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运用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的疏导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得到学生的信任,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学 教务管理 教育质量
在当前的社会中,学校的教务管理已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其中蕴含多个序列、多个层次、并且许多因素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内苦读的学子,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联系交往已经非常紧密,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已经非常的强,而当他们的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再是教师们的一两句劝告就可解决的了。
一、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心理素质
(一)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校间办学水平的竞争也是越演越烈,从而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相互之间社会地位、收入等的加大,致使教务管理人员们心理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务管理人员加强对自身的角色的准确定位,来正确的认识这些不平衡的心理因素。首先,教务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服务者,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服务于学校领导,收集整体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帮助校领导做出最适宜的决策;服务于教师,尽可能的满足教师们对教学的一切需要;服务于学生,为学生们提高一切生活上、学业上的帮助,同时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熟悉学校的教学资源的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完善的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其次,教务管理人员也是引导者,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把教务管理的工作和学生们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生活、学习的状态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疏导他们的心理矛盾,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教务管理人员也是一个协调者,教务管理人员不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人员,除了一般的管理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公共关系学、一定的学术能力等,因为他要协调管理的不只是教务工作,还有学院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维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二)正确对待各方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高校的扩招的规模更是一年甚于一年,学生的数目大幅度增加,这就造成了教师们要承担多于以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工作量,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则更甚,这给教职工造成了严重的身心负担,易带来生活的困惑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怀疑。同时,我国目前的高效分配制度改革也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为了促进竞争机制,奖优罚劣,在有些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甚至收入比达到了8:1。教务管理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基本是工作最累,但收入却最少的了。不过这些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应该面对这种问题去想办法解决它改变它。
(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加强自我的修养,保持一个开放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难题不要害怕退缩,要勇于面对,哪怕是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不纠结于细小的矛盾,不斤斤计较,勇于接受现实,泰然处之。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学会有舍有得,取舍之间就是人生智慧的升华。社会的变革总是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很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去学习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自我。
二、心理学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教务工作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解决,我们可通过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问题来进行学习。
例如,“南风效应”,这出自一则寓言,说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可以吹掉行人身上的衣服最多,北风首先发威,狂风呼啸,寒冷刺骨,结果行人纷纷裹紧大衣,而南风徐徐吹来,温暖宜人,行人反而纷纷脱掉衣服。这就是教育时一个有目标有对象的活动,对待学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避免弄巧成拙。还有一个著名的“泡菜效应”,指的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后味道都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不同的环境对人的思维、气质和素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教育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并理解学生独特的想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批评时的心理效应。例如,“超限效应”,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过多的刺激或长时间的喋喋不休,只会让人产生厌烦感从而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还有“近因效应”,指的是同样的意思的语句,排列顺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会全然不同,所有教育学生多注意以鼓励肯定的话作结尾,而避免凶恶的命令式的语句。“空白效应”的意思也有点相似,指批评学生后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避免穷追猛打,就会让学生的反抗心理没有那么尖锐,而利用他们接受。
三、建立长效心理介入机制
心理介入机制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教职工同样是重要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遭遇到心理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而一直将它埋在心里,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其影响更甚。所以,在学校建立长效的心理介入机制,例如,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定期的心理辅导课,或者在学校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无论对于教职员工,还是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都会助益颇大。
参考文献:
[1]薛思军.浅谈高效教务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2).
[2]颜廷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八种心理效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3]翟慕华.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J].山西教育,2006,(08).
[4]乐建华.高效教务管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8,(01).
[5]刑国媛.浅谈心理效应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
[6]雷水凤.高效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分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7,(01).
关键词心理学 教务管理 教育质量
在当前的社会中,学校的教务管理已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其中蕴含多个序列、多个层次、并且许多因素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内苦读的学子,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联系交往已经非常紧密,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已经非常的强,而当他们的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再是教师们的一两句劝告就可解决的了。
一、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心理素质
(一)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校间办学水平的竞争也是越演越烈,从而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相互之间社会地位、收入等的加大,致使教务管理人员们心理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务管理人员加强对自身的角色的准确定位,来正确的认识这些不平衡的心理因素。首先,教务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服务者,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服务于学校领导,收集整体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帮助校领导做出最适宜的决策;服务于教师,尽可能的满足教师们对教学的一切需要;服务于学生,为学生们提高一切生活上、学业上的帮助,同时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熟悉学校的教学资源的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完善的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其次,教务管理人员也是引导者,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把教务管理的工作和学生们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生活、学习的状态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疏导他们的心理矛盾,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教务管理人员也是一个协调者,教务管理人员不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人员,除了一般的管理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公共关系学、一定的学术能力等,因为他要协调管理的不只是教务工作,还有学院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维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二)正确对待各方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高校的扩招的规模更是一年甚于一年,学生的数目大幅度增加,这就造成了教师们要承担多于以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工作量,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则更甚,这给教职工造成了严重的身心负担,易带来生活的困惑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怀疑。同时,我国目前的高效分配制度改革也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为了促进竞争机制,奖优罚劣,在有些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甚至收入比达到了8:1。教务管理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基本是工作最累,但收入却最少的了。不过这些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应该面对这种问题去想办法解决它改变它。
(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加强自我的修养,保持一个开放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难题不要害怕退缩,要勇于面对,哪怕是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不纠结于细小的矛盾,不斤斤计较,勇于接受现实,泰然处之。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学会有舍有得,取舍之间就是人生智慧的升华。社会的变革总是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很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去学习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自我。
二、心理学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教务工作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解决,我们可通过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问题来进行学习。
例如,“南风效应”,这出自一则寓言,说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可以吹掉行人身上的衣服最多,北风首先发威,狂风呼啸,寒冷刺骨,结果行人纷纷裹紧大衣,而南风徐徐吹来,温暖宜人,行人反而纷纷脱掉衣服。这就是教育时一个有目标有对象的活动,对待学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避免弄巧成拙。还有一个著名的“泡菜效应”,指的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后味道都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不同的环境对人的思维、气质和素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教育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并理解学生独特的想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批评时的心理效应。例如,“超限效应”,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过多的刺激或长时间的喋喋不休,只会让人产生厌烦感从而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还有“近因效应”,指的是同样的意思的语句,排列顺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会全然不同,所有教育学生多注意以鼓励肯定的话作结尾,而避免凶恶的命令式的语句。“空白效应”的意思也有点相似,指批评学生后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避免穷追猛打,就会让学生的反抗心理没有那么尖锐,而利用他们接受。
三、建立长效心理介入机制
心理介入机制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教职工同样是重要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遭遇到心理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而一直将它埋在心里,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其影响更甚。所以,在学校建立长效的心理介入机制,例如,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定期的心理辅导课,或者在学校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无论对于教职员工,还是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都会助益颇大。
参考文献:
[1]薛思军.浅谈高效教务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2).
[2]颜廷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八种心理效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3]翟慕华.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J].山西教育,2006,(08).
[4]乐建华.高效教务管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8,(01).
[5]刑国媛.浅谈心理效应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
[6]雷水凤.高效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分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