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例人工流产术中三种镇痛药物的比较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芬,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25例,按病人意愿分为A组(丙泊芬组)、B组(芬太尼组)、C组(利多卡因组),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扩宫难易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B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宫颈松弛程度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A,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优于C组。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将丙泊芬、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丙泊芬效果要优于其余两种镇痛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关键词】人工流产;镇痛;丙泊酚;芬太尼;利多卡因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它适用于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妊娠者也可作为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手术时的痛苦及其并发症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1]。为选择一种安全、快捷、副作用少的方法,本文就上述3种无痛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流血时间、副反应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比较,选本院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选择自愿人工流产者225例,将利多卡因、丙泊芬,芬太尼分别用于术中镇痛,对3种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6月~2011年6月来本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而无禁忌证的225例患者,平均年龄27岁(18~45岁),平均孕次2 次( 1 ~10 次),平均产次0.5 次(0~3次),平均孕龄49天,随机分成3组,每组75例。
  1.2方法
  1.2.1 丙泊芬组(A组):受术者术前禁食禁饮4-6 h,在消毒同时,由麻醉医师经静脉缓慢推注丙泊芬23mg/kg,待患者意识丧失后即开始手术。整个术中进行心电监护并给氧,保持气道通畅。
  1.2.2芬太尼组(B组):将芬太尼0.1mg,氟哌利多2.5mg,东莨菪碱0.3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8.0ml,由助手缓慢静脉推注,1min推注完毕,然后术者进行消毒及手术操作。
  2.3利多卡因组(C组):采用宫颈旁局部麻醉,常规消毒,在宫颈3点及9点处穿刺回抽无血,各注射1%利多卡因2ml,并用棉签浸透1%利多卡因液插入宫颈口,5 min后取出棉签施术。
  1.3观察指标
  1.3.1腹痛情况: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按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流程操作。术中腹痛情况,疼痛程度分为3 级,Ⅰ级:清醒状态,表情痛苦或呻吟:Ⅱ级:表情基本安静,略显痛苦,朦胧入睡:Ⅲ级:表情安静自如,嗜睡状。①显效:术中能达到完全无痛,表情自然,脉搏正常:②有效:术中诉有轻微腹痛:③无效:术中疼痛明显,有时呻吟出冷汗、恶心、呕吐等表现。
  1.3.2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情况。以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脉搏变慢、血压下降为标准进行观察。脉搏变慢判定标准:术后较术前下降≥20 bpm。血压下降判定标准: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2.67kPa。
  1.3.3阴道流血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后测量吸入瓶内血液的毫升数(用网筛除去绒毛及蜕膜组织 ≥30ml列为多于平均量)。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D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痛结果丙泊芬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两组,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组(P<0.05).
  2.2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宫颈松弛程度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丙泊芬组,芬太尼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优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组。
  2.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全流产率3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人工流产时的疼痛主要来自扩张宫颈,扩宫时的疼痛由调节突破性感受器接受,然后经过子宫的神经纤维传递。宫口、宫颈的运动和感受神经均来自S2~4。宫颈旁有丰富的自主神经,因而扩宫时常疼痛明显,甚至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出冷汗等人流综合征。
  全麻镇痛,我们主要采用了丙泊芬这种起效迅速(约30s)、短效的全身麻醉药,用药后患者意识完全丧失,镇痛完全,肌松效果好,使手术操作更加方便[2]。
  所谓半麻镇痛,我们将芬太尼、氟哌利多、东莨菪碱这几种药物混合后使用,具有镇痛、镇静、解痉及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给药后1 min起效,持续时间510 min,总有效率99%。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术前无需禁食,也不需专职麻醉师给药,整个术中病人意识清醒,能完全配合治疗,而且药价不贵,很适合广大中低消费人群,病人随时可以施术,既方便又经济。缺点是镇痛效果不及丙泊芬,术后头昏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这多系氟哌利多所致,为减轻此副反应,建议氟哌利多的用量可适量减少,用1 /2-1 /3支即可。此法不适合精神过度紧张者,有支气管哮喘及青光眼的患者禁用。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宫颈局部应用利多卡因,阻断了宫颈旁的神经冲动传导,抑制触觉及痛觉,使宫颈扩张,易于通过,减少了疼痛刺激。但在人工流产中,以2%利多卡因宫颈粘膜局部浸润麻醉,易造成药物流失,影响吸收,所以镇痛效果最差,对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影响也最差:宫颈多点注射法,操作步骤比较繁琐,容易增加感染。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门诊的临床工作中,施行人工流产术可选择的镇痛方式有多种,可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及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作出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101.
  [2] 郑斯聚,段世明主编.麻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848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方法将36 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进行为期8 周的疗效观察。,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因子分和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干预组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因子和对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单侧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胫排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 根据跨关节固定分为二组。A组18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 支架治疗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28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 可涉及关节面, 支架治疗需要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A组骨折
期刊
【摘要】主要介绍了呼吸衰竭的定义与治疗原则  【关键词】呼吸衰竭;定义;治疗原则    1呼吸衰竭的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血气:PaO26.65kPa(50mmHg)。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糖尿病已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同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继癌症、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老年糖尿病与一般糖尿病不同,临床表现轻微不典型,不易发现。老年人各器官机能开始衰退,机体敏感性下降,治疗依从性差,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所以诊断和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时注意其发病特
期刊
【关键词】全面推进;优质护理;实践;成效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1】,关系到病人的康复进程,是医院护理工作重中之重。2010年初,为落实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服务,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1一般资料  我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在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龙血竭,均为Ⅱ、Ⅲ期压疮,创面局部先行外科换药法,然后以龙血竭粉剂外涂创面,再用无菌敷料覆盖,一天换一次药。结果:7例患者的压疮全部愈合,创面3~9 d内干燥结痂,2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龙血竭胶囊内容物成分为中药龙血竭,具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之功效。临床上,用其内容物外敷治疗Ⅱ、Ⅲ期压疮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与第三代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抗生素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第三代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了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50.25±3.26小时 VS 67.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血液透析来治疗急性肾衰竭患儿,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本文以30位急性肾衰竭患儿为例,在都经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的资料来对于30名患儿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不同数据来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血液透析的治疗后,30名急性肾衰竭的患病儿的肾脏功能明显的要比治疗前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前面的治疗可以说明,血液透析可以有效且迅速的使得急性肾衰竭病患的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
期刊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证明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医学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是老年性疾病发生率日益趋高的原因之一。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为了加强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首先要认识到脑血管疾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原因及其去除方法。方法:对交叉配血标本进行细玻璃棒碾压及恒温孵育等,然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试验结果中因纤维蛋白原干扰可能性较大的标本进行分析及探讨其去除方法。结果 对标本及结果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影响,试验方法基本可以去除纤维蛋白原,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血浆或一些抗凝标本中存在的纤维蛋白原其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不同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