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子墨的信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a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墨:
  你好!
  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你过得好吗?五年级的时候,你随爸爸妈妈去了外省,我们便不能时常见面了。但我会时常想起你。此刻,窗外灯火阑珊,一片静谧,提笔给远方的你写信,分享生活的感受,我内心欢喜。
  子墨,我今天想给你介绍一个美丽的小区。
  小区东门紧临着一条长长的大街,街道两边是姿态优美的银杏树。七月,花坛里开满了月季,红的、黄的、白的,一眼望去满眼诗意,正如杨万里诗中所写的:“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步人小区,绿色迎面,花香醉人。一年四季,不同的花相继亮相,桃花娇,茉莉俏,菊花雅,梅花清……,让人心动。
  小区里的最东面,是一个小运动场,那里有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包括两个篮球架。每天早晚,有不少人在那里跑步、打球,连空气都充满活力。运动场外,有一个滑梯供小朋友们娱乐,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声在风中飘荡。
  再往小区里面走,有一个“小区之家”——其实是一个餐厅。餐厅里有三个负责管理的人,但没有固定的厨师。厨师是轮换的,由小区业主“客串”,他们都是小区里刚退休的爷爷奶奶,也有不上班的阿姨。当然,他们上岗也必须持有健康证。“小区之家”不以营利为目的,饭菜价格便宜,营养丰富,色、香、味还真不赖。主要是方便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大家自己取餐,根据标注的价格付成本钱,餐具是小区里的志愿者免费提供的,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不方便到餐厅就餐,还会有志愿者把饭菜送到家里。
  “小区之家”也是住户们过节的场所。每年正月,小区都有一个隆重的节日——邻居节。那天,小区里的邻居们聚集在“小区之家”。有人从家里端来自己做的红烧肉,有人端来酱烧带鱼,有人端来清蒸大虾……全是各自最拿手的硬菜。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品尝美酒佳肴,一起畅谈新年规划。“小区之家”里洋溢着喜悦和憧憬。
  张奶奶的女儿在上海,经常给她邮寄上海的点心,张奶奶总是把点心带到餐厅,餐厅的厨师就会把它们再分给就餐的人。很多时候,来餐厅就餐可以品尝到不同的外地特色零食。大家也不知道是谁带过来的。餐厅的厨师说:“这是友善,是分享!”“小区之家”还会专门为高寿老人过生日。对了,上周末是抗战英雄康爷爷的九十岁生日,餐廳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我和另外几个学生合唱了生日歌。在交流中,康爷爷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他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令我深深感佩。
  紧挨着“小区之家”的是老年娱乐中心。里面经常传出爷爷奶奶们洪亮的歌声、优美的琴声。那里还设有棋牌室、书法绘画室,活动很丰富。听说,爷爷奶奶们组建了一个老年舞蹈队,多次参加市里的舞蹈比赛,还得过一等奖呢!
  小区正中间,有一个阅读亭,亭子里有一个宣传栏,里面张贴着一些与业主相关的信息,“温馨提示”里写有一周的天气预报,有时候,热心人会把自己做美食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报架上有当日本地的晚报和日报,每天早晨和傍晚,会有人去阅读亭看报纸,也有人坐在亭子里专注地看自带的书。
  子墨,读到这儿,你是不是想问我描述的是哪个小区啊?嘿嘿,它就是我现在住的小区。和你曾去过的我以前的住处有天壤之别吧!我们都在成长,社会在快速发展,你曾经生活过的这个滨海小城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样一派祥和的小区比比皆是。这正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勤劳努力的中国人,正意气风发地奔向美好生活。作为美丽中国这个和谐大家庭里的一员。你我真的很幸运。我给你写信,忍不住详细描述我所居住的小区,心里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
  子墨,期待你回这个海滨小城看看,欢迎你到我家来住一段时间。等着你的来信!
  祝好!
  懿轩
  2019年7月10日
其他文献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身体只有1%是自己的,其余99%是外来的租住户,租户指的就是你身体里的细菌。  你只是“百分之一人”  细菌在地球上已经存在数十亿年了。它们是单细胞微生物,即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有一个DNA和少量的基因。细菌十分渺小,肉眼很难分辨,所以,人们通常不会想到自己和它们能有什么关系。  在人的身体中,人们只知道肠道里有许多细菌。肠道中的细菌和大脑一样重要。它们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对构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兴冲冲地乘机从美国直飞中国香港,心想就要到中国人的地盘了,总算可以把中文大讲特讲了,也就是说口腔可以不再惨遭英语折磨了——我的蹩脚英语确实与口腔刑具无异,常常一个单词卡住,就把我卡得满头大汗两眼发直。  傍晚时分,飞机在九龙启德机场降落。我从舷窗里已经看到机场周围诸多广告牌上久违的汉字:香烟、旅店、西洋参等。一个个字都让我激动万分,似亲人在列队迎候我远游归来。  万万
期刊
这首诗的大意是:辽阔的原野,绿草如茵,连绵数里,晚风送来几声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牧童回到家中,饱餐一顿,天已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了明亮的月色中。  绿草、原野、笛聲、晚风、牧童、明月,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静自然的水墨画卷。这样一幅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画面,不由得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变得宁静而平和。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安然与闲适,多么令人向往。作者对牧童无羁无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