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学生创造数学交流环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交流环境,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情景。对学生数学交流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在课堂内把握好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学会用最简洁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表达,注重创设课外学生数学交流环境。
  数学交流环境 学生 数学交流能力
  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交流对学生成长和数学教学意义重大:
  首先,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是学生社会交往的需求。学生交流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有的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本身的需要。学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它是自然语言的补充,也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
  再次,数学交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反复交流,深入探究才有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目前数学交流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数学交流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教师对数学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跟不上,许多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减少提问,学生很少有讨论发言的机会。
  2.形式化比较严重。有些教师虽然注重数学交流,但动辄小组讨论,提到课改示范课就请学生上台展示表演,根本不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3.学生数学交流意识淡薄。许多学生本身缺乏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课堂上很少与人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因此形不成小组意见,达不到学习共同体的愿望。
  4.教材编写缺少课堂数学交流的题材。由于上述现状,我们必须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创造环境。
  三、如何创设学生数学交流环境
  1.课堂内把握好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时机
  (1)让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进行交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没有问题作为基础的交流是空洞的交流,学生也无法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2)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组织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学生熟悉交流问题,并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与见解。不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急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者是教师先讲解了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进行讲述。这种缺乏学生独立思考与体验的讨论和交流,是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
  (3)让学生在某个课堂主题得到解决后组织交流。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代表性的典型题解决以后,学生一定会产生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某些情感体验等。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资源共享,举一反三。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益。
  2.让学生学会用最简洁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表达
  (1)交流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法。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讲真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语言风格,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一些解释、说明和谈出自己体验时,表达不规范、不完整、不逻辑是正常的事情,教师要让学生讲完,但在学生讲完后要作出纠正和示范。
  (2)交流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和表达问题。由于学生受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制约,学习的方式不尽相同,解决同一个问题,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能会完成得快些、好些,有些学生还必须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材料,不要让教师和个别优生的作法替代了全班。要让学生了解别人的同时,比较和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优化的思想,体验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表达的优越性。
  (3)师生共同交流时要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倾听、组织评价。让学生中许多创新的火花发出来;让学生先讲,才能真正地知道学生是怎样想的、体验到了什么程度、领悟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才是真正突出学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要做好指导和评价,要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形成理性的认识,重视向他们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让他们学会数学地思考。
  3.注重课外学生数学交流环境
  课外数学交流是课堂交流的延伸,是学生没有老师时的自由交流,是学生长久兴趣形成的关键。
  (1)学习园地展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的在黑板报、学习园地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见解和心得体会。
  (2)开设数学选修课。在学校积极开设数学选修课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扩展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推动边远地区初中学生数学交流。
  (3)积极组建学生数学社团。数学社团是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学生自发的数学研讨交流团体,学生不受老师的拘束,在社团活动时大胆交流,促进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4)手抄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体会、数学题的解法等以小作文、小论文的方式,在学生手抄报上发表,培养学生数学写作交流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传递着大量信息,如股市行情、台风概率、人体舒适指数、利息与税率、彩票中奖率等。信息量的空前膨胀,信息交流的空前频繁,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定量化思维普遍的认知要求。这就需要应用数学这一简洁、准确的语言经济有效地、简明精确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数学交流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亿.数学交流的价值及其内容与形式》.数学教学,1998,(2).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主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网络环境 德育工作 挑战 对策    德育是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它是通过促进人的德性
里约奥运已经结束,这届奥运会是运动员们的体育竞技赛场,更是各大媒体平台争夺用户注意力的花式竞技赛场。UC头条为用户量身打造的奥运资讯站,不管是精彩赛事,还是场外话题,
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内容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渐渐被淡出舞台,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时代,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影,更加深刻的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加强同学间合作互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构建好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激发
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之上。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会产生消极情绪与情感,会大大降低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参与的积极性,审美情感的培养何从谈起。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
以往的教学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使得学生所写出来的作品脱离生活,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最大的瓶颈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写作,这是写作教学的新思想、新模式,它更为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这样的写作更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活动 快乐写作 兴趣 素材 想象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又是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纵观小学语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行,本文总结了影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而在有效性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