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实验设计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和教参中,没有系统的介绍。但在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中均有出现,学生得分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需向学生讲清楚以下内容:一、理清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有方可循。二、渗透有关实验理论,让学生有据可依。三、重视教材的实验性教学,变对知识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关键词】提高 实验设计 能力
  所谓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试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制定的一套研究方案。这在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和各省单独命题理综生物试卷中均有出现,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可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策略。
  一、理清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有方可循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4.预期结果;5.实验操作;6.观察和收集数据;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8.交流反思。
  二、渗透有关实验理论,让学生有据可依
  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是对照实验的设置,对照实验的核心又在于变量的确定。因此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有关实验设计理论和对照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变量理论及其教学。变量指实验中特定的因素和条件,一般包括四种;①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设定的因素和条件。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即自变量为原因,因变量为结果,二者为因果关系。②控制变量和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影响实验变化的因素和条件。干扰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控制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所以干扰变量会对因变量起干扰作用。在教学中可渗透变量理论教学,如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温度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过程中,可边演示实验边讲解,并指出该实验中人为设定的低温(加冰水)、适温(37度水浴)、高温(加沸水)条件就是自变量。随着温度的改变,酶的活性也在改变,使反应结果发生改变,这就是因变量。而该实验的PH值、酶的浓度等是控制变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产生干扰变量。所以实验中应尽量平衡控制变量,即使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一致,尽量减小干扰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然后向学生提问:“PH值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各变量该如何确定?并让学生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变量理论的实质,进一步指导实验的设计。
  2.对照实验理论的内容及教学。设置对照的目的在于排除控制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即平衡干扰变量,使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由于控制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是相同的,所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就可以认定为来自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一般情况下,不设对照组而只有实验组的实验是没有意义的。
  对照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空白对照,指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条件。如在“验证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中,向甲试管加入稀唾液,再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一起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则甲为实验组,乙为空白对照组。②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一般单组实验就进行自身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中,在向临时装片加入蔗糖溶液之前为对照组,加入蔗糖溶液之后为实验组。自身对照的关键是要观察实验处理前后材料的变化。③相互对照,不专设对照组,而是把几个实验进行相互对照。如“验证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实验中,用配制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蕃茄和水稻,最后检测两组实验培养液中的元素变化。这两组实验就是相互对照。④条件对照,虽给实验材料某种处理,但也是为了对照,目的是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影响”实验中,甲组:饲喂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丙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中丙组为空白对照,而乙组为条件对照。
  三、重视教材的实验性教学,变对知识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让学生对知识本身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记忆的“结论式”教学,变为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式”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上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可供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如第二章“酶的作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第四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等结论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得出。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渗透有关经典科学知识的的发现史,让学生受到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一些巧妙思维和方法的启迪,在他们的探索精神中受熏陶,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这样有益于学生探索性实验思维的培养和科研品质的发展。
  总之,通过学生实验设计方法、步骤和实验理论的介绍,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后。学生和以前相比,无论在平时的学习中和各种考试中,都反映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显著,他们设计实验方案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也有较大提高,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古蔺县古蔺中学)
其他文献
2009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在经过一番平稳而求新的“弯道超越”后,好评如潮,可谓“绿水波平花烂漫”。当我们回望2009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的试卷特点时,多少可以窥见到2010年的命题方向,这也为2010年高考语文提供复习的思路和策略。  特点一:2009年安徽卷着力体现时代鲜明色彩,悉心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试卷中各类材料背景涉及到2008-2009年间主要事件:改革开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含蓄性,造成了中国诗歌讲究意象、内蕴深沉的特点。这一方面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美感,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困难。其实,表意的隐蔽性很多时候是通过双关的修辞来完成,能抓住双关的基本规律,很多诗歌的内蕴就能够迎刃而“解”。  从分析的方法和角度来看,双关在诗歌中往往可以体现为这样几种类型:    一、读:谐音比喻    最为人熟知的要算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随着江苏省“五项严规”的坚定执行,我们的教学回到了常态,这是一个可喜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学生却不会充分利用时间自主学习。加之课时大大缩减,时间赛黄金,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已经没有时间,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写好作业评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物理教学按照内容不同可分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管是哪种课型,课程结束后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加以巩固,而作业批改中的评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回归语文教学本色,首先要以语言为核心,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一是咬文嚼字,发现“言外之意”,训练学生思辨的功夫。如“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是拟声词,用在句中含义颇丰:一是突出织女紧张繁忙而艰辛的劳动;二是动作熟练,忙而不乱,技术娴熟;三是突出了织女的心理,她想尽快完成任务与牛郎见面,因而加班加点,提高劳动的强度与工作的效率。四是利用“札札”这一组重复单调的声响,衬
在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那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激发各自的情感。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谁抓住了情感教学,谁就技高一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些感受。    一、关注学生主观情感,诱发学生的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激发、维持、强化人的认知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效率。
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使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就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4月24日,航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游客正在参观。4月24日,航拍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4月24日,航拍游客在葉坪革命旧址群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参观。  近日,有“共和国的摇篮”之称的江西省瑞金市红色旅游正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当地参观游览。(刘力鑫 摄)
笔者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一课时,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两兄弟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现就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写成文字,总结如下。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老师为了所谓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由“导演”迅速变成“制片”,于是乎语文课变成音乐课、美术课、表演课……学生在课堂上无论生成什么,老师都一股脑儿给予充分的肯定。  其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在备宇宙的三
【内容摘要】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物理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优势,其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在课本学习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在信息库阅读过程中感悟生命教育,在物理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外活动中感悟生命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正如嫩绿挺拔的小树,在不断成长。可是一些鲜花却过早凋谢,一些绿树却过早折断,他们人生美好的蓝图就
面对现今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大课题。只有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但是对于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文,却大多存在着畏难、懈怠、厌恶的情绪,他们总觉得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