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及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而如何达成这一效果是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当然,为达到这一目的,抓住课堂的前几分钟往往非常重要,也就是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因为,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在课堂起始阶段被吸引的话,后面讲授的内容再精彩也容易被学生随意错过,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堂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可以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激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消除其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同时也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并以较为平稳的方式,实现向新内容学习的自然过渡,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减轻学习内容的难度,优化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优化“课堂导入”环节的效果,笔者反复观察比较,并结合实践总结探索到一些自然、灵活、适应性较强的导人方式。
  
  三、英语课堂导入方式探讨和课堂实践
  
  课堂导人应遵循趣味性、思维启迪、情感共鸣、直观形象、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基于以上原则,有效的课堂导入应力求做到“四能”:能导出兴趣、能导出实效、能导出主题、能导出情感。具体方式与实践如下。
  (一)提问式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教学过程。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导入应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回忆、联想,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在初二下Module 4的Unit 2 If a snake bites you,take a photo.这一单元中,教师手握一部手机对着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会回答It’s a mobile phone.然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逐个提出相同的问题:Do you have a mobile phone?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No,I don’t.这样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What can you use a mobile phone to do ifyou have one?这个问题他们回答就不同了,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回答:If I have one,I can use it to call people/play music/take photos/send text messages……接着让台下的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说出更多手机的用途,导入本单元的主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对于本模块的if条件状语从句,学生们得到了训练和巩固。
  (二)复习导入
  复习旧内容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及过渡的自然。
  如:在学习初二下Module 9 Heroes时,先让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National heroes——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詹天佑及当今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有关事迹,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他们的有关画面,同时也呈现出白求恩大夫英雄事迹的有关画面,并问学生们:Who is he?Ishe a hero,too?导出本单元的话题My hero-Dr Nor-man Bethune.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转入正题。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三)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指通过具体的食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等手段导人教学。这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要比语言描述更为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初一上Module 4 My family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带来他们的家庭照,学生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投影把照片展示给大家,并且利用已认知的词汇进行介绍,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自然遇到一些不会的单词和句型,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介绍家庭。这样用真实的家庭照来介绍家庭成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中,这样很轻松地就掌握了介绍家庭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四)生活话题导入
  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搞“一言堂”。因此,从一些贴近初中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人手,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不失为导人的一种好形式。
  在讲授初一上Module 5 Healthy food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饮食人手。挑食、吃零食在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师先让学生运用联想法,进行Brainstorm,说说各自喜欢吃的食物和饮料,然后用多媒体呈现大量食物和饮料的图片,再让学生讨论哪些是healthy food,哪些是junk food。接下来让学生谈谈熟悉的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沟通,为下面的Reading教学做好铺垫。
  (五)多媒体视听导入
  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传达的是最直接的信息。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声音影像等视听材料进行导人,这样,涉及音乐领域的知识但学生不太理解的文章,会变得“乐”趣横生。
  在初二上Module 5 Western music这个单元的阅读部分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用多媒体试听几首西方音乐,听完以后,叫学生猜猜这些音乐的名字,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乐器的图片、音乐家的画像并注明音乐家的名字,分别让学生熟悉这些乐器和音乐家,再把他们与不同种类的西方音乐相匹配,这样学生就会对西方音乐有所了解。如果学生不明白,教师可以给学生进一步引导和提示。当然也可以用猜谜游戏来完成这个导入任务,内容围绕西方音乐这个主题来展开,先试听不同种类的西方音乐,再看多媒体展示的不同种类的乐器和著名的音乐家的画像,之后让学生们分别猜猜这些乐曲、乐器及音乐家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这样,一节本来沉默的阅读课,变得十分轻松和活跃,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渴望阅读、想进一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的状态中,所以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变得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通过聆听优美的乐曲,给死气沉沉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六)任务导入
  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导入,为英语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首先设计出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把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如初一下Module 2 Spring Festival这一模块的讲授过程中,课前,教师让学生上网搜寻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信息,并且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在课前做一简单介绍,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再结合学生所讲述的 内容作出相关知识的补充,然后再给学生另一个任务:比较中西方节日。由于学生在授课前已经对于课文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学习情绪十分高涨。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有事可做,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到任务型教学的活动中去。学生积极思维,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对节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展示。这样顺理成章导入正文。这种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导人,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在刚进入课堂的阶段就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以便展开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歌曲导入
  英语歌曲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娱乐内涵等。在英语教学中,歌曲本身的艺术性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先唱后说”,可以利用歌曲来表达情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
  在初二下Module 2 Friendship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放一首英文歌曲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来导入本模块的课题——Friendship友谊。
  (八)游戏导入
  游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技巧之一,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游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或有参与意识,从一开始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心理基础。
  如:在学习初一下Module 6 The Olympic Adven—ture时,教师先邀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然后让他们每个人看纸条上的一个词或短语,如:play basketball/cyc—ling/ymnasticsf run very fastf skiing/play table tennis……让他们看着这些词或短语,来表演这些动作,其他学生能用英语说出这些词或短语,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模块要学会的生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所提的问题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不要牵强附会,也不要单纯为了趣味性而丧失了教学原则,或置教学内容于不顾。同时,问题虽为教学内容服务,但要体现出生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让学生“动”起来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
  (三)引导并关注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作出正常的反应。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出现的事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关注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注重研究过程
  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主动进行研究。
  
  五、总结
  
  总而言之,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选取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充分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教材、图册里的图片资源类型主要有地图、图片、图表、照片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教材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图片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积极提高教学效率。    一、看图片补充正文,落实知识点    教材中有的知识点由于篇幅的原因没有展开,但编者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充,如课前提示、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图片资
政治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大,能力要求高,一直是高考政治试卷的“压轴题”。由于其材料丰富,设问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得分率普遍偏低。多年来,政治材料分析题始终是困扰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难点所在。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试题命制的思路、趋势和特点,积极探索解题的策略、方法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答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政治材料分析题本身来看,它包括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究其原因是课堂上没有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表现,更谈不上去发现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为教师课堂的附和者和追随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
实验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斑马鱼发育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斑马鱼HO1与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鱼类的 HO1氨基酸序列的总体相似性为44.1%-86.8%,血红素结合标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发展的本领。那么中学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问题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