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方法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il521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一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欣赏、学习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2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环节,可以让小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下,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冲击和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着更全面的认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弘扬,也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充沛。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认识世界,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人文主义情怀,使学生慢慢塑造良好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并奠定良好的品质与素养。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弘扬,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积极精神和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价值观[1]。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既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可以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提升,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断夯实与积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推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更加积极高效地开展学习,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与作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得到全面提升,也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民族复兴的脚步在不断前进,所以当前愈发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语文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其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方法,进而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应该合理利用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诗词、成语、谚语等蕴含的韵味,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2]。此外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传统文化的本意与其蕴含的基本精神,不应以自己的理解和兴趣随意变更,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地变动和调整,不应生搬硬套,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
   (二)提升重视程度,确定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提升重视程度,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这项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促使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真正地融合,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也使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只有语文教师真正重视这一工作,语文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才能够真正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其次,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结合教材中已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短期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还要和其他优秀的同仁积极沟通交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期目标。通过教育目标的明确,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坚持科学正确的前进方向。
   (三)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延展补充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人文水准的外在标志,语文本身就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精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对语文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利用,并对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进一步弘扬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去积累和欣赏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优秀的人文熏陶,深深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根据相关标准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系统归类。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可以按照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来进行分类,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主题明确下来,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渗透[3]。
   其次,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不足的,因此语文教师要适时地补充课外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成语、古代名人名言、谚语等。通过内容和主旨的不断丰富与拓展,为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此外,在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补充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中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容予以剔除,而将那些可以彰显民族精神、指明前进方向的优秀内容选取出来,并进行深入讲解和积极宣传,从而使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推行。
   (四)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促进传统文化积累
   当前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和接触是比较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近经典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积累与积淀经典传统文化,为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运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听古诗文方面的录音,让学生看教室中的古诗词挂图,或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吟诵。此外还可以组织诗文创意大赛,让学生根据诗文开展诗配画等再创作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年级间和全校范围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对古诗文有一定见解的学生。通过古诗文经典文化的日常学习和欣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不断增强,也让学生的民族意识得以增加,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等问题。通过熏陶浸染,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的学识、行为和道德得到更好的塑造。
   (五)积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也使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进度和实际效果不断提升,使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进一步积累。
   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各个小组分别指派任务,对司马光的为人、生平和成就进行研究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由每组的代表将其讨论结果汇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思想的碰撞,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全面激发,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大禹治水》时,语文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教学,运用音频、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将大禹治水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氛围下,意识到中华民族蕴含的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等优良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推动学生人格得到更好的塑造。
   (六)组织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实际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使课堂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断提升,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知识与内涵。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成语接龙活动,随机让一名学生接下教师说的成语,并指出下一名接成语学生的名字。通过相关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成语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更好的巩固与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将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目标明确下来,通过对教材蕴含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课外补充,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活动的积极开展,给学生打造出更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良好融合,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祝安顺.语文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途径:从识字到象思维——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课《天地人 你我他》为例[J].教育导刊,2020(8):44.
  [2]王海香.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C]//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
  [3]龙江.古诗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误区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8(30):77.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必修的学科之一,要想學好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使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笔者将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创新展开分析,希望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目前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是具有丰富创新意识和思维,最具活力的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小学阶段更为丰富,学习难度相较于小学阶段更大,因此出现错题的概率更大,错误资源也就更多。对于这些错误资源,如果视而不见,会使错误越积累越多,如果能够加以重视,运用错误资源来改进学生学习状况,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方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尽管现在计算机越来越多地用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非数值计算,求方程的数值解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实解方程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我们不一定知道,如天氣预报就离不开大规模方程求解。本文仅限于讨论利用计算机解一类相对简单方程的方法。  在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已熟悉一元多项式p(x)。如果式中x的最高次数是n(n是正整数),则称其为一元n次多项式。相应地,p(x)=
摘要:近几年,机器人课程已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普及,并被纳入教学大纲。相比之下,我国开展机器人教学的历史并不长,目前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机器人课程还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围绕机器人课程展开深入研究与剖析,总结出了科学可行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创新评价方式,以期使机器人课程能够更好地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机器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是教育培养的重点目标。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辅助学生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之外,更关注的是实现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而逆向思维作为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关系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养成,更是初中数学解题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因此探讨初中数学过程中关于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角度讨论有关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
摘 要:近几年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倡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这是因为分层教学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可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可围绕微课资源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有所改善。  关键词:基于微课;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不断改革,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了,现在的教学模式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