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底限战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佬们为啥喜欢说“不”?
  一次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Paul Laudicina)来华访问,我问:“可否用一句话说明白,企业如何保持长期成功?”这位曾在联合国、美国国会任职多年的战略管理专家语气微顿,然后说出了四个字:“不撞冰山!”
  类似的案例还真不少:西点军校有一个著名的荣誉准则——不撒谎、不欺骗、不偷盗、也不容忍看到别人有前三种行为。巴菲特有“三不”原则——不负债、不做空、不懂不做。松下幸之助被记者问及成功秘诀时说:“下雨打伞”。“为啥?不被淋湿啊”,他笑咪咪地答道。
  “不字诀”何以广受大佬们追捧?因为企业规模一大,名气一响,挑战已经不是“做什么”了,而是“不做什么”。
  进一步说,就是企业在确定了“做什么”(战略方向)之后,同时定义出“不做什么”,划上一条红线进行自我约束,不越界,免得象李叔同所说的那样:“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底限战略”可以免撞冰山
  我将“不”字诀称之为“底限战略”,从诸多案例来看,底限战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型战略,其妙处在于,它清晰地划定了战略执行过程中的边界,有利于规避“撞上冰山”的大风险。
  来看一个案例。王石创业之初,就为万科定下了一个“底限战略”——不行贿。王石认为,要对官员进行“善意假定”,假定官员清正廉明、不腐败、不受贿,然后用正当行为去引发他们的精神共鸣。后来的事实证明,“不行贿”帮助万科数次躲过了“冰山”,在中国房地产业趟出了一条专业主义路线,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
  再比如,华为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之后,任正非制定了管道战略,同时辅之以“不做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管道战略是一个既强调“做什么”同时更强调“不做什么”的战略。在该战略下,华为聚焦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但绝不碰信息或者内容生产。具体来说,在消费者层面,只做网络终端,不做非连接属性的电子产品;在企业和行业层面,只做基础设施产品,不做细分领域的应用软件;面向运营商网络,则以大管道架构为目标。
  任正非认为,对于华为来说,随便抓一个机会就可以挣几百亿,但如果为短期利益所诱,就会在非战略机会上耽误时间而丧失战略机遇,所以要敢于放弃非战略性机会。他认为独霸天下最终是要灭亡的,管道战略则立足于建立平衡的商业生态,不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从而支撑华为成功地实现了全球化。
  基于万科和华为案例,可以得出结论:底限战略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企业在执行主战略的同时,必要地规范行为边界,避免由于过分贪婪、失控而撞上冰山,从而失去长期发展的机会。
  如何避免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接下来的问题是,诺基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苹果的4倍,为什么却被后者彻底打败?30年前,很多大型航空公司对廉价航空公司的崛起视而不见,结果在后者的挑战下纷纷陷入了挣扎。类似的战略风险如何识别?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认为,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做错了,也不是做得不够好,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为此,CEO一定要情愿多收集一些信息,也不要把信息面收窄,同时要敢于放开思路。” 他说,诺基亚、柯达和一些音乐公司曾在所处行业占据过领先地位,但出于各种因素,它们拒绝了互联网、数码或新媒体的挑战,最终被颠覆。
  积极意义上的案例当然也不少,李嘉诚从22岁开始创业至今,没有一年发生过亏损。他往往是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针对各种失败的可能去管理风险。李嘉诚认为做企业要不疾而速,提前洞悉到各种可能发生的困难,并做出各种预案,在风险管理、信息收集、财务准备齐备了,遇到机会,方可一击即中。
  除了李嘉诚式的极具个人色彩的风险管理导向之外,CEO用来管理战略性风险的工具也很多,比如战略仪表盘。它能够充分反应“现在发生了什么”,能够告诉企业家现在的环境到底是什么;它可以帮助企业家放开思路,不再拘泥于现在或者本区域的视角,而是站在全球的高度尽可能将视野最大化,把未来趋势尽收眼底。进而,它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时时把握住在行业中的定位。
  关键时刻,敢于颠覆自己
  不幸的是,一些企业家即使应用了战略仪表盘这样的工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以信息过多为由,通过信息筛选,把很多看似不重要、实则非常关键的信息提前排除在战略仪表盘之外。这种习惯是致命的。它会导致企业家不知不觉把自己闭塞起来,看不到蝴蝶与风暴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罗德侠还认为,企业家在汇聚信息做决策的时候,开拓思路甚至比找到信息更重要。像诺基亚或柯达,它们的信息是绝对充分的,但问题出在CEO面对或明或暗的未来时,过于迷恋眼前自身的强大,没有突破自己,没有放开思路,从而丧失了颠覆自己的稍纵即逝的机会。
  相反,乔布斯之所以更胜一筹,不但缘于他敢于放开思路颠覆别人,更在于他敢于颠覆自己。当他意识到iphone才是未来方向所在时,他要求研发团队大胆地在iphone中体现出音乐的完美,要做到与ipod一样好。结果,正是这种勇于颠覆自己不断追求完美用户体验的理念,在2011年把苹果公司推上了全球最具价值公司的宝座。
  摘自《商业评论》
其他文献
“春夜的月光悄悄影印无数绿色请柬/请来爱情请来夏天和欢笑/水与梦把故乡岛描绘成一只船/满载月光和浓情被故乡人运到远方/向远方朋友夸耀。”这是齐齐哈尔诗人心中最美的诗句,这诗句关于一座岛,这座岛被水与梦环绕。水,是哺育了这一方黑土地的嫩江;梦,是洒落在江中的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这条北方的大江,自古至今先后被称为难水、瑙温江、嫩江。她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依勒呼里山,流入松花江,她支流众多,水势浩荡,是
摘 要:广播广告在投放和推广中,除了保持规模化这一关键特点,还呈现出了推广讯息的精准性和互动性。本文通过对K市“城市频道”广播节目分众推广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广播广告如何为客户提供精准和互动营销的分众推广解决方案探讨广播广告采用分众原理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达成兼得规模与精准的方法。  关键词:广播广告;分众推广;精准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怨诗的代表,此诗着重于抒发“宫怨”全文却没有一个“怨”字,笔者试从诗文意境来分析此诗的怨从何而来。  早在李白之前谢胱的宫怨诗《玉阶怨》已经名声鹊起,成为很多诗人争相膜拜的宫怨诗典范,李白这首宫怨诗受谢胱的影响颇深,《李太白集·玉阶怨》王琦注“题始自谢朓”。相较而言,谢朓的《玉阶怨》怨情明显,一句“长夜缝罗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所涉及的门类也日渐繁多。而与之相应的各类文体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在译者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为各类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在本文中将以科技文的翻译为例,着重探讨科技文的相关翻译策略和技巧。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文特殊词汇的翻译;第二部分是科技文句子的转换翻译;第三部分是译文的校改。最后在探讨这些翻译策略之后进行对科技文翻译
摘 要:《罂粟之家》是苏童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被冠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帽子。无疑,这篇小说在主题思想、文本结构、叙事形式以及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这里,我将从小说中独特的意象入手,从而诠释《罂粟之家》中隐含着的符号式象征意象。  关键词:欲望;权利;革命  作者简介:马跃成(199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
项目课题: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余华中短篇小说少年形象分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2015118。  摘 要:本文在以余华中短篇作品的少年人物形象作为载体,整理作者的叙述策略在心理经验等方面对少年群体的生存意识的表达方式,探究其文化背景下构成人物成长的断裂性因素与启蒙意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成长;断裂;启蒙  作者简介:林梓豪(1994-),男,山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
摘 要:儒家思想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蕴涵了“人心”与“道心”的微妙关系。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诗作《古舟子咏》通过一位老水手的离奇遭遇,隐射了柯勒律治“罪、罚、赎罪”之思想。文章巧妙地解释了在异质的文本和背景下,人类思想与情感跨越时空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十六字心传;因果;人心;道心;人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魏晋风流名士与盛唐游侠诗仙,二人同样旨酒盈樽,心存魏阙,把酒抒怀。在盛满了诗人性情的酒作中,快意淋漓的豪情、幽沉怅惘的愁思、清奇浪漫的诗意和关乎生命意识的哲思几相交织。在相似的金波影流里映照出不同的时事世风、生命姿态与内在精神气质。  关键词:李白;嵇康;诗酒文化;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
摘 要:借助于米克·巴尔的叙述学理论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从聚焦、时间、行为者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此探求作者运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克·巴尔;叙述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本文借助米克·巴尔的叙述话语,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3  叙事诗《卡蒙斯》被认定为是葡萄牙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端,其作者阿尔梅达·加雷特(1799-1854),他用自己的作品在葡萄牙促使浪漫主义这一新的文学思潮,取代表达悲情与恨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成为主流。此外,《viagens na minha terra》[1]这部作品,不完全遵从浪漫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