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改项目针对高校美术学研究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符的状况,依托学校自身专业与师资优势,对漆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构了“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具有扎实技术基础、较高艺术修养、较强学术能力的漆艺人才为目标,以“漆工艺—漆画—立体漆艺—漆陶艺”等漆艺类课程为教学内容,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艺术水平、提升学术素养为教学过程,以“教室—工作室—网络”立体化的教学平台为实现条件,以项目式、开放式教学为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三术”并重、共同发展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术一体;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手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内高等美术教育教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在传统大专业方向上(国画、油画、视觉传达等),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职教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势,深刻把握美术学科教育规律,改革美术专业研究生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符的状况,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国漆艺术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有效模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相关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主要由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承担。专业艺术院校以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技术基础和艺术水准。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以学术研究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艺术素养和学术理论研究。师范类高校以培养师范教育能力为目标,注重技术基础、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各类型院校各有不同侧重,相关教学内容、思路不断调整,研究方法、视角也不断转换。而国内职教高等师范院校所以师范性和职业技术性相结合的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学习、借鉴相关教改成果时也常常水土不服,常常是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却因没有深刻把握对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规律而无法长远推进。
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技术 学术 艺术,三术一体的专门人才。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刻把握美术学科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是目前高校的必经之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师范大学之一,多年来深耕职业师范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漆艺(漆画)课程开设置近40年历史,是国内开办漆画专业方向较早的高校,也于江西省首开漆艺研究生教育先河。学校漆画本科教学特色鲜明,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课程“三性”能力的培养,即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而针对美术类漆艺专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课题组以技术、艺术、学术为研究核心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评价方面做出有效探讨与实践,构建一个“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二、“三术一体”的艺术学学理
所谓“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即以培养技术扎实、艺术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漆艺术人才为教学目标,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艺术水平、提升学术素养为教学过程,以“教室 工作室 网络”立体化的教学平台为实现条件,以项目式、开放式教学为教学评价,三术并重、共同发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这一模式是在深刻把握技术、艺术、学术三者的概念与逻辑关系的学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关于艺术(作品)的技术、学术、艺术的概念与逻辑关系,曹意强认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学术,其学术性就体现在其近十年来反复强调的“艺术的智性力量”。对于技术与艺术关系,笔者认为,技术是艺术基本构成,艺术是技术的最高显现。“艺”字从上列甲骨文来看,它像一个人伸出双手在种植苗木。它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一个人在用双手种植苗木,本义应该是“种植”。“艺”字在现代汉语中多为“技术”“技能”“艺术”之义。我们对高超的技术常冠以艺术之名。技术与学术的关系方面,技术是科学的系统的经验与方法、过程,学术是对科学的系统的经验与方法、过程的理论总结与演绎。技术、艺术、学术三者无所谓高下之分,三者是人类对具体事务的不同形式呈现的多维把握。具体在美术方面,三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基于对三术的艺术规律把握,项目组提出了“三术一体”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三术一体”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系统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漆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本项目组针对漆艺术教育教学特点,创新课程内容。目前社会对漆艺术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较高漆艺技术水平、较好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创作素养、较强的学术能力。“技术、艺术、学术”三术一体是艺术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它既区别与画院培养目标,又区别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本项目组不断改革漆艺术课程内容、设立交叉学科课程,编撰系列教材,教学内容满足三术一体需要。课题组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多年反复的实践,突破了传统以掌握漆艺技术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形成了国内漆艺类极具特色的课程模块,即漆工艺—漆画—立体漆艺—漆陶器,将传统的漆画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学科交叉,实现艺术的跨界创作。同时,针对这一全新的课程内容,反复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漆艺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已经由原来的技术性为核心转向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课程结构设置也有较大变革。在教学实践中,项目组成员总结经验,编撰了漆艺类课程系列教材,《漆画》《中国现代漆画》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积极探索了陶瓷与漆艺的共融性,为漆陶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列教材被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院校美术专业采用。
(二)教学过程以夯实技术、涵养艺术、提升学术为一体
正如前文所述,“技术、艺术、学术”既相互差异和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和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它是一个渐进又是一体过程:首先学生向导师学习技术,掌握漆艺的工艺制作,其次参与导师组织的项目制作,参加各种大型展览,提高漆艺术表现技巧,促进艺术创作、审美能力的提升,实践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眼界,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实践的心得以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学术报告等形式转化为学术成果。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和纽带,才能脚踏实地的提高艺术水平,艺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使作品摆脱匠俗,变得更为雅韵,同时技术、艺术的双重作用才能支撑起学术的广阔和厚重,学术的包容又能反馈回来继续提升技术能力和艺术修养,三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三术一体;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手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内高等美术教育教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在传统大专业方向上(国画、油画、视觉传达等),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职教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势,深刻把握美术学科教育规律,改革美术专业研究生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符的状况,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国漆艺术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有效模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相关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主要由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承担。专业艺术院校以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技术基础和艺术水准。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以学术研究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艺术素养和学术理论研究。师范类高校以培养师范教育能力为目标,注重技术基础、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各类型院校各有不同侧重,相关教学内容、思路不断调整,研究方法、视角也不断转换。而国内职教高等师范院校所以师范性和职业技术性相结合的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学习、借鉴相关教改成果时也常常水土不服,常常是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却因没有深刻把握对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规律而无法长远推进。
美术学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技术 学术 艺术,三术一体的专门人才。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刻把握美术学科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是目前高校的必经之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师范大学之一,多年来深耕职业师范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漆艺(漆画)课程开设置近40年历史,是国内开办漆画专业方向较早的高校,也于江西省首开漆艺研究生教育先河。学校漆画本科教学特色鲜明,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课程“三性”能力的培养,即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而针对美术类漆艺专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课题组以技术、艺术、学术为研究核心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评价方面做出有效探讨与实践,构建一个“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二、“三术一体”的艺术学学理
所谓“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即以培养技术扎实、艺术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漆艺术人才为教学目标,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艺术水平、提升学术素养为教学过程,以“教室 工作室 网络”立体化的教学平台为实现条件,以项目式、开放式教学为教学评价,三术并重、共同发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这一模式是在深刻把握技术、艺术、学术三者的概念与逻辑关系的学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关于艺术(作品)的技术、学术、艺术的概念与逻辑关系,曹意强认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学术,其学术性就体现在其近十年来反复强调的“艺术的智性力量”。对于技术与艺术关系,笔者认为,技术是艺术基本构成,艺术是技术的最高显现。“艺”字从上列甲骨文来看,它像一个人伸出双手在种植苗木。它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一个人在用双手种植苗木,本义应该是“种植”。“艺”字在现代汉语中多为“技术”“技能”“艺术”之义。我们对高超的技术常冠以艺术之名。技术与学术的关系方面,技术是科学的系统的经验与方法、过程,学术是对科学的系统的经验与方法、过程的理论总结与演绎。技术、艺术、学术三者无所谓高下之分,三者是人类对具体事务的不同形式呈现的多维把握。具体在美术方面,三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基于对三术的艺术规律把握,项目组提出了“三术一体”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三术一体”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系统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漆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本项目组针对漆艺术教育教学特点,创新课程内容。目前社会对漆艺术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较高漆艺技术水平、较好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创作素养、较强的学术能力。“技术、艺术、学术”三术一体是艺术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它既区别与画院培养目标,又区别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本项目组不断改革漆艺术课程内容、设立交叉学科课程,编撰系列教材,教学内容满足三术一体需要。课题组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多年反复的实践,突破了传统以掌握漆艺技术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形成了国内漆艺类极具特色的课程模块,即漆工艺—漆画—立体漆艺—漆陶器,将传统的漆画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学科交叉,实现艺术的跨界创作。同时,针对这一全新的课程内容,反复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漆艺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已经由原来的技术性为核心转向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课程结构设置也有较大变革。在教学实践中,项目组成员总结经验,编撰了漆艺类课程系列教材,《漆画》《中国现代漆画》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积极探索了陶瓷与漆艺的共融性,为漆陶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列教材被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院校美术专业采用。
(二)教学过程以夯实技术、涵养艺术、提升学术为一体
正如前文所述,“技术、艺术、学术”既相互差异和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和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它是一个渐进又是一体过程:首先学生向导师学习技术,掌握漆艺的工艺制作,其次参与导师组织的项目制作,参加各种大型展览,提高漆艺术表现技巧,促进艺术创作、审美能力的提升,实践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眼界,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实践的心得以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学术报告等形式转化为学术成果。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和纽带,才能脚踏实地的提高艺术水平,艺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使作品摆脱匠俗,变得更为雅韵,同时技术、艺术的双重作用才能支撑起学术的广阔和厚重,学术的包容又能反馈回来继续提升技术能力和艺术修养,三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