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的生产概况,并对其科研概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籽用西葫芦产业迅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籽用西葫芦;科研;产业;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6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10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西葫芦籽的食用价值正逐步得到人们认可,已成为休闲、营养、保健的重要食品之一。籽用西葫芦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研究在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研发的西葫芦籽油、休闲炒货、西葫芦条等初试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生产概况
  白城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半干旱特殊农业生态区,具有发展籽用西葫芦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近年来,国内籽用西葫芦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生产的起步和发展。2009年生产上开始试种获得成功。2010年种植面积开始扩大,至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1 600 hm2以上,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2 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科研概况
  2.1 育种研究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是吉林省西北部半干旱特殊生态区唯一一所从事农作物育种的单位,于2007年开展籽用西葫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
  2.1.1 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对优异性状材料进行分离、提纯,结合抗性筛选,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选育优良杂交组合,经试验、示范、审定,推广优良品种。
  2.1.2 引种试验。筛选适合白城市种植的籽用西葫芦品种。
  2.1.3 研究成果。“籽用西葫芦引种及品种选育”项目于2013年通过市科技局鉴定。筛选出2个适宜在白城地区种植的籽用西葫芦杂交种;选育的白籽1号籽用西葫芦杂交种,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16年完成的“籽用西葫芦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并成功申报了吉林省科技成果。
  2.2 栽培技术研究
  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和技术研究,现已总结出适宜在白城市推广的籽用西葫芦稳产、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栽培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品种选择、播前种子处理、籽用西葫芦生长发育适宜土壤、吸肥、吸水规律等。为了生产出安全绿色食品,施肥遵循的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1]。按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白城市十年九旱,春季干燥多风,难抓全苗。遇特殊年份,西葫芦开花期雨水大,结实少,烂瓜,造成减产。为了保墒抓全苗、抗旱、防涝、 防烂瓜、保结实,采用地膜覆盖、大垄双行、高垄栽培等技术确保稳产高产,并采取放养蜜蜂及人工辅助授粉等方法来提高结实率[2]。针对近2年雨水异常,在籽用西葫芦开花期阴雨连绵,致使西葫芦结实率低的问题,除了上述技术,还采取大棚育苗移栽的办法使籽用西葫芦开花期提前,避开降雨集中的时期,以确保授粉结实不受或少受雨水影响。这些栽培技术措施在籽用西葫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使农民种植籽用西葫芦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也为籽用西葫芦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3 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几年的籽用西葫芦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研究,對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生产中发生的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病毒病、细菌性缘枯病、蚜虫等所有病虫害都能进行有效的防控[3]。并总结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原则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态防控、生物防控,辅助使用化学防控”。通过选用抗性强的品种,深耕翻、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实行大垄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改善和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籽用西葫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4]。化学药剂防控原则是“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稳产和生产出安全、绿色、有机食品提供保障。
  2.4 加工技术研究
  白城市籽用西葫芦种植时间比较短,加工技术刚刚起步。加工企业只有1家,年加工能力1万 t。加工技术是将西葫芦籽清选,脱壳后,将炒货或直接将籽仁以一定的数量进行真空包装,远销到西欧市场。极少部分是在一些分散的小作坊加工成不同风味的炒货,作为休闲食品在本地销售。2013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出西葫芦籽油冷榨技术,并研发出适宜大众口味的休闲炒货,并利用其附产品瓜瓢加工出西葫芦条。
  3 籽用西葫芦产业发展前景
  3.1 自然条件优越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半干旱特殊农业生态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这里的土壤、水质、空气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生态基础条件。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籽用西葫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3.2 充分利用中低产田
  白城市耕地面积较大、中低产田面积较多,比例较大,籽用西葫芦根系强大,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中低产田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而且投入成本较低,效益相对较高。
  3.3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对西葫芦籽消费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及乡村扩展,需求量日益增加。国际市场对籽用西葫芦加工产品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白城市籽用西葫芦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4 参考文献
  [1] 刘金财,王凤龙.吉林省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业信息,2015(19):31.
  [2] 陶玲,孔祥伟.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1(2):34-35.
  [3] 刘康德,徐吉伟,刘世伟.民勤县籽用西葫芦垄膜沟灌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5(6):87-88.
  [4] 张文君,方向前,王瑞荣,等.桦甸市退耕还林地套种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79.
其他文献
摘要 竹篙薯是一种经济和蔬菜兼用作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在泰和县种植历史悠久,是一种上等薯圩科作物。从大田准备、育苗、移栽定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竹篙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竹篙薯;高产;栽培技术;江西泰和  中图分类号 S539.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73-01  竹篙薯属于薯圩科,山药
摘要 以辽宁滨海稻区高产水稻盐粳933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分析了氮素运筹对辽宁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增加基蘖肥,可提高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对于中、低氮水平,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从不同的施氮比例来看,当基蘖肥∶穗粒肥为8∶2时,高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高,主要以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获得高产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0%氰氟草酯乳油的使用技术及安全性。结果表明:10%氰氟草酯乳油对水稻非常安全;在马唐二至五叶期用药的10%恶唑酰草胺乳油180 mL/hm2、10%氰氟草酯乳油300 mL/hm2、10%氰氟草酯乳油450 mL/hm2 3个处理对马唐、稗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为99.6%~100.0%;马唐2~3叶时上水层淹4 d,淹杀效果为80%。技术建议:马唐3叶以下用10%氰氟草酯
摘要 按照叶艺国兰的分类对线艺兰、斑艺类、水晶艺类、叶蝶艺类4个大类分类描述。其叶艺及其对应花艺的表现性状反映兰科植物“花叶同源”这一现象,分析不同艺态的叶艺兰花具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机理。  关键词 国兰;叶艺;花艺;表现类型;表现关系;成因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52-02  1 叶艺国兰概述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我国
摘要 吉绿10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5年从田间外引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选取变异株,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有限结荚习性,直立型,生育期86.0 d。植株繁茂性好、抗叶部病害,抗旱性强、商品品质优良、产量高。201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审定。  关键词 绿豆;吉绿10号;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
摘要 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介绍了茎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34-01  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其发生程度重、危害大,常规防治以化学农药防治為主,防效不理想,要通过采取加强栽培管理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摘要 对粉葛的病害和虫害的症状、病原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田间实际调查恩施地区粉葛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粉葛虫害——红头豆芫菁,并对粉葛红头豆芫菁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粉葛病虫害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粉葛;病虫害;防治措施;红头豆芫菁  中图分类号 S43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3
摘要 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以12.5%氟环唑450 mL/hm2和30%苯甲·丙环唑300 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4.28%、85.01%;水稻产量表现相当,分别达到8 800、8 200 kg/hm2。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可将二者交替使用。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12.5%氟环唑;30%苯甲·丙环唑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摘要 根据多年田间观察和监测结果,利用历期预测法和物候预测法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了苹果蠹蛾2代幼虫的防治适期,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苹果蠹蛾;防治适期;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69-01  苹果蠹蛾(Grapholitha pomonella(L.))属鳞翅目,卷叶
摘要 介绍了自然水体中铬污染治理研究進展,讨论了各自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对工程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自然水体;铬污染;修复技术;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77-02  Abstract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chromium 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