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注学生,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创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不知不觉地学会所要学习的知识,学有所长,学有所获。那么,怎样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本文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学生;兴趣;自主学习;有意注意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多多少少是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的。具体表现在: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关键是他们收获了多少,课堂的效率有多高。所以我们常说向45分钟要效率,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主动能动的参与课堂,获得知识。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重心,它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因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学生,多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在自主地探索或者讨论时,教师要积极认真的去看、去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对于学生的见解要以欣赏的姿态去评价,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内部状态上下工夫
  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所以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很专心,舍不得放过任何一处细节一个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样的,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尽量将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最高度,这是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的前提条件。比如在新课开始前我们可以用电影视频、音乐、图片、诗词、动画等方式进行新课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播放《中国1921》的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明确新课的目的、任务和意义,或者在新单元开始时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本单元的线索框架。在讲到教材比较难懂的地方预先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比如在讲七年级第一单元时,我先明确本单元的主题:繁荣与开放的隋唐社会,紧紧抓住繁荣、开放两大特点,把握经济、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繁荣,以及友好的对外关系。这样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和注意。
  四、适时适当的提问,强制学生注意
  课堂中的提问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关,以激发其听课的积极性为原则,切忌在提问的过程中提一些不动脑筋、没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说:他说的对不对?你赞不赞同?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指名让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
  五、及时纠正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学生的错误行为
  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时,教师可以凝视做小动作的学生,突然停止讲课或摇头示意他等,为了使效果更明显,教师也可以一边凝视学生,一边走仅近他,用手敲敲桌子,拍拍他的肩膀,及时给予信号,提醒他:你已經分心了,要认真,赶紧端正态度。学生经提醒后一般能很快回归到课堂上来。当然,如果学生不注意听讲,并违反课堂纪律时,提醒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要加以批评,指出他们不注意听讲的错误,要求他们遵守教学常规,遵守班级纪律。批评的时候应该力求简明扼要,客观公正,不能对学生的人格进行侮辱,也要避免唠叨或冤家式的指责。
  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出发,让他们以当下的经验与眼光来审视历史,无疑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比如讲《海峡两岸的交往》,从当前台湾和大陆的交往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综上所述,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向45分钟要效率,教师必须从学生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愿意学历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真正学会主动学习;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上分心分神,不注意听讲的错误行为,适时提醒、提问、批评、教育,使他们能快速回到课堂;教学中还应明确重难点,教学目的和任务,让学生能预先掌握宏观知识和线索。总之,高效的课堂应该以课堂中的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付朝.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1,29.
  [2]马立侠.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31.
  [3]其米.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J].西藏教育,2013(02).
  [4]王进.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尤其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更是让资源共享达到一个无比方便的时代,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我们所需的很多教学资源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然而,正因为网络的方便,让我们很多的教师在“懒”的路上行进着。很多对学生的检测只是例行公事,所需题目网上下载一套即可,这样一来,让我们教师的自编试题这一重要教学技能渐渐“退隐山林”,其实初中语文教学中自编试题具有重大价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苟不教,性乃迁”,环境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好习惯的养成终生受益,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好习惯早养成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对小学生养成教育教学浅谈几点。  一、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举止言谈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名小学生自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的一
期刊
一、前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
期刊
在中国近代百年抗争历程中,民族主义扮演根本动力角色。不同于西方国家内生型的脱产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主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始于晚清,表现为一种落后秩序面对先进文明的
摘 要: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其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其课程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感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有效探究,从而确保其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视野;高中政治;有效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意味着课程改革的开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
历史教学既是要应付考试,更适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不应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何如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