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体艺术是追求完美、和谐的人体艺术,形体训练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形体训练理论的阐述和对高校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形体训练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高校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女生形体训练课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1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形体美、健康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形体训练运动也应运而生。高校体育教育是集中培育体育人口的最后阵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育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本着这个原则,也在不断的更新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女生正值发育后期,其生理、心理发展可塑性较强,而形体训练是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项目的专项素质训练内容,运动量适中,教学内容丰富多变,深受女生喜爱。
1 形体训练概述
形体运动是以徒手或利用轻器械的方式、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专门的动作和方式,以改变人体形态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及形体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素质基本练习。形体训练的内容和动作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我们将其分为基本功练习和基本形态控制练习。其中包括:姿态组合练习、舞蹈训练、哑铃操、武术操、健身跑、力量训练等。
形体训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针对性,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训练时间和场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成套动作的编排都是严格按照人体解剖学原理,有序有目的的设计的,有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有以发达肌肉为目的的,有以减肥瘦身为目的的,有以康复为目的的。从运动形式上看,有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和集体练习。从训练方法上看:他是在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人体艺术造型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形体训练的艺术性是形体运动的核心。形体训练的目的是造就形体美、形态美、气质美、行为美及内在美。因此,其训练内容、训练音乐包括训练方式均富于美感,坚持锻炼能有效提高锻炼者的练习兴趣,改善和雕塑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风度。
2 高校设置形体训练课程的可行性
2.1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的优势
2.1.1 政策支持
我国教育政策支持形体运动的开展。1999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而形体训练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体育、德育教育于一体的有效手段。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培养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其审美观和创造能力,培养气质和风度,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说,高校设立形体训练课程首先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1.2 基础广泛
由于形体训练具有减肥瘦身、塑造形体、改善姿态的特有功能,深受大学女生的青睐。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普通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时尚的、带有时代气息的、高雅的体育活动方式。形体训练的运动形式和特点决定了他必定会受到女生的欢迎,在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必定拥有大量的学习群体。
2.1.3 师资充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中进行过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相关专业训练的教师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专业的教师一般都经过系统的形体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能力完成相关的科学研究,并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
2.1.4 场地设施完备
形体训练课要求有专门的形体训练教室和完备的音响设施和把杆、镜子、地毯等配套设备。高校体育教育硬件设施要求大学必须有室外田径场所和室内体育场馆。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条件配备形体教室,为形体训练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2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是培养女生形体美的有效手段,是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兴趣是推动学生参加训练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强烈兴趣,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其运动潜能。大学女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他们对流行元素、时尚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柔和的姿态组合和舒缓的音乐旋律,对改善体型和提高气质有强烈的愿望。同时,女生普遍体力较差,不喜欢强度大、枯燥的练习项目。形体训练课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符合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针对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是否可行、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问题,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女生体育爱好广泛,喜欢多种运动项目。其中瑜伽、形体训练、艺术体操、健美操位于前四位。这表明女生对优美的姿态、匀称的形体及优美的姿态等非常重视。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可以改善学生不良的体态和体型,提高审美能力。
2.3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能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综合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发展,必须以吸引人的健身内容和健身方式为依托。形体训练以其独特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走入人们生活,塑造了锻炼者健美的体魄、高雅的气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最终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口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能使女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形体训练拥有坚实广泛的、高素质的锻炼群体,不仅提高了我国体育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
2.4 高校开设女生形体课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健身热遍及全球,形体训练也应运而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的兴起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及人类对现代文明病的抗争。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高度自动化,人们的身体活动范围相应缩小,加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也更加迫切。形体训练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如:健身功能、交往功能、娱乐功能等,能提高女性的艺术文化修养,以逐渐成为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的重要渠道,更是丰富人类精神生活、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向多元化、多功能方向拓展内涵,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意识。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不断开发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形体训练是高校女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教材,能够从身体形态、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审美价值及综合艺术修养等方面是施加不同影响,愉悦的学生的身心,是他们拥有健康开朗的性格和高品位的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既具有战略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燕.论形体训练对中学生体形的塑造[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2] 崔春.基本姿态——艺术体操的灵魂[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1).
[3] 史佳琪.浅谈非舞蹈专业大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河北:商情·教育科学家,2008(5):445.
[4] 林岚.女大学生形体训练探析[J].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5~116.
[5] 杨斌.形体训练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
[6] 艺术体操.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6.
[7] 郭可愚.形体美的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7.
关键词:高校女生形体训练课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1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形体美、健康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形体训练运动也应运而生。高校体育教育是集中培育体育人口的最后阵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育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本着这个原则,也在不断的更新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女生正值发育后期,其生理、心理发展可塑性较强,而形体训练是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项目的专项素质训练内容,运动量适中,教学内容丰富多变,深受女生喜爱。
1 形体训练概述
形体运动是以徒手或利用轻器械的方式、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专门的动作和方式,以改变人体形态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及形体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素质基本练习。形体训练的内容和动作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我们将其分为基本功练习和基本形态控制练习。其中包括:姿态组合练习、舞蹈训练、哑铃操、武术操、健身跑、力量训练等。
形体训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针对性,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训练时间和场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成套动作的编排都是严格按照人体解剖学原理,有序有目的的设计的,有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有以发达肌肉为目的的,有以减肥瘦身为目的的,有以康复为目的的。从运动形式上看,有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和集体练习。从训练方法上看:他是在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人体艺术造型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形体训练的艺术性是形体运动的核心。形体训练的目的是造就形体美、形态美、气质美、行为美及内在美。因此,其训练内容、训练音乐包括训练方式均富于美感,坚持锻炼能有效提高锻炼者的练习兴趣,改善和雕塑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风度。
2 高校设置形体训练课程的可行性
2.1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的优势
2.1.1 政策支持
我国教育政策支持形体运动的开展。1999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而形体训练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体育、德育教育于一体的有效手段。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培养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其审美观和创造能力,培养气质和风度,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说,高校设立形体训练课程首先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1.2 基础广泛
由于形体训练具有减肥瘦身、塑造形体、改善姿态的特有功能,深受大学女生的青睐。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普通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时尚的、带有时代气息的、高雅的体育活动方式。形体训练的运动形式和特点决定了他必定会受到女生的欢迎,在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必定拥有大量的学习群体。
2.1.3 师资充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中进行过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相关专业训练的教师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专业的教师一般都经过系统的形体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能力完成相关的科学研究,并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
2.1.4 场地设施完备
形体训练课要求有专门的形体训练教室和完备的音响设施和把杆、镜子、地毯等配套设备。高校体育教育硬件设施要求大学必须有室外田径场所和室内体育场馆。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条件配备形体教室,为形体训练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2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是培养女生形体美的有效手段,是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兴趣是推动学生参加训练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强烈兴趣,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其运动潜能。大学女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他们对流行元素、时尚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柔和的姿态组合和舒缓的音乐旋律,对改善体型和提高气质有强烈的愿望。同时,女生普遍体力较差,不喜欢强度大、枯燥的练习项目。形体训练课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符合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针对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是否可行、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问题,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女生体育爱好广泛,喜欢多种运动项目。其中瑜伽、形体训练、艺术体操、健美操位于前四位。这表明女生对优美的姿态、匀称的形体及优美的姿态等非常重视。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可以改善学生不良的体态和体型,提高审美能力。
2.3 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能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综合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发展,必须以吸引人的健身内容和健身方式为依托。形体训练以其独特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走入人们生活,塑造了锻炼者健美的体魄、高雅的气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最终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口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能使女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形体训练拥有坚实广泛的、高素质的锻炼群体,不仅提高了我国体育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
2.4 高校开设女生形体课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健身热遍及全球,形体训练也应运而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的兴起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及人类对现代文明病的抗争。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高度自动化,人们的身体活动范围相应缩小,加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也更加迫切。形体训练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如:健身功能、交往功能、娱乐功能等,能提高女性的艺术文化修养,以逐渐成为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的重要渠道,更是丰富人类精神生活、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向多元化、多功能方向拓展内涵,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意识。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不断开发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形体训练是高校女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教材,能够从身体形态、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审美价值及综合艺术修养等方面是施加不同影响,愉悦的学生的身心,是他们拥有健康开朗的性格和高品位的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既具有战略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燕.论形体训练对中学生体形的塑造[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2] 崔春.基本姿态——艺术体操的灵魂[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1).
[3] 史佳琪.浅谈非舞蹈专业大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河北:商情·教育科学家,2008(5):445.
[4] 林岚.女大学生形体训练探析[J].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5~116.
[5] 杨斌.形体训练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
[6] 艺术体操.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6.
[7] 郭可愚.形体美的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