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可以做(玩)出来的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v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获取知识最原始的本能是好奇心,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那知识的获取完全被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削弱甚至消失,“后遗症”是很严重的。
  如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自己获取知识,这是教师技巧所在,因此注重学生的“亲历性”,落实学生个体的参与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案例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这一教学内容,是题型变化较多的一个内容,尤其在等积变换的教学中,教师较多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实验操作法:如教师一人演示物体放入水缸和拿出水缸后水面的位置变化情况,或学生动手按教师的要求操作,做出观察结果,然后进入教学主题。学生虽也学得轻松,但投入性、参与度却是不足的,就像画家画画要留白,教师在教学时不留一些回味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对知识的探索中去,那我们学生的创造力是无从培养的,鉴于此,本人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提供相应实验器材如:玻璃缸、水、大团橡皮泥等,同時布置以下学习任务:
  (一)出示一组长方体、正方体,要求学生算出它们的体积。
  (二)要求实验小组往长方体玻璃缸中倒入一些水,要求学生算出缸里水的体积。
  (三)交给实验小组一塑料袋的水,要求学生算出塑料袋里水的体积。
  学生们觉得我有些小看他们了,颇有些不耐烦地将水倒入长方体玻璃缸中,用刚才的方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此时火候已到,进入最关键的一个层次。
  (四)给实验小组一大团橡皮泥,要求学生算出这团不规则的橡皮泥的体积。
  ……
  学生中产生了一些小小的骚动和议论声,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加了一句:“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今天的本领你们就学会了。”
  接着我要求他们分组操作,寻求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带着将之解决的欲望开始了他们的“释疑”过程。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想出了将橡皮泥改变“形象”(长方体或正方体);将橡皮泥放入装满水的缸中,放入未盛满水的缸中,从水缸中取出橡皮泥等方法,当然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不科学的想法,反正是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我就将这些答案逐一分析,哪些方法合适,哪些不合适,哪些带有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特高,个个都投入到探索中去。
  以上教学过程试图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状态出发,作为教师,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案例二
  二年级教材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虽然教材上相应配套有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的模块,但我认为这点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设计了师生共同数花生米的活动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人及每组发给若干一次性杯子及剪成大口的可乐瓶(2升装)。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环节:
  要求每人数出100粒花生米。让学生观察100粒花生米有多少?
  要求学生将小组的500粒花生米倒入大可乐瓶,并提出问题,每组要得到1000粒,还需数几粒?(学生迫不及待地叫道,每人再数100粒,并立即行动起来,不一会儿,6个小组都完成了1000粒的任务。)再次让学生观察1000粒花生米有多少。
  要求学生将每组的1000粒花生米倒入老师的马夹袋中,问全班要得到10000粒,还需数几粒?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再让一个学生上来拎一拎,10000粒花生米有多重?
  虽然这个活动只是一个简单的数花生米,但是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动手动脑动口,掌握了本领。这个活动既把一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实际化,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而学生的合作意识正是二期课改提出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
  1.设问生疑,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是在不断产生疑问下进行的,从产生疑问到获得答案就是一个发现过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2.诱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
  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案例一中的橡皮泥和水等实验材料对学生来说既是学具又是感兴趣的玩具,他们的探究过程又完完全全是一个玩的过程。
  4.反思探索过程,体验成功情感
  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语文文本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无限的美,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并引导他们去领悟、去鉴赏、去学习、去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一、基于文本,感悟意境美  我们在读一首古诗时,往往眼前会出现一个画面,这就是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会想到这样一个鲜明生动的画面: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烟雾弥漫,远远望去,一
摘 要:笔者于2016年6月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接触到了由美国密歇根大学陈蔚云教授带来的技能主题取向(Skill Theme)课程模式。本文在总结陈蔚云教授展示课流程的基础上,对技能主题取向(Skill Theme)课程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该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启示:即改变固有的技能教学思路,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摘 要: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化使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要尽快与传统的角色分离,更新教育观念,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出发,重新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及角色定位。对过去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以形成符合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音乐教学观;教师角色定位;转变  21世纪教育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随着音乐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增加学生的信息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适应了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
摘 要: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对理解文学作品内涵的作用毋庸置疑,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次要人物也不可忽视,对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角色;小演员;柳妈  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中,我们往往会在主角身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忽略了对配角的鉴赏,而在艺术创作当中,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任何角色我们都不能低估了它的分量。《祝福》中的配角柳妈,用的笔墨不多,但是写得
关键词:西苑学区;体育学科;展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1-0073-01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学区的体育教学工作一直秉持着科研引领、扎根课堂、注重实效的原则,2013年,学区11所学校有幸参加了《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的相关子课题研究工作。两年来,各校体育教师在专家引领下,立足课堂,积极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音乐课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生的喜爱,因为音乐课上他们能够尽情地演唱和快乐地创编。因为他们的创作不像在语文数学上有局限,而是自己思维的完全呈现。那么在音乐课上,怎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力发挥到最佳,怎样让学生在“三学”(遂州外国语小学校课改教学模式“三学一论坛”,正面思考、反面质疑、合作学习和论坛展示)当中完成思维、质疑环节的目标呢?  要让学生能够思维发散,很好地进行课堂的思维和合作,就要有良好的课堂评价
摘 要:一件与体育教学课有关的安全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对学生信任的尴尬,引发了我们对学生尊重教育的思考,通过对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教育事件本身的分析,指出具有教育责任的体育教师理应突破体育学科教学的局域性,在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用自己的智慧在尊重、信任与怀疑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关联,才能让信任与尊重教育体现出真实的价值。  关键词:尊重与信任;教学事件;学生特点;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教师应从激发兴趣、学会积累、感悟生活、勤于练笔、精炼语句五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作文,学会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他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生活,找到写作的活水之源,从而达到提升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现状分析;探究性学习;运用  写作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任入手,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也表达,激励学生
和煦的四月,暖风习习,阳光明媚,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安排下,黄陂中心小学“黄荆杯”青年优质课大赛在开学第九周热烈地举行了。这是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是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摇篮,作为评委的我尽情欣赏了年轻教师的风采。我为他们高兴,为他们祝贺,为他们兴奋,更为学校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年轻有为的教师由衷地感到自豪,为学生感到庆幸。  听着这些年轻教师的课,让我反思,让我畅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