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因此对它毫无兴趣,只是因为中考需要考试,占一定分数,才硬着头皮去学、去记、去背,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不高。其实,兴趣是靠培养的,既靠学生自身的培养,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方法也是很关键的。
  一、要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这是培根的名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的重要性。中国人也一直很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如中国古代史上的《资治通鉴》。我们的领袖也是一直很重视历史的,毛泽东同志对历史的重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对明朝的历史的研究了解尤其透彻。他不仅学习研究历史,而且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大家都熟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总结了项羽的教训。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总结了苏联的建设教训。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的时候,,曾经专门邀了八位历史专家给他将授历史知识。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的建设历史,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领袖们之所以拥有大智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强化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懂得了学习历史很有价值,那是让我们更有知识,更有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随着要记要背内容一多,容易背前面的忘记后面的,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上,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相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播放相关的历史或考古纪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大凡知名资深的记者,他们向被采访对象的提问,一般都很有技巧。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技巧的设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设问必须巧妙而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挑战和思维含量。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原则与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其实并不“死”,历史其实“活”得很。历史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善做有心人,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历史的课堂会是学生人人喜爱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生活中富有民俗文化的节日,是我们教育活动重要的内容来源。为了让孩子感知、体会传统民俗节日热烈喜庆、欢快等浓浓的节日氛围,让幼儿在欢乐的节庆活动中学习语言、社会、艺术、科学诸领域的知识,我们充分利用节庆的契机,努力尝试着将民俗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教育资源融入到幼儿的主题活动当中,从而形成了独具本园特色的主题活动。  关键词:节庆资源;民俗  《幼儿园教育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