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计算机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截止到1985年,出现了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神经计算机。其特点是可以实现分布式联想记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和动物的学习功能。但作为计算机核心元件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已达到理论极限,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科研所遇到的大量数据时,现有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能力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学家对人脑、神经元和感受器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精力,以期研制出可以模拟人脑思维、低耗、高效的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开始着手研制第六代计算机即生物计算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有信息”或“无信息”。于是,科学家设想:假若有机物的分子也具有这种“开”和“关”的功能。那岂不可以把它们作为计算机的基本构件,从而造出“有机物计算机”吗?后来有科学家发现,一些半醌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具备“开”和“关”2种电态功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开关。科学家们还进一步发现,蛋白质分子中的氢也具备“开”和“关”2种电态功能,因而也可以把一个蛋白质分子当成一个开关。这一系列发现激起了科学家们研制生物电子元件的灵感,相继有一些简单的生物元件问世,如生物开关元件、生物记忆元件等。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用半醌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或蛋白质的分子作元件,就能制造出“半醌型”或“蛋白质型”的计算机。由于有机物分子总是存在于生物体内,所以人们把这种有机物计算机称作“生物计算机”或“分子计算机”。
  由有机物分子作为开关元件而构成的生物计算机,具有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
  首先是密集度高。由于DNA生物电子元件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很多,而且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5个数量级,因此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如体积为1m的立方。的液体生物计算机,存储的信息比世界上所有计算机存储的信息总和还要多,而分子集成电路的密集度可以达到现有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0万倍。
  其次是速度快。分子逻辑元件的开关速度比目前的硅半导体逻辑元件开关速度高出1000倍以上。如果让几万亿个DNA分子在某种酶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就能使生物计算机同时运行几十亿次,这就意味着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快十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
  此外,它的可靠性高。由生物分子构成的分子集成电路(生物芯片)也同一般的生物体一样,具有“自我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即便这种芯片出了点故障也无关大局,它能够慢慢地自动恢复过来,达到“自我修复”。所以,这种生物计算机的可靠性非常高,经久耐用,具有“半永久性”。这对于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后,由于蛋白质分子能够自我组合,再生新的微型电路,使得生物计算机具有生物体的一些特点,比如能发挥生物本身的调节机能,自动修复芯片发生的故障,还能模仿人脑的思考机制。
  目前,生物计算机仅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如何,DNA计算机的提出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用算法的观念研究生命,并向众多领域提出了挑战。,要想真正进入实用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科学家更多的艰辛探索。但是,生物计算机可能要改变计算机的未来,在病理学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以及其他领域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界处理问题的方式为模型的计算机。目前主要有: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等几种类型。
其他文献
核心概念是学科内容中心的概念性知识,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学科核心概念包含了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是学生理解生物学科内容的关键。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可以使碎片化的知识形成整体,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生物的學习过程中,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强调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反复记忆,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核心
猜想是创新的开始.是创造的源泉.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来猜想一条未知的结论.这就是新知识形成的最初形态.同学们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吧,这个猜想曾是数学史上的一个谜团。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曾把它的证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
近似数的精确度可以表示一个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是学习近似数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不同形式的近似数,其精确度的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归类例析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要点回顾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____ 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杯系,水平的数轴称为_____轴或_____轴,习惯上取向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____轴或____轴,取向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同学们在求角度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否则极易出错。  同学们在求角度时,由于有些题目没有直接给出图形而导致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周全,所以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下面通过两例说明,希望同学们学习时能引以为戒。  责任编辑:胡云志
摘 要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节中,采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拓展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
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复习得如何?让我们一起看看邱文奇同学的复习方法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交都反映了两个角之间特殊的数量关系,学好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学习角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一、理解定义  1.定义。(1)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定义的特征。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关系,仅有一个角不
人们对数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扩充的.从有理数到实数,是这个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中国成语说,不要班门弄斧。我的看法是,弄斧必到班门。找上班门去弄斧(献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