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口泉六校 037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
【关键词】课改;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7-0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讲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的舞台。
1 在小学教学中为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急速发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法知晓所有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上不仅要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其个性。”而小学生的个性正处在发展阶段,可塑性大,尚未定型,但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个性差异,抓住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传统教育,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我们的课堂里,老师习惯在鸦雀无声、坐得笔直的学生面前传送知识、传达指示。老师在上面美美地唱着独角戏,却不知道学生听得有多么无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意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給予施肥、浇水和培养,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的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实效性、可控性。
2.1 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乌申斯基讲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我班学生邵亮亮,聪明、调皮,但他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我经常找他谈话,答应他的三门功课只要有一门测验时达到80分以上,我就奖励他学习用品,比如钢笔、笔记本什么的,他欣然同意。
成甜玉学习基础有点差,加上本身在学习上不愿下功夫,学习成绩比较差,可她爱好体育,我就在体育老师徐老师面前多次推荐她,2009年秋学期她作为我们亭湖小学代表队成员之一,参加盐城市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此,这个小女生变得自信起来。
……
2.2 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你就阻止不了他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没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书效果要好得多。如学习小学五年级《早》一课时,我板书时把“早”写得特别大,特别重。而文中说鲁迅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可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引导学生去找原因,学生就会积极地读课文,深入课文,找出原因。
2.3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我问:“假如海伦没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的人生还会是这样精彩吗?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泉映月》一课,正因为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这才有了享有盛誉的《二泉映月》。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典型榜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恒心,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2.4 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总有学习的好坏之分。有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完成任务速度快,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完成活动速度慢,成绩不好,这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存在差异。
只要我们教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强者。
我班学生顾剑民,基础比较差,平时不爱学习,学习进度老跟不上班上其他孩子。我常常给他“开小灶”,先抓他的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生字词开始,然后尝试背一小段课文,到整篇课文,慢慢地,他书上的东西逐渐能记住了。我再建议他平时写写日记,每篇我都帮他修改,点点滴滴地提高他读、写、说的能力。
再比如:课后练习分层设题:巩固题、提高题、发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题。这样,既避免了有能力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种种,就是课改神奇的地方,它让孩子随着自己喜欢、需要的方向去发展,表现出孩子应该有的天真和可爱,在学习中体验思考带来的成功、快乐。
课改,让孩子个性彰显!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
【关键词】课改;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7-0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讲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的舞台。
1 在小学教学中为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急速发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法知晓所有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上不仅要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其个性。”而小学生的个性正处在发展阶段,可塑性大,尚未定型,但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个性差异,抓住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传统教育,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我们的课堂里,老师习惯在鸦雀无声、坐得笔直的学生面前传送知识、传达指示。老师在上面美美地唱着独角戏,却不知道学生听得有多么无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意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給予施肥、浇水和培养,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的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实效性、可控性。
2.1 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乌申斯基讲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我班学生邵亮亮,聪明、调皮,但他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我经常找他谈话,答应他的三门功课只要有一门测验时达到80分以上,我就奖励他学习用品,比如钢笔、笔记本什么的,他欣然同意。
成甜玉学习基础有点差,加上本身在学习上不愿下功夫,学习成绩比较差,可她爱好体育,我就在体育老师徐老师面前多次推荐她,2009年秋学期她作为我们亭湖小学代表队成员之一,参加盐城市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此,这个小女生变得自信起来。
……
2.2 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你就阻止不了他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没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书效果要好得多。如学习小学五年级《早》一课时,我板书时把“早”写得特别大,特别重。而文中说鲁迅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可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引导学生去找原因,学生就会积极地读课文,深入课文,找出原因。
2.3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我问:“假如海伦没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的人生还会是这样精彩吗?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泉映月》一课,正因为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这才有了享有盛誉的《二泉映月》。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典型榜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恒心,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2.4 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总有学习的好坏之分。有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完成任务速度快,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完成活动速度慢,成绩不好,这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存在差异。
只要我们教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强者。
我班学生顾剑民,基础比较差,平时不爱学习,学习进度老跟不上班上其他孩子。我常常给他“开小灶”,先抓他的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生字词开始,然后尝试背一小段课文,到整篇课文,慢慢地,他书上的东西逐渐能记住了。我再建议他平时写写日记,每篇我都帮他修改,点点滴滴地提高他读、写、说的能力。
再比如:课后练习分层设题:巩固题、提高题、发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题。这样,既避免了有能力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种种,就是课改神奇的地方,它让孩子随着自己喜欢、需要的方向去发展,表现出孩子应该有的天真和可爱,在学习中体验思考带来的成功、快乐。
课改,让孩子个性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