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品质对版面编辑的规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版式设计的基础是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报纸版面的理论价值是编辑主体创造的,它蕴含着编辑的认识、审美心态,体现着编辑的思想、态度、情感,但是版面价值实现的多少,却不单是编辑主体一厢情愿的事,它取决于受众对它的青睐程度——当版面与受众接触时,受众看与不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浏览还是细读,对编辑版面及稿件作怎样的认识和评价。但是编辑们也不必为之太过担心,因为控制受众阅读心理的绳子常常是拿在编辑主体手中的。只要求编辑经营版面时考虑到了受众接受版面时可能产生的心理活动,遵循一定的视读规律,利用编辑符号对受众的接受作积极的启发和诱导,将受众的阅读行为和对编辑符号、稿件的认识、理解等,引到有利于编辑思想、编辑意图等实现方面上去,就有望获得预期的版面效果。但是,倘若编辑无视受众的心理特征,以其控制者自居,单方面表现自我情趣、态度,进行一厢情愿的编排,或者对受众心理估计不透、预测不准,要谈版面价值那真的是一厢情愿了。
  版面阅读中的注意品质指的是受众心理活动中对一定编辑符号、稿件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受众进入“阅览室”的大门。只有进入大门,受众才能接触刊物,才能产生阅读行为。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受众展开报纸后,通常会对版面整体扫视一番,此时尚处于无意注意阶段,如果某一版面符号给受众视觉以特殊刺激,视觉会在此停留,此时倘或标题所揭示的合乎受众的口味,受众便进入阅读,这时无意注意就转化为有意注意了。假如受众怀有特定的兴趣,有意注意版面上的某一稿件,但由于版面符号的结构混乱,受众寻不到或阅读时由于中断兴趣,转移目标,浏览版面上的其余部分。如此,有意注意丧失,变成无意注意。版面符号及结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一种讯号手段,吸引受众的无意注意,保持受众的有意注意。注意与版面编辑关系密切,版面编辑的追求之一,就是引起受众注意,进而进入阅读过程,从而实现版面编辑的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注意对版面编辑的规范。
  
  一、注意的吸引力
  
  版面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取决于版面符号的刺激强度,版面符号的刺激强度大,会引起受众更大的注意。从版面整个构成看,强化视觉中心比无中心或视觉中心不强烈的版面更抢眼。就标题而言,长题比短题、彩色较深比彩色较淡的视觉刺激强。图片、套色、装饰等强化性编辑符号的运用,正由于刺激强度大,成为视觉追寻的目标。重要稿件以强刺激符号来处理,原因正在此。刚上市不久的《南国都市报》已有走俏的势头,头版采用了大标题、大图片以及导读栏目的设计,能吸引受众的眼眸,刺激受众的阅读欲望。
  但是,符号的刺激强度是相对的,强弱只是在比较中产生。版面符号并不强求绝对刺激强度,只要在比较中符号的相对强度足以表现稿件特质和编辑意图即可,一味地大图片、大标题、大字号往往是令人讨厌的。当今视觉文化的日益兴盛和繁荣,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也在滋生。以报纸版面为例,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影响报纸视觉效果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张报纸是否可读、是否易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眼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而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是版面形式多且杂,版面色彩重而乱,在色彩使用上不加节制,这些看似“抢眼”的做法实际上影响了版面秩序,违背了人的正常视觉心理,增加了受众的不和谐感。
  符号对比如黑白颜色对比、标题厚薄对比,也是引起视觉注意的一种手段,对比愈明显,则愈易引人注意,如通常来说,字号越小在版面越容易被忽略。但是如果版面上所有内文字号都比较大,而独有一则内文的字号特小,那么这字号小的则反而使它从众多符号的对比背景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会很惹眼,鸡处鹤群同样也能抓视线。
  从版面的局部来看,视觉中心的营造和强化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视觉中心即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受众对报纸版面认识的核心元素。不论何种编排方式的版面,通常会有一个编辑符号或符号集群,刺激强度最大而成为受众最先注目的视觉冲击中心。有了视觉中心,版面各个部分的特征就能轻而易举呈现出来,既能吸引受众注意,又能体现编辑意图,同时又可以协调版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少报纸的新闻版,有时只重点处理一篇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稿件,将其配以大幅照片,加框,其余小稿单独组栏,占用较小版面,这种主次分明的版面具有明确的中心指向性,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除依仗新闻自身“抢眼”外,版面设计者还往往采取改变字体,加大字号,竖排版,配图片,组合报道,添加线条、底纹、底色,选取不规则板块外形,留白等手法,让受众被版面上的一点所吸引。视觉中心并不一定固定在报纸的头条或报眼处。在传统版面上这中心多半固定在左上角,现代版式经常变动,可以在左上角,也可以在右上角,甚至可以在中部或下半版的某个区域。
  
  二、注意的维持
  
  受众对版面及稿件的注意有一定的持续过程,这就是注意的维持。怎样才能使受众的注意更为持久,首先取决于版面的内容。刺激强度的版面符号就像漂亮热情的导游小姐,它能轻易地把游客带到目的地,但目的地能否留得住游客,那就要看那里有没有东西可看了。在版面上可观赏的东西就是版面的信息内容了。也就是说,报纸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报纸版面优化的方向。这就意味着报纸的版面上要以新闻报道的质与量取胜。离开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稿件内容,要想在一定时间里保持受众注意的稳定那是行不通的。所以无论版面形式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传播信息本身,受众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信息。自2004年以来,中国报业出现一系列跨地域的媒体大合作,诞生了包括《东方早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等报纸。这些报纸的版面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值得报界高度关注。这4张报纸在版面设计上,都显得沉稳、典雅,不事张扬,决不故弄玄虚,花头花脑,一扫前几年流行的“浓眉大眼”,它们更注重报纸的新闻内容。只有把新闻本体做好了,报纸才有生命力。这也是《参考消息》这样的报纸为什么版面设计得老土,受众却爱不释手的根本原因。
  版面编辑还要遵循受众的视觉规律。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的视觉广度是5~9个字。但是,视读还与断句、停顿、回视以及其他内外的因素有关,以11~14个字来排一行的长度,从视读规律看是有利于发挥视读广度的作用的,这就是报刊每栏宽度的参考数字。如果离这个参数过长或过短就不利视读的断句、停顿、回视,使受众产生视觉混乱或疲劳,从而影响了注意的维持。研究还表明,受众对每段的字数容忍限度是10~15行,对报刊出版物,其限度为15~20行左右;每段文字数量相等的或相近的排在一起,亦不宜超过2~3段,否则会让受众产生无趣单调之感。
  就版面而言,版面符号既不能单调,也不能混乱或过于复杂,单调符号所产生的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混乱或过于复杂的视觉干扰,受众寻不到或阅读时由于中断兴趣,转移目标,都会使受众的注意力分散,浏览版面上的其余部分。如此,有意注意丧失,变成无意注意阅读过程,又不得不重新启动。
  
  三、注意范围的扩大
  
  受众的注意范围大小决定着阅读速度和广度,只有注意范围的扩大,版面价值和阅读效果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受众的注意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受到编排手段,如版式及符号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版式常常将一些内文竖向编排,这不但与受众横向阅读习惯相违背,同时视觉纵向注意范围远远小于横向注意范围,并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所以,现代版面多以横排文为主,竖排文几乎濒临绝迹。
  形的组合按照版面设计的组合规律,如果两个视觉元素相似,或在空间中彼此接近,就容易被看作是同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对版面视觉元素进行组合的目的在于,为受众预先设置最佳的阅读板块和路径,尽量减轻受众阅读时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版面设计者常使用的方法是“模块式排版,相似性组合”,也就是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这样,受众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无须像不规则的穿插式那样,在读完一栏文字后还要搜寻下一栏,难以锁定视线,而且模块式编排能够产生一种简洁而规整的美感。
  除了形的组合之外,色的组合同样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类似的组合规律,我们可以运用色彩做内容联系的手段,比如当文章、照片、图表等元素形成组合报道时,在其后用带色底纹形成一种背景色,表示这些元素是有关联的一组。彩色的运用不能毫无章法。如果一幅构图的所有色彩要成为相互关联的,它们就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组合起来。但是,我们也必须反对那种僵化的色彩和谐,因为版面上不能缺少重心和主色调,否则极易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
  
  四、注意的转移
  
  受众在阅读版面时,会及时地将注意力从一个注意对象移到另一个注意对象。注意移动与阅读习惯、符号刺激强度的层递及符号关联等编排手段有关。
  阅读习惯,是人们在长期阅读行为中,基于轻便、易得、舒服而养成的一种视觉移动定式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我国大多数报纸版面,就是根据这种阅读习惯进行编排的,稿件据价值大小依次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区间顺序排列。这种编排方式的版面优点在于受众由于版面安排习惯,视觉运行轻车熟路,节省寻找时间。但由于价值大的稿件在版面上一般具有较强刺激的符号形式,这通常会导致版面左上重右下轻,失之均衡,而每日固定不变,版面流于呆板重复。现代报纸设计者已开始有意识地放弃或减弱传统位置观念在版面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巧妙运用版式平衡的规律,充分调动版面张力,平中求险,比如在重心即将失衡的临界点上追求均衡和平衡。传统编排,以位置为主,而且位置优劣与符号刺激强弱层递的顺序是一致的。现代编排以符号刺激为主,并且打破了位置优劣与符号刺激强弱层递的刻板一致,但位置优劣仍然存在,并起一定作用。
  美国报纸的导读设计理论认为,好的报纸应当像一幅地图,受众能够轻易找到他需要阅读的新闻在什么位置。在厚报时代,受众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样逐个版面逐篇文章地阅读,而是在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他们的目光焦点总是先落在某一些内容上,所以这个时候导读最为重要。突出导读,力推“读点”,现在已成为版面编辑的重要策略,绝大多数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安排《新闻点睛》、《今日视窗》等导读性栏目。把关注度高的新闻予以强势突出,为受众的选择提供路标。《杭州都市快报》在右边“热线电话”下抽出一长条,顶天立地,一格提示各版重要内容,如同一级一级“新闻台阶”,吸引受众步入佳境。《武汉晨报》充分利用一版的有限空间,采取“头条纵深”的办法与内版相“链接”,受众的选择有了宽阔的景深。不少报纸干脆以图片做导读,一图一景,更加形象和具体,同时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注释:
  ①刘文峰:《编辑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吴飞:《新闻编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州学院校报)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现有的主流在线零售网站普遍采用了一些简单的在线信誉系统来试图解决网络交易中信任缺失的问题,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多存在着不同商品共用同一评价维度、信誉评价模型维
2003年的“非典”、2008年上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08年下半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消费品长期的价格均衡体系,并且对于相关产业链产生
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映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做“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形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