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大样本、长程纵向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研究确认不良环境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开始揭示环境因素如何对人格体系产生长期和稳定的不利影响而导致罹患风险增加,即从不良环境到反社会人格障碍长期作用的可能机制—生物学改变,并开始弥合对环境和基因的割裂看待,发现环境和遗传之间的双向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暴力犯罪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例如,对暴力犯罪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及再犯罪的各项特征等都已有大样本、较成熟的研究结果[1-2].对于暴力犯罪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最终是要服务于应用,探讨如何才能减少或预防犯罪和再犯罪.目前,国内外对减少犯罪的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不多.虽然有研究[3]指出,针对暴力犯罪人员的特点,充分结合其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其进行不良人格的矫治
目的 探讨军人不同年代适应不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MMMS),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对30年间陆海空军10883名官兵的适应不良进行测评,以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 不同年代的行为问题[(2.79±2.96)分,(3.42±2.98)分和(2.85±2.93)分]、情绪障碍[(1.50±1.47)分,(1.76±1.50)分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方便取样的原则,采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某三甲医院10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及乐观得分分别为[(3.73±0.58)分,(3.59±0.60)分,(3.81±0.49)分,(3.70±0.32)分],均在中点以上,各维度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职业倾向的相关关系,揭示影响大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取的原则,对江西省三所高校文、理、医类专业学生501人,施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SCL-90测试和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采用LISREL8.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t值检验.结果 (1)大学生选择职业类型的比例分别为
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研究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对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研究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Richard Christie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谋略与日常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用以描述为达目的,缺乏对常规道德的关心,不惜使用欺诈手段来操纵别7人的行为.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进入人格心理学范畴.本文以梳理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及其相关研究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