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教育如何贯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政府、学校、社会也做了多年的探索,有了一些经验,会计专业在工学结合中也表现了其特殊性。本文通过总结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探讨分析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指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理论教师与实训老师合二为一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则是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22-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我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然而,会计专业的教学在使用以上模式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工学结合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士波土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后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所学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工学结合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年来,对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学工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产学一体、任务驱动、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但有些方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订单培养、半工半读、产学一体等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首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项目导向比较适合动漫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至于建立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工交替等模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采用的方法。有人曾就此做过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随机调查了16所高职院校,已建立实习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拥有2.5个实训基地。如此之少的实习基地能安排几个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与其他工种不同,企业只能提供有限的会计实习岗位,而且有些企业不让实习生参与具体业务,只安排学生做些简单的办公室工作,或是让他们作为旁观者,真正的顶岗实习难以实现。由于这几年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快,顶岗实习的局限性越加明显。以我院为例,现在每年的会计专业学生(含高职专科、五年专科、中专)有1000人左右,平均每个单位安排2人实习,需要联系500家企业,没有政府干预支持仅依靠学院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学校在最后一学期让学生放假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实质上是学校放弃了这一段本该有的教学工作,不完整的教学环节也是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就业难。
  而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一小部分升本、考研、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流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边缘工作,这些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由于行业、规模、管理水平及模式、发展阶段、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时即应考虑学生初次就业的现实,也应考虑未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路。
  
  三、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学习与工作”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通过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分析及对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办法使学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较大。
  目前,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一些条件好的院校还建立了ERP实验平台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设施。虽然各家院校在这几年的扩张中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相比起其他工学结合方式,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投入小见效快,可以满足学生大面积的实习实训的需要,从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从出纳到会计,从纸上谈兵到业务模拟仿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之一。
  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丰富,除设有财务处和结算中心外,还设有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后勤部门,学校可利用这些经济实体或部门设立校内实习基地,就近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会计系拥有很多“双师型”教师,可以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咨询代理公司,所需成本不高,又与专业联系紧密,是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
  2.理论教师与实训老师合二为一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传统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初级阶段对解决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的办法是“双轨制”,即校内教师以讲理论为主,从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兼职教师以实践动手为主;由于管理、待遇、协调、体制等所产生问题,学校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建立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更少,而这正是推进“工学结合”的关键。既然建立会计实训基地以校内为主,我们进一步探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合二为一的必要性。
  提高教师整体实训教学水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走出去,在现有教师具备学历、职称、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请进来,引进企业的专业技能高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也可以担任校内实训的技能指导。但是会计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只是一种仿真模拟,因此,会计专业技能模拟实训的理论系统性较强,较为综合和全面,我们可以请珠算高手、点钞高手到学校来演示、指导,但是记账、算账过程更多是大脑活动,也就是理论的应用,为此,我们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实现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合二为一,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满足岗位培训的要求。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重要保证
  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应用和应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培训为教学主要内容,直接选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我们认为,这种以考证为目的的教学对在校学生来说有些急功近利,知识连贯性的不完整、理论基础的不牢固、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同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因此,我们认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会计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更符合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调整到1∶1;另外,通过整合达到精简之目的,把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缩减到4~6门;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使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是职业技能,因此,应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建立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可以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一起开发职业课程,使之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站在专业前沿,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专业课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进行编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实践操作,使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对成为“二合一”的教师是必要的准备,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院教师在教改的基础上编写核心课程《基础会计》教材时,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原理与实务两部分,实务部分以会计的工作流程确定会计工作的任务领域,再将典型任务进行整理后形成会计工作的行动领域,进而形成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教与学以工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合会计专业教学的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6)
  2 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 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光明日报,2007.5.3
其他文献
随着房改制度的结束,企业住房由过去的分配制度改变成租赁制度,笔者从房屋租赁管理者的角度,如何发挥企业房产职能管理的优势,有效、规范地从事房屋租赁管理、租赁费房产税
期刊
“泡沫经济”崩溃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亦延续至今,依然无复苏迹象,有关“泡沫经济”的研究与讨论,更是各抒已见,莫衷一是.
【摘要】对沥青路面废旧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对沥青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基层的施工过程进行对比,总结此项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和质量要求,为今后实施此项施工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  1、概述  水泥就地冷再生,就是在经再生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各种能源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很多资源甚至徘徊在耗竭的边缘.因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资源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效率优先,必然以扩大区域发展差距、牺牲经济公平为代价;强调公平优先,又必然以降低全国发展速度、牺牲效率为代价。要使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密切关注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变化和区域投资边际效率的变化,使区域经济调控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 公平 效率      追求效率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追求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实
当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响起,当绚丽的烟花把夜空照亮,当人们温情地围座在桌前享受丰富的年夜饭时,请别忘记,在兰州中川机场口岸,在航站楼国际厅有这么一群可敬、可爱的检验检疫
期刊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到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问题。在混凝土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而混凝土质量的问题和裂缝的出现给建筑的质量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裂缝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建筑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经过较多的工程施工实践和试验研究都显示出,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无法防止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莅临高新区甘泉堡工业园考察指导工作rn春雨后的五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甘泉堡工业园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
为了有效控制LNG接收站安全风险,企业要建设LNG接收站应急保障体系.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分析了LNG接收站安全风险辨识,然后阐述了LNG接收站应急保障体系的组织系统、通讯系统
目前,传统房屋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制约我们规范化物业管理的推进工作.如何让传统房屋管理体制下的广大业主能真正享受到经济、高效、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