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标本中bcl-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与DLBCL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bcl-2、PD-1、PD-L1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bcl-2、PD-L1、PD-1阳性率分别为53.7%(44/82)、56.1%(46/82)、32.9%(27/82);bcl-2与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0.306,P=0.005)。bcl-2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4分、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有B症状患者中表达率更高(均P<0.05);PD-1在IPI评分3~4分的患者中表达率更高(P<0.05);PD-L1在IPI评分3~4分、肿瘤分期Ⅲ~Ⅳ期、有B症状、≥60岁、non-GCB型患者中表达率更高(均P<0.05)。bcl-2阴性组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L1阴性组OS及PFS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1阳性组OS及PFS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l-2与PD-L1共表达组OS及PFS较二者均阴性或任一阴性组差(均P<0.01),bcl-2与PD-1共表达组PFS较二者均阴性或任一阴性组差(P= 0.04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3~4分、有B症状为DLBCL患者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IPI评分3~4分、有B症状、PD-L1阳性为DLBCL患者PF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bcl-2及PD-L1阳性表达为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DLBCL治疗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空间流行病学作为一门通用的学科方法,已在各种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围产医学领域,空间流行病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科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及交通与产科不良结局的关系等方面。本文对目前围产医学领域空间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这一跨学科、应用高效的数据系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现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甚至健康成年人的血细胞中有相当比例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和克隆性造血现象。进一步研究又提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意义未明的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具有肿瘤进展潜能的克隆性造血等概念。研究还发现克隆性造血与炎症、心血管病、实体肿瘤及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等也有密切关系。文章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对克隆性造血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7年4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M患者资料,选取31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CD4/CD8比值与MM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按NLR中位值将MM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NLR与相关临床指标、染色体核型、总
在BCR-ABL融合基因的鉴定和针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CML患者的管理方式和疾病预后。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CML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目前,对CML治疗及预后的关注更多集中于TKI的停药研究,此外,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是目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
目的探讨R-MAD方案(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治疗原发眼附属器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1例接受R-MAD方案治疗的老年原发眼附属器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与预后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1岁,初始予经典R-CHOP方案化疗后,眼球肿物未见缩小,肿痛进
目的提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DA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APL并发D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APL诱导治疗后初始发生DAH,经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同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症状好转,继续诱导分化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出院。结论APL并发DAH病情极为凶险,应早期重视并注意与分化综合征相鉴别,尽早采用
2019年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更新。文章结合会议报道,对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及"7+3"方案诱导治疗、去甲基化药物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例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肺损伤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8岁,在明确诊断为MM(λ轻链型)治疗后出现硼替佐米相关肺损伤,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斑片状改变,经糖皮质激素、高通量吸氧治疗后好转。结论硼替佐米相
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T-LGLL合并GB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6岁,淋巴细胞增高15年未行特殊治疗,确诊T-LGLL后,予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方案化疗,化疗中患者红细胞计数降低,减量CsA同时给予泼尼松治疗,后因患者不耐受,调整为环磷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动态监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AL患者18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于患者初诊期、缓解期、复发期检测血清sIL-2R、SDF-1α水平,分析二者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187例AL患者经化疗后完全缓解135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