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7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345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感的治疗效果。方法:把250例符合标准的上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对症治疗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用清开灵针,用药时间均为3天。结果:使用同一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5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感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痰热清 上呼吸道感染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05年3~6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病例选择标准:在门诊上感患儿中筛选,具有急性起病(发病<2天),均有发热(体温38.5~39.5℃)、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喷嚏、咳嗽、食欲减退、睡眠不宁等临床症状;咽部充血或扁桃体Ⅰ~Ⅱ度,但无脓苔,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肺部听诊闻及干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分类减少,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经鉴别诊断排除肺炎、出疹性疾病、肠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高热。临床诊断为上感2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7例,男69例,女58例,年龄0.5~12岁,平均病程1.8天;对照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0.5~12岁,平均病程1.6天。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新谊医药集团、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10ml/支),以0.5~1ml/(kg•日)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清开灵注射液(10ml/支),以0.5~1ml/(kg•日)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4天为1疗程,其他支持疗法相同。
  疗效标准:患儿开始治疗后,每天上、下午及晚上各测量体温1次,并列表记录,每日复诊观察病情变化,以体温变化、咳嗽程度为判断药效标准,当体温变化与咳嗽程度不相符合时,以体温变化为主。①显效:用药24~48小时内退热(<38℃),体温不再上升,咳嗽症状消失,全身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②有效:用药48~72小时内退热(<38℃),体温不再上升,咳嗽较前减轻,全身症状稍改善,但食欲仍差;③无效:用药72小时以上热不退(>38℃),咳嗽无减轻,全身症状无改善,精神及食欲甚差,体温不稳定。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6%,两组统计学处理(X2=13.55,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组有78例(61.42%)给药后48小时退热,全身情况大有改善,食欲增加,而对照组58例(47.15%)显效。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感受风热等外邪而诱发,由细菌或病毒侵袭呼吸道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细菌感染虽有可供选择的抗生素,但耐菌现象日趋明显,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目前认为90%以上是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毒为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腺病毒等,目前治疗方法以休息、中草药、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为主,尚缺乏特殊疗法。
  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提取精制而成,其中黄芩清热燥湿,尤擅清上焦之热,长于泻肺火,行肌表,清大肠之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透郁热;熊胆粉、山羊角清热解毒、化痰解痉。合而共奏清热解毒,宣肺解表,化痰解痉之效。药理试验表明,本品体外试验对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致热家兔和酵母致热大鼠体温;抑制硝酸士的宁和戊四唑致小鼠惊厥;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延长氨水引咳小鼠和二氧化硫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抑制大鼠肉芽肿形成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和抗惊等作用。且近期应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质量较同类产品稳定,临床疗效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抗病毒、抗细菌感染的中药制剂。通过本组资料,我们认为本药可以作为小儿急性上感治疗的首选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尤其是28~36周胎膜早破临床处理。方法:对816例胎膜早破处理及预后回顾性分析。将28周≤孕周≤36周胎膜早破288例分成2组。A组109例,破膜后即用地塞米松10mg(im)。B组179例,给地塞米松针10mg(im )×3天,硫酸舒喘灵片2.4~4.8mg,tid,120,B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B组26.82%,A组33.03%,有明显差异(P<0.05)。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丙种球蛋白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生冠状动脉改变14例,对其中14例随访半年,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静滴,辅以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是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川崎病 早期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 丙种球蛋白(IVIG)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急性腹泻患儿,病程在7天之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汤样便者。2003年10月~2005年2月小儿急性腹泻150例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痢特灵对照组治疗。治疗 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6个月者50例,~1岁62例,~2岁38例。对照组50例,男22例 ,女28例,年龄<6个月者12例,~1岁30例,~2岁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收集新鲜粪便作常规化验。所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994年1月~2005年10月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 35例(35眼),均为单眼,男28例,女7例,男∶女为4∶1,年龄4~12岁,其中4~6岁11例,6~12岁24例,右25眼,左10眼。  致病原因:弹弓塑料子弹击伤11例(31.42%),竹木棍戳伤7例(20%),泥块石块打伤5例(14.28%),球类击伤4例(11.43%),拳打伤及鞭炮炸伤各3例(8.57%)
期刊
急性乳房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视不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化脓,少数病人需要切开引流治疗,因此导致病程长,医疗费高,痛苦增多。笔者从1996~2006年运用手法按摩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乳房炎36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3~32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8例。病程1~5天,患者均有乳房胀痛,病变区发硬
期刊
食道癌切除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及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常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可引起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心脏功能,发生休克及心跳骤停的危险,也影响病人的康复和住院时间。因此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心律失常是十分重要的。  我院自2003年7月~2006年6月,对125例食道癌切除术后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发现心律失常29例,发生率为23.2%,同时给予积极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方法:局麻或全麻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留黏膜组织。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61例(88.4%),好转15例(8.2%),无效6例(3.2%)。无效病例中多为中鼻道瘢痕粘连,筛窦区瘢痕粘连、窦口闭塞,上颌窦开口闭塞,中鼻道引流不畅。结论:鼻内镜手术清晰、直视、准确、彻底、安全。保护黏膜是手术中最
期刊
近年来由于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及利福平等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核发病率已控制在一定水平,但老年人患肺结核病仍有相对增多的趋势。我院2001~2006年收住肺结核病人662例,其中60岁以上的有40例,现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0岁,平均67岁,初次患肺结核18例,复治病人22例,病程2个月~1
期刊
我院1990~1994年收治三角肌痉挛病4例,本文就此作一总结,并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三角肌痉挛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6~11岁,左1例,右3例。均在就诊前无意中发现两肩不对称而就医。就诊前曾在他院诊为“翼状肩胛症”或“肩关节脱位”等。4例病例患儿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亦无两臂及肩部肌肉注射或外伤史。   临床表现:患儿肩部不对称,患侧低,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中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其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体征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室结果显示痛风汤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均出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痛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