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至的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创造,这才会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关键词】作文;爱;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随着微博、微信的层出不穷,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学生的视野、思维、接触新事物的途径方式更为现代,学生展现自我个性、追求独立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初中生就像一棵棵苗子一样,需要老师用爱的温泉去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断地给学生关爱,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当然这种爱不是一味的包容,有时也是师生平等关系下的“智斗”,通过这互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智慧,也让老师更得到学生的尊重。
  二、【案例描述】
  “阿花,别忘记刷二维码!”这是我下课走到楼梯口时,二(1)班张晓宇同学在我身后大喊的话。阿花,是他对我一向的称呼,他说是因为我爱穿花衣服的缘故。我没有理他,知道他又要开始“耍宝”了。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但特别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可能也想凭借这一点引起老师的关注。条形码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上周的作文。
  两周前,同学们上交了作文本,可当我批改到他的作文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幕让我很是气愤,只见在本子这一页的最上面有个题目:“爱,在我身边”,题目的下方位置画着个方框,上面有“账号、密码、忘记密码”等字符,俨然是我们平时在电脑需要登录界面时的样子,全然不见一个正文。我知道他又在恶作剧了,想想他平时的坏样子,我更加火冒三丈,新账老账一起算。我把他拽过来,质问他:“作文在哪?没写就把本子拿过来在我的监督下写。”只见他笑着说:“输入账号和密码就会知道。”我哪里会有功夫和他闲扯呢,把他的本子丢在一边。这时,他突然拿起笔,在账号的后面写上“花姑娘”三个字,在密码的后面输入几个数字,然后煞有介事地把作文本翻到最后的几页,然后得意地说:“那,那,你看,这不是作文啊,输入之后你不就看到了啊?”好像他有多委屈,多受冤枉一样。接着他受到了我的训斥,告诫他下次注意,可心里暗觉得好笑,这个娃,鬼点子太多。还把这件事和办公室的老师交流了一下,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能折腾了,不过也暗自佩服他的想象力。
  又到了第二次交作文本的时候,我的心里又在打鼓,他不会在搞出什么花样来吧?可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次他在本子上画了个时下流行的二维码,有模有样,我知道这个娃又在恶作剧了。这不,走到楼梯口还提醒我扫二维码,不行,我一定要治治他。这不,我前几天刚学会了如何制作二维码,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制作二维码的软件,这下可好了,终于派上用场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作业,我每次都是提前制作好二维码,然后贴在他的本子上,当我把作业本发回去的时候,别人都是带评语和批改的痕迹,唯独他的本子有个孤零零的二维码躺在那里,极为显眼。他每次跑过来都问我没改他的本子,我每次都回敬他一句:扫扫真奇妙。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我得意地离开。下次“外甥打灯笼——照旧”,一个二维码留给他作为评语。有一天,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跑到教室来问我为什么不改他的作业。原因是这几天同学们都让他扫一扫,他成了同学们的笑柄了。
  迫于压力,他实在忍受不了,来办公室要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故作玄虚地说:“看到你本子的二维码了吗?你扫了吗?”他很惊诧的说;“啊?还真扫啊?”我点点头。“可我没手机,怎么扫啊?”“那就回家扫吧!你当时也是让我扫的啊?”他的脸涨的通红。我接着说:“要不这样吧,我用手机帮你扫一下。”他很好奇地看着我,我想他一定是有所怀疑的,也想探个究竟。我趁势帮他扫了一下,果然通过手机的链接他看到了作业的等第和批语。他很意外,也很震惊。接着我板起脸对他说:“以后我每次的作业都用二维码的形式发给你,你回去自己研究吧。省得你喜欢耍老师。”他立马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胡闹了,我以后一定把作业工工整整地写好交给你。”我故意装作生气地说:记住教训了吗?要扫就扫真的二维码,扫扫更精彩。”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他做了个鬼脸,对我说:“老师,你真是厉害啊!”我得意地说:“那是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实心里在感谢高科技,高科技真的太管用了。
  三、【案例反思】
  《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致意思是:教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才能受尊敬,学问受尊敬,才能使人重视学习。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这种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因为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现在的部分教师把维护自己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权威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了。确实不错,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墨守成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权威不可侵犯,不注重平等教育,以各种形式在学生面前施展自己的权威伎俩,还谈何师道尊严呢。如今的学生思维更加开拓,急于展示个性,创新能力强,这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认为这是学生对老师权威性的挑战,但也不能一味妥协退让,应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不能让学生有战胜老师的得意,另一方面也不要迁怒于他们,造成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应该想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佩服,进而增进了师生的关系,慢慢的他们乖张的行为也会有所收敛。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创造,这才会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因此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时,我常常想起句话:“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原因是阅读教学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新范式也不知道是什么,这就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四不像”。而现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语文阅读教学前行的道路展开,走出一条鲜明的道路来,本文将从秩序这一哲学概念入手,探索当今高中阅读教学新范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阅读;秩序;规则;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秩序所包含的
【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自开始使用以来,广受好评,该教材有很多优点和亮点,主要表现为“四美”,即教材的人性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和儿童化之美。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这些美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传统文化;儿童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自从2016年九月开始使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很多的优点和亮点,归结起来,笔
【摘要】阅读学习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构成,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两篇主题相近文章比较,探讨阅读教学的创新生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师陀《说书人》中的这句嘲弄可以代表小城居民对说书人的看法。我想这句嘲弄如果用在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上也是
【摘要】对一名初中生来说,由于时间与精力所限,最好选“一本”适宜自己的特别喜欢的经典名著来读。选好书籍之后,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圈点勾画,摘抄,写批语,并进行大量的有目的的仿写。扎扎实实走好这几步,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初中生;经典名著;读破;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万卷书者,下笔自然如有神助;胸无点墨者,如老虎吃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作为新型教学工具,凭借其快、精、准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识字课程是学生们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把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将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阐释互联网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试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实施养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视度不断加强,学校希望能够建立起理想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获得务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有”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务实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
“共能”“异能”是福建师大文学院潘苇杭与潘新和二位先生在《写作“共能”“异能”论——“议论”体式写作应成为中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语文建设》2011年第10期。以下简称“潘文”)一文中使用的两个重要术语。潘文说:“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分为‘共能’‘异能’两种。‘共能’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具备的写作能力;‘异能’是指学生个人特殊的写作才能,不是人人都要具备的。”潘文同时指出:“教师应因材施
【摘要】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一个特殊的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本文在探讨了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项心理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维护;真诚;书面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是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但是,课内阅读如何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也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三打白骨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  片段一  .......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