说:这本书预订发行,没有零售。我颇怀疑这个回答的确切性,以为零售总是有的,只不过数量少,可能也是只在几小时里就卖完了。
  一本新书只有几个小时的供应,这是很意外的。《傅雷家书》初版印数是一万三千册,供应的结果说明:出版发行部门对图书市场缺少了解,把读者看低了,老以为很多读者意在猎奇,只有对惊险小说、侠义传奇的缘分。
  不能“一版定终身”。好书要注意及时重印,这个很必要。但是,只隔几小时,几天,或者十天半月,立刻安排重印,这该也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在一九八○年八月出版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初版印数三万册,很快售完。一九八一年九月重印三万五千册,依旧很快售完。在此期间,同一作者又先后出版了两本书:《美学拾穗集》和《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却只各印几千册。两书与《谈美书简》相比,虽略有内容浅深、定价高低的差别,但在决定这两种书的印数时,曾否研究《谈美书简》的发行记录,恐怕也是一个问题。后来,安徽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这位作者的《艺文杂谈》,还是只印一万册,结果呢,其又将使闻讯较迟的读者抱向隅之憾乎?
  徐铸成的两本姊妹著作:一本叫《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二月初版,印十万册;一本叫《旧闻杂忆》,四川人民出版社同年六月初版,印二万册。两书出于一人手笔,内容、体裁相若,四个月内相继出版,印数却相去五倍。什么原因?恐怕只能说出于偶然,或者得老实承认:盲目性。
  上面说到朱光潜的几本书,我常感到遗憾的是不能见到它们在书店柜台里一字儿排开。我们的商品流转仿佛就是轮换,一本顶替一本,好象资金是那样的拮据,只能等到第一本书卖完才能有第二本书的进货力量。陈寅恪文集连附录五种,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四种,也始终见不到全套陈列。
  确实也还有一个如何陈列的问题。徐铸成的两本书倒曾在一个时期里同时发售过。可是,在王府井门市部里,《报海旧闻》开架发售,在直北头历史专柜,《旧闻杂忆》则闭架发售,在西南角文学书籍散文专柜。真正是“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好书出版,由于印数太少,不能满足供应,读者有意见。书店因此减少了营业额,是一种损失;由于一版的印数少,书籍的印制成本相对提高,又是一种损失。这些损失是可以计数的物质损失。至于因此对建设精神文明减少了贡献,也是一重损失,是容易想见却是无法估算的。当读者来买一本好书而书店不能供应的时候,我以为,大家应该感到难受。
其他文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15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已达9亿,至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20亿,其中80%以上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截止2013
期刊
@@
<正>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1]显示,在30个省份的主要核心城市,失眠比例达到31.2%。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以使用镇静、安眠药物为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