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加速膨胀的一种可能:中微子交叉辐射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种形态: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们虽然同属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但因其极难探测,成为物理学界的“宇宙幽灵”。中微子的质量极其微小,几乎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但其总量又异常巨大,据说甚至比全部显物质量的总和还要大。
  自中微子问世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微子到底有没有质量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桩悬案。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的质量应该严格等于零,但某些实验证据表明中微子的质量很可能又不是零。20世纪90年代,小柴昌俊小组终于给出了中微子有静止质量和振荡的确凿证据。这一成果在当时的国际物理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中微子的质量找到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展开对宇宙膨胀机制的研讨工作。前面说过,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微小,小到只及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但其总量又异常巨大,据说甚至要比全部显物质量的总和还要大。与其他粒子相比,中微子的数量比它们要多出数十亿倍。这是因为宇宙能产生中微子的地方极多,比如超新星爆发、x射线双星、高速质子流、塞弗特星系和类星体等特殊天体,都是产生中微子的超级大本营。除此之外,像遍布宇宙的太阳之类的普通恒星,也同样是中微子的发源地。虽然普通恒星的产量远不及特殊天体大,但由于此类恒星在宇宙中无可匹敌的数量优势,就必然要成为本文脱颖而出的一群“黑马”。我想如果通过大家对中微子的研究与探索,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宇宙存在的总体认识,那么这种工作的意义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为过。
  现在就从太阳开始:当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不停地向外辐射光和热时,它的2个氢核碰撞会释放出1个电子和1个中微子,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时,会释放出2个中微子。在整个太阳内部的聚变过程中,每秒所产生的中微子的数量竟然高达2×1038个之巨,然而这个数字所反映的只不过是太阳在短短的一秒内所产生的中微子量。如果改以日、月、年来计算,中微子的数量又该有多少?
  中微子不带电,其静止质量几近于零,但核聚变所赋予它的势能又非常之强大,以上三大特征使中微子具有其他所有粒子都不具备的极强的穿透力。更令人惊奇的是,它具有长期保持其强度的特殊能力:据说中微子不管跨越多大的历史时空,其超强势头一直不减,这当然是既难得又极其罕见的特点。但也并不一定如某些物理学家所预言和赞美的那样,说中微子甚至能一口气连续穿越8千亿个地球而毫发无损,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而且正是由于这类错误的滥觞,阻碍了此后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现。
  中微子的长处亦源于它极微小的尺度和极怪僻的个性:若论其小,任何原子对它来说都无疑于一座空旷的山谷;若谈其怪,它除了对引力能产生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反应之外,和其他任何粒子都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多年来尽管人们对它青眼有加,但若认真想与其对话却是难上加难。不过世上毕竟没有绝对的事,中微子尽管桀骜不驯,却终不免有失手露怯之处。专家测算,平均每100万个中微子穿越地球之时,仍然有1个会与地球大气产生反应。如果这一推论正确,那么这百万分之一的中微子,就有可能是我们打开宇宙之门的一把特殊的钥匙。
  不过这“唯一”的一把钥匙也只能给人一点儿启示而无任何实际用途。因为经过计算,我发现利用大气原子来阻挡中微子的冲击根本行不通:对于中微子那极微小的尺度,即便钨和铅那样致密的金属都形同无物,空气中疏松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如何能挡得住中微子的脚步?可是,中微子就真的能够在庞大的宇宙中横行无忌吗?
  时至今日,现代天文物理学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当然不无道理,因为无论其尺度和势能,中微子的确具有横行宇宙独步天下的能力。
  但是他们忘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不管中微子有多么微小,它毕竟不为零,只要其质量不为零,就不可能逃脱物理法则即引力对它的约束”。换句话说,凭借其极其细微的尺度,哪怕它能够轻易穿越恒星内部最致密的空间,甚至有本事穿越连原子甚至质子都能被压碎的白矮星和中子星,也绝不可能无视大质量恒星的引力中心。与大质量恒星的引力中心那势力超凡的引力场相比,中微子再强的势能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尽管现在尚未曾做过任何一项哪怕最基本的物理实验,我仍然有绝对的把握断言:一切恒星中心的引力场,都是中微子所无法逾越的天然障碍。因此在引力尚占主导地位的星球星系,一束中微子不远万里地从宇宙深处飞来,突然在大质量恒星中心的引力场中碰壁,从而在该恒星与其出发点之间产生了一个力矩。于是,宇宙的膨胀之门便从这里开启。
  物理学家计算,星际空间平均每立方厘米每秒通过330个中微子,其密度仅次于光子,但其单位势能却是光子的千百倍。所以当每秒千百万亿的中微子与恒星的质量中心不断产生斥力矩,其排斥力即推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导致宇宙膨胀的中微子量又该如何统计和计算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不妨仍以太阳为例,设:
  太阳每秒约产生2×1038个中微子,以上的乘积先乘以银河系恒星的数量2000亿,再乘以总星系的数量500亿,以上的得数再加上特殊天体所贡献的20%,这个数据就应是整个宇宙已知天体每秒所贡献的全部中微子量。
  中微子的总量得到了,下面再来看看中微子究竟是如何导致宇宙的加速膨胀的:在三维立体四维时空的宏观宇宙中,在300亿光年那硕大无比的空间之内,到处都分布着星云星系,到处都充斥着势力超群的中微子源。现在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银河系以其2000亿颗恒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斥力维,宇宙其他方位的500亿座庞大的星系形成另外500亿个斥力维,当这些斥力维在宇宙的各方位、各角度同时在其核反应的过程中向外喷射超强势的中微子流时,这500亿条每条都宽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光年的中微子长河,就会在整个宇宙空间中交织出一张硕大无比的密密麻麻的“天网”。在这座“天网”中,众星系都利用自己“手”中的中微子“大炮”不停地向外轰击:它们互相进攻,互相冲锋,互相推搡,互相排斥,它们你推我、我推你,大家合力往外推,于是星系开始分离,宇宙开始膨胀。
  那么宇宙究竟是何时开始加速膨胀的呢?其实在星系刚刚分离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初始加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已。其具体机制是:由于中微子的斥力线极长,而星系的引力线相对较短。因此随着星系距离的逐步加大,星系间的引力线衰减较快,中微子的斥力线则衰减较慢,所以所谓的宇宙加速膨胀,不过是引力与斥力二者间比例失衡的结果——引力逐渐势微,斥力仍然强劲,星系的移动速度自然呈递增态势。于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效应逐渐开始显现。可是星系问的斥力能够导致宇宙膨胀,恒星之间的斥力为什么就不能让星系膨胀,最后分崩离析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此问题倒不难解答:第一,星系间的空间大,相互间的引力弱,而中微子的斥力又较少受距离的影响,因此星系之间就比较容易分离;第二,星系内的空间小,恒星间的引力大,而中微子的斥力又不足以抗衡星系质量中心的强大引力,所以星系才得以维持原状,不至于被斥力所拆散。
  当然正是由于中微子的作用,星系才没有被引力所塌陷,人类才得以存在。所以我觉得人们若思感恩,最应感谢的就是微不足道的中微子:没有中微子,咱们人类至今没准还窝在量子世界里打转转,一切都谈不上了。
  话到此处,我觉得不说也会明白,其实所谓的中微子,就是人们到处寻找却一直找寻不到的暗能量。因为在现今世界上,似乎也只有中微子这种极特殊、极乖戾的粒子,才具有暗能量所需要的全部特征:极大的总量;极小的单位;极高的速度;极强的势能;极长的寿命;极孤僻的个性。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乃是理论上的纯粹的暗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实际存在也正在起作用的广义的暗能量:这个暗能量的概念就是除中微子外,整个大宇宙从伽马射线到射电波的全波段的电磁辐射。因为所有这些发射性粒子都带有天然的斥力矩,所以它们甚至包括无所不在的明亮的光子在内,都应该收在我们的暗能量之列。
  最后根据上述事例,我觉得似应设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宇宙学常数。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却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我们对质能世界的总体认识。不致过于偏颇:显物质为20%,暗物质为30%,暗能量为50%。
  上述比例表明:显物质与暗物质相加,恰好等于暗能量的总量;反过来暗能量与暗物质相加,则等于显物质的4倍。四乃方位之数,无论上下左右还是东西南北,四维时空再加上空间中的物质就等于宏观的宇宙。我相信在缓慢膨胀的无限空间中,相对平衡的质能关系也许会更适合于宇宙存在的真谛。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在各学科教育中应该是起步最早的,从人类最早的口头传习,到今天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效果仍不十分
目的探讨化痰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座孤岛也能吃人,你肯定不相信吧。但事实上,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真就有这样一座能吃人的岛,人们叫它“死神岛”。  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在这里沉没的海船。有记录在案的达500多艘,丧生的人达5000多名。因此,这一带海域被人们称为“大西洋墓地”、“毁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岛”等。它的大名叫塞布尔岛。该岛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约
从远古时人类获得自我意识的时候开始,就对生命自身感到极大的困惑。古人把生命的繁衍看得神秘而神圣,把这归于上帝的领域。西方传说中,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在第五天创造的;而在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  人类的疆域总是在不断扩大,属于上帝的领地则在逐渐缩小。但是,生命的创造仍然是神秘而神圣的,人类每触及这个领域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尽管如此,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科幻作品中,人类对于上帝的领地从来没有放弃过攻占
目的:探讨一种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IPP)联合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定量测定海马组织微循环改变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周后无神经功能障碍的日本大耳白
俄罗斯哈尔科夫市,1989年1月,电子制造厂经济师娜塔莉娅的住宅中开始发生“幽灵闹剧”事件。  在事件发生之初,房间里出现奇特的声音,这声音很像老鼠在沙发或地板下面嗑咬东西发出的声音,后来,房间里出现某些物品开始自由移动的现象。这些奇怪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那些奇怪的声音开始变成敲击墙壁、地板和家具的声音。  这时,娜塔莉娅猜测,这一定是家神在作祟,于是,她想试试同家神接触一下
目前已有地质学家在讨论,地质世代中是否应加入人类世。虽然人类影响地球至巨毋庸置疑,但在是否足以称为人类世上仍有争议。  顾名思义,人类世指的是人类影响地质记录的一段时期。负责协调会议的诺丁汉英国地质调查所变迁计划主任艾利斯说:“我们正设法让人类世正式定名。科学家希望增列这一时期,改变全球决策者的思维,提醒人类对地球所造成的冲击。”  也有人反对让人类世人列。会议的共同召集人、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地层学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脾虚证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高危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高危型APE患者床旁超声与常规检查指标如D-二聚体、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肌钙蛋白T(cTnT)、动脉血氧分
两年一轮的威海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已落下帷幕。观摩环翠区评选到威海市评选是继2011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后的又一次饕餮盛宴,回味无穷。各位参评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