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的哲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哲学与儿童之间并不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研究儿童哲学不仅可以让成人更好地认识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还促进成人的哲学与儿童的哲学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只有尊重和欣赏儿童的哲学,儿童的哲学思维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才得以自然而富有生气地展开。
  关键词 哲学 儿童的哲学 成人的哲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儿童的哲学
  
  由于包含有“哲学”的字眼,“儿童的哲学”是一个不易被人接受的概念,人们对此往往会表现出疑惑、惊讶甚至嘲笑,儿童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哲学?什么是儿童的哲学?它有哪些特点?它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
  柏拉图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产生了哲学的探究。然而惊讶并不是少数成人的专利,儿童天然地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儿童诞生到世界,生存的本能、求知的本性促使他们努力去理解、适应这个世界,积极运用思维去把握周围环境及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刘晓东认为儿童对周围世界或自我的积极探索、思考、认识和解释就是儿童的哲学。儿童的提问可以看作是儿童哲学最鲜明的外显形式。
  
  2 儿童的哲学有什么特点
  
  2.1 自然纯朴的特点
  儿童的生活是没有直接社会目的的,他的生活和观念是真实、自然、单纯又朴素的,自由纯朴的言语和行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元素。儿童用最稚嫩纯朴的言语对世界进行白描,用最自然直接的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及对世界的体认。
  
  2.2 自由浪漫的特点
  儿童的哲学探索源于惊奇,儿童的童话、神话正是有许多令人惊异的事物组成,童话、神话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奇异、梦幻与惊险往往能激起儿童更多自由浪漫的幻想、想象与思考。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幻想、想象与思考构成儿童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2.3 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儿童很多时候是成人社会里种种规范和秩序的破坏者,正因为很少受到外部规范的种种束缚和既定思维的禁锢,儿童思维、言语的发挥有着极大的自由和创造性,他们可以问成人不屑于或羞于发问的问题,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甚至哲学家都难以回答的问题。
  
  3 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联系
  
  成人不相信儿童有自己的哲学,首先是离开了哲学的本义理解哲学,将哲学看作是少数人的事业,其次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的影响。
  事实上,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谈论哲学的发生,成人的哲学是从儿童的哲学那里生长出来的。儿童的哲学是随着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的“非二元论状态”进入主客体一分为二的状态,从无意识或前意识状态逐步进入反省状态并系统化的。换句话说,成人的哲学是在童年时期对万事万物及人类总体认识的哲学探索里发展而来的。人类的发展上看,儿童的哲学又是从成人那里生长出来的。马克思认为种系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具有可比性,儿童哲学的发生发展同古代人从原始混沌中逐步解脱、曲折前进有相似之处,复演论的观点是个体总是以凝缩的形式在生命周期中走完人类漫长的历史行程,儿童的哲学也大致是人类儿童时代的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近现代儿童的哲学实际上是从古代成人的哲学发展而来的。
  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帮助成人认识哲学发生、发展的面貌,还促进成人的哲学与儿童的哲学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4 儿童的哲学带来的启示
  
  由于儿童具有如此珍贵的哲学品质,成人首先应当保护和尊重儿童天然的哲学惊奇,尊重儿童文化,不让那些美好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殆尽。儿童的哲学思维、儿童的精神世界才得以自然而富有生气地展开。
  
  4.1 用心倾听儿童的声音,与儿童平等对话
  儿童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与提问是他内在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他探索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成人应当像对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儿童的天性,保持儿童的好奇心。用心倾听儿童的声音,意识到与儿童间可能进行的启迪心智、富有成效的对话,对话过程是平等融洽的,发生在亲密无间的游戏中,或温馨愉悦的亲子共读中,无论何种形式,都将促进成人与儿童间的交流,增进亲密感。
  
  4.2 激发儿童天然的哲学惊奇,鼓励儿童发问
  好问乐问是人的天性,儿童的哲学亦是儿童一种天性,成人应当尊重、赏识儿童的提问,善于利用和创设情景,激发儿童天然的哲学惊奇,鼓励儿童发问。生活是儿童探索和发问的源泉,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厨房里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童话故事里的奇异世界、生动角色等都天然地激发起儿童无穷无尽的哲学惊奇,满足儿童求知探索、身心发展等需要。
  
  4.3 童心可鉴
  儿童富有哲学意味的探索与追问包含着智慧的种种萌芽和源泉,给成人以启示和力量。成人轻易地抛弃了孩童时充满无限惊异与想象的世界,成人习惯成熟地面对世界的一切,这种习惯容易让成人变得固步自封,缺乏创造性的洞见。我们的整个教育就是面对事实的教育,它企图引导我们离开孩子生活的想象世界,并使我们成为感性对象世界中清醒的和习惯的居民。孩子没有努力达到想象的观点,他习惯生活在想象中间。但受过教育的人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想象,因为他必须摆脱那些教育强加于他的习惯,并回想起幼年的回忆。成人应谦虚地向儿童学习,寻找失落的天真,保留一个生气勃勃和敢于质疑的童心,拥有儿童的敏锐又超越儿童的幼稚。
  真正认识儿童的哲学,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需要的不仅是对哲学本义的理解,更需要我们真正理解与尊重儿童,体会儿童精神世界的本位价值,进一步领悟人生的意义与真谛,成人与儿童将会是双向尊重、民主和谐的关系。在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在寻求着一条促进儿童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儿童哲学的到来也将为新时期的儿童教育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形势下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等方面,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变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提高。作为确保公路畅通的咽喉,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是沟通全线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的社会效益
摘要 受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育技术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 Bsed on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Multiple Int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