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针对社会需求道德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如何渗透德育艺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内涵,阐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教育概述
  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一定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积极、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根据教育方式对道德教育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两种。按照教育教学大纲规定,教学体系中划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安排“思想道德”课程授课,属于直接道德教育。间接道德教育即指,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渗透思想道德观念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学生所接触的校园环境、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等,均包含着德育,无论何种细节,均可能触动学生心灵,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也就是间接式的德育教育。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重要性
  首先,必要性。对于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艺术十分必要,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1)由语文学科特性决定,对于语文课程的编写,由知名学者、教育学家、文学大师等,经过认真筛选与细心编撰,才制定出语文教学教材。语文自身具备真善美特性,传递这种大爱与大美的语文知识,潜移默化伴随价值观、情感观与人生观的渗透;(2)对于语文授课活动,自身伴随道德意义。语文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一种感情传递的纽带与信息渠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知识形成与发展。同时,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影响与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爱国情操、现代小说人物的高尚品德、歌颂祖国的秀美诗篇,均包含了积极的道德思想,将这些道德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价值体系中。
  其次,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逐渐渗透德育艺术,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单一知识教学,与现代化教学不相适应,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方可完善语文教学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德育艺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是一种间接德育方式,属于阴性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尚未重视,但重要性并未减少。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艺术,是加强道德教学,提升学生思想品格,促进学生树立积极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方式。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艺术
  笔者认为,对于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主要反映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传统应试教育,不注重道德教育。(2)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缺乏时效性。(3)评价方式较为滞后,对于德育教育评价,其评价机制不完善。所以,要加强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正确教育观念,合理制定德育目标,设置德育教育内容,积极探寻德育渗透方法。
  首先,德育原则与德育思路。其一,德育原则。对于语文教学,德育艺术的渗透,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加强文道结合,即有效结合德育与智育,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性,加强情感投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融入情感,促进知识转化行为。加强暗示渗透,对学生潜意识的道德因子渗透。提倡激活创新,对于语文教学的德育艺术渗透,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必须作出合理调整,提倡科学创新。其二,德育思路。针对德育渗透,还需遵循渗透思路。教师需以身作则,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严于律“学生”,更需要严于律己,起着模范引导、带头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人格魅力,使学生感染教师品德,接受积极道德观念,使学生语文学习中,不断融入自身情感,真正触动学生心灵。例如,在对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鉴赏中,教师应加强德育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词人对国家处于一种动乱的而抒发的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对于语文教学,德育艺术渗透属于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语文教师需明确学生主体性地位,清楚德育对象为学生,德育目标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逐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语文教师需关怀学生,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生长特点,采用针对性措施,加强道德教育。
  第三,因势利导,有效发挥教材道德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传递,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渲染情感、升华思想。语文作为感染力极强的学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系,关系着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道德因素,其文学本质具有情感性特点,数学、英语等其它他学科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优势,有效发挥语文教材的道德因素。对于教学实践安排,必须创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添加人文书籍,让学生轻松获得人文知识。同时,学校立足学生的观察、合作、交际等能力培养,强化课程整合,消除不和谐问题,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审美、思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艺术,属于一种间接德育方式,由于语文自身具备真善美特性,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语文教学具有必要性、重要性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德育原则与德育思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势利导,有效发挥教材道德因素,进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昌菊.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段慧景.以生为本,潜移默化——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09(19).
  [3]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
  究,2003(3).
  [4]刘道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管理观察,2009(18).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IN southwest China’s Hunan Province lies a scenic area that is unique in the world for its rare rock forests, rock formations, and untarnished natural scenery. This area is called Wulingyuan Scenic an
小偷四处冲撞  上周五放学后,毛小毛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回家,正值下班高峰期,堵车严重,公交车在街上缓慢地挪动着。突然红灯亮了,公交车停了下来,前方排着长长的车队,看样子得等上一段时间了。为了打发时间,坐在靠窗位置的毛小毛看向窗外,欣赏黄昏风光,让劳累了一天的眼睛和脑子放松放松。就在这时候,街上一阵骚动,随即响起一声尖叫:“抓小偷啊——”毛小毛一惊,定睛一看,只见不远处的一栋百货大楼下,一个高大魁梧的
恩里科·费米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全能型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建树,费米理论、费米子、费米黄金定则和费米液体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费米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不希望因此被特殊对待,他更想当一个普通人。  费米被选为意大利最高科学院院士后,墨索里尼授予他“阁下”称号。但他不喜歡别人称他“阁下”,也讨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