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如何做到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学习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也有人认为理科教学只讲严谨,不存在艺术问题,尤其物理非常机械。我以为不然,我记得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艺术就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他强调了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性。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素质。怎样才能具备这一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需要,是新世纪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本着艺术创造和科学性精神相结合的观点,扎扎实实的研究教材、教法,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就是要求教师着眼于“激励、唤醒、鼓励”来研究教学方法,可谓至理名言,这几年来,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传授知识唤醒学生的兴趣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要使它们想学、爱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她的观点也反映了孔子“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物理课堂中的趣与乐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精心设計,艺术构思的结晶,能够启动学生的思维,成为打开知识门扉的钥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内动力,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磁铁。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众人是圣人”在反复研究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吸取营养,在课堂教学中,我着眼于物理教学的趣与乐下了一番功夫。
  例如:在讲力的概念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内容是:一天课间,有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说张明打我,老师说:“当然你也打他了,”这位同学又说是张明先打我的,老师说:“你说的不对,不实际。”这位同学又说:“他用很大的力打我,而我只是轻轻地打了他。”老师又说:“不对,你一派胡言。”于是这位同学非常委屈,可是过了一会他和老师都笑了,从物理学的角度,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吸引了所有的同学,讨论得相当激烈,最后使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快乐的情境接受了知识。
  又如:在讲“二力平衡”一课时,我反复研究了前几届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往往忽略了二力平衡条件中的前提条件,于是在课堂上引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成语典故,并且讲述了这个典故的出处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明确了二力平衡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与后三个条件的关系是毛与皮的关系,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了知识。
  二、通过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近几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被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实际上也是激励、唤醒学生从多方位,立体角度着眼认识,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概念是思维的要素,物理概念是物理大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惯性”概念时,在课本中是这样定义惯性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我启发学生时问能不能从物体反抗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个角度去认识惯性呢?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我最后总结说:“惯性还可以说是物体反抗其运动状态的角度出发,殊途同归,向同学们揭示了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我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惯性概念时,我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为中心的形式进行教学广受欢迎.思维导图是在教学中把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并融入发散式思维方式,在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中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着
【摘 要】认知策略是听力理解中所采取的某种方法,是学习者的一种积极主动行为应该在听力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结合第二语言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听力认知策略,而结合教学进行认知策略的培训,教师通过有效地训练和引导学生使用认知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听力理解认知策略培训  一、引言  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能。一个人要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教育评价是我们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学生评价,我们可以了解教师教学的状况和学校组织与管理的现状,也从侧面反映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程的学习非常的关键,更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弘扬的关键.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阅读能力直接受到阅读兴趣的影响,阅读兴趣越高,阅读动机越强.我们老
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科目,根据我国目前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小学的数学教育关注力度是非常大的,毕竟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
历史教学是一门人文性丰富、情感充沛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因为历史课程的客观教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很
高职院校的主题团日活动因其本身所蕴含的时代涵义与教育功能,对于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团日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