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们心灵之窗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少家长为孩子的习作而烦恼,教师要经常开展家长、学生、老师间进行互动的循环日记之“爱的桥梁”的活动,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为其写作增添素材。
  关键词: 循环日记 爱的桥梁 评价 激励 沟通
  一次家长会让我有所触动。家长会快结束时,不少家长围在我周围询问:“老师,孩子的作文该怎么办呢?每次见您给孩子改作文改得很辛苦,但孩子却不会自己改。对写作文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并能激发他们把作文写得更好呢?”有些家长说:“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根本不跟你沟通,你希望他能抓住中心写,他却认为自己中心明确,有时为了写作文的事几乎吵起来。”
  看着家长无助的眼神,我思考着: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都宠着,觉得满足了孩子的物质欲望就可以了,很少和孩子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育离不开沟通,家庭教育更离不开沟通。只有在两代人的心灵上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心灵之间的相通,家庭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责任,还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和家长沟通,和孩子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育人过程中缺一不可的环节。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三方缺乏沟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循环日记”的文章,文章大概介绍了“循环日记”的概念、做法和作用,就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同学按习作水平、兴趣爱好等搭配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由本组同学在合作中轮流完成日记的一种反复循环的习作练习。这让我大受启发:是呀,平常让孩子们写周记,都是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每周一次,老师批改完,孩子就把本子塞进书包,有心的家长会看看,没空的家长是不会去瞧的,更别说别的同学了,下课都赶着玩儿,哪有空看同学的周记呢?如果能借助循环日记打开孩子的心扉,和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并且愛上写作,根据老师教给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自改或者修改同学的作文,那不就解决了之前的困惑吗?
  首先我把班上的学生按好、中、差程度五人为一组,分成九组;然后选出有责任心、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并且定期培训组长,告诉他们要给自己组起“组名”,并安排组员写日记的时间,监督组员按时写好日记并自改日记,组长还可以对组员的日记做出评价;最后发校讯告知家长请家长参与这个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希望家长在孩子写完循环日记后不要只签个名,要给孩子的日记写评语,同时评价同组其他学生写的日记。
  有了沟通及评价的渠道,如何才能让孩子打开心扉,喜欢写作,并能自觉地修改文章呢?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内容不限,情感尽情发挥。
  循环日记不规定内容,让学生尽情发挥,许多学生能情不自禁地倾诉自己心中的秘密,迸发心曲,做到文思泉涌。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翻开循环日记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袒露自己的心思,期待同情和理解。如小宁的《月亮》中有这样的话:“想到这儿,就想到一句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家乡的外婆,您还好吗?我真希望能回家看您啊!”又如小宁的《思念》:“每一天,都是我一个人回家,看着同学和家人牵手回家的情景,我有说不出的悲伤,真怀念以前的生活啊……”虽然只是四年级的孩子,但懂得把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小宁的妈妈在文章后面写道:“我看了这篇日记,心里有些隐隐作痛,宁宁这么伤心,可能妈妈没有很细致地照顾你,但妈妈真的是很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做出了回应,老师写道:“看不出平时大大咧咧的小宁也有悲伤的时候,看来你长大了,你慢慢就会明白,人的成长一定充满着快乐与忧愁。快乐点,小宁。”同学写道:“你把你的悲伤和对外婆的思念写得非常突出。另外,困难会使你自立,你不能屈服,一定要挑战困难。加油!”就是这样朴实又充满真情的反馈让小宁充满快乐,也让孩子们的心、家长的心和老师的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二、定期评价,注重学生自改能力培养。
  “循环日记”产生后,每一个学生的日记都要给同组同学“审阅”,还要接受同学的评价,然后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在竞争中,孩子们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这应该就是“循环日记”能够收到孩子、家长、老师喜爱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回应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这篇文章从构思到动笔写草稿,修改,抄写,断断续续花了好多时间……”“小夏对待循环日记的态度很认真,知道周一轮到他写第二次,早早就在留心观察,选择题材,最后周日傍晚学琴回家,才最终确定把这个偶然的发现写下来……”有些孩子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如小玮,每一次轮到她写循环日记,总是先打好草稿,在草稿上认真修改后才把日记抄到本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我和家长都发觉喜欢写错别字的她错别字少了,文章通顺流畅。她因为认真还被同学们选为循环日记的小组长。
  三、注重激励,鼓励学生写得更好。
  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觉得通过这本循环日记把他们和孩子的心拉近了。有的家长说:“这是我们从循环日记中第一次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文,感觉很新鲜,大家写得都很不错,真情流露,字体端正,家长和老师都给予了鼓励,看来这种循环方式很有好处……”有的家长说:“看着孩子们的日记,心里由衷地喜欢,好像看着他们正睁着大大的眼睛,不停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转动着小脑袋,发出令我意想不到的感慨……”
  家长和老师在评语中鼓励孩子的话语正是激励孩子喜欢写循环日记,喜欢学习的源头。班中的小豪是个内向的孩子,学习不怎么用心,四年级开展了“爱的桥梁”这项活动,这个孩子产生了质的飞跃。妈妈在评语中说道:小豪今次作文,所花时间比上次减少,字体也端正许多。只要用心做每一件事,相信你也会很棒的!老师也赞赏孩子的日记:看到小豪写的日记,我很高兴,正如妈妈所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觉得小豪还是很棒的,虽然生病,但坚持写循环日记,为自己组争光。不管质量如何,有这种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样不断地鼓励,小豪的学习信心树立起来了。   这是写在循环日记上的一封来自孩子的感谢信:“感谢小雨的妈妈,您的评语真好,让我又增多了一些经验,以后您要多给我一些意见,表扬也好,批评也好,都能让我吸取更多的经验……总之,谢谢您!(我也要谢谢曾老师。)”在感谢话语的后面还有小雨妈妈的回应:“小鹏,你的感谢与曾老师的评语都让我非常感动!你不但是上进的孩子,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我为你自豪!”
  四、同学间经常交流,激发彼此努力向前
  同学间的交流也是孩子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今天回家时孩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表扬他自从跟小夏一组后写作有进步,接下来亢奋的心情直至完成写作后才渐渐消去。呵呵,真是一支强心针啊……”小海评价小夏的文章:“我真幸运,和你这篇文章的题材一样,也是写花城广场!你能把去目的地的过程写得很具体。用了许多好词好句,还使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子丰的评语:“班长,你的脑袋真特别,一写就是两页多,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在子丰评价后,班长写完循环日记,他爸爸是这样描述孩子受到的鼓励的:“大概是子丰同学的评语惹的祸,小夏第三篇循环日记越写越起劲。今天晚上竟然不打草稿,一气呵成,从8时到11时,洋洋洒洒写了5页多纸,把每天晚上固定课——练琴时间都搭上了,最后还忍不住写下了:长,长,真长;累,累,够累;困,困,好困这样的写后感作为结束语……”
  五、加强沟通,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的评价也是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循环日记”不像作文批改,而是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表达情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因此我们评价学生日记时很少注意行文格式,是否規范,而把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总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循环日记”打开了孩子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为孩子构建一个“心灵的家园”,在家长、老师、孩子间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程家珍.循环日记:个性化习作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2012(20).
  [2]朱玉萍.风景这边独好——循环日记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J].写作(上旬刊),2015(05).
  [3]王爱华.浅谈“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J].科教园地,2011(0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一直备受关注。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农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积极实践育人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了“专业实践育人”、“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社會实践育人”三个维度相结合的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实践育人 “三维一体”  实践育人是高等院
摘 要: 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是学生在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古典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诗歌语言品悟诗心,感悟诗歌的格调及内涵。在古典诗歌单元教学中设计涵咏悟诗心、缘情索志趣、浸润理脉络和凝神品立意四个环节,通过诵读涵泳感悟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语文素养 人文情怀 古典诗歌单元教学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古典诗歌单元必修篇目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教育体系完善、重视通识教育、招生就业并重、建设智慧校园等方面,分析台湾地区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台湾景文大学运用契合式课程,服务教学和就业;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优于大陆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并从推广契合式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高职院校多项管理系统降低办学成本等方面,探讨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 通识教育 契合式课程  1.
摘 要: 《看不见的客人》运用多层叙事的方式,将车祸真相和密室殺人的真相层层道来,作恶者原形毕露。故事情节设置多处反转,在声画结合中暗潮汹涌,受众在获得视觉满足的同时明了电影主题——痛苦需要拯救,正义终将到来。  关键词: 《看不见的客人》 多层叙述 声画结合 主题探讨  在世界电影史中,将多层叙述方式运用得比较经典的电影莫过于黑泽明的《罗生门》,对同一件事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讲述,在层层讲述中剖
摘 要: 作文是高考的重头戏。作文的优劣反映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高考的成功与失败。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为什么要修改,更要讓学生掌握作文如何改;作文评价目标要明确,方式要多样,且要以肯定为主。教师唯有重视作文修改与评价,才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达到新高度,获得作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修改 评价  高考虽不是一文定终身,但作文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占40%的比例。作文的优劣
摘 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学生党支部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学生党员的新路子。围绕“打造基层党员发展管理特色品牌”的目标,该支部通过开展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培育并打造出“五位一体”的支部品牌文化。“五位一体”支部文化对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它是新时代下推进外国语学院党建工作、全方位发展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模
摘 要: 作为学校内部质量从“管理”到“治理”的关键环节,教学治理策略改进是保障各教育主体参与权益,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实施情感教学、支持型教学、包容型教学等有效教学策略,可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彰显各教育主体“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促使各教育阶段教学治理结构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理论的指导下,阐释各种教学治理策略的缘起、优势、劣势及适用范围,可为
摘 要: “四个伟大”的提出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指导。“四个伟大”有利于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四个伟大”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关键词: “四个伟大” 新时代 党性 党情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专门针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把十八大以来党努力开展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与部署,概括总
摘 要: 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极大地影响英语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其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实践及讨论,提出一套适合英语学习能力不足者的能力提升策略。该策略结合线上及线下培训,可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解决大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学习能力 线上及线下培训 能力提升  随着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学生中心学习”模式,这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出了
摘 要: 曹禺的处女作《雷雨》是他献给世人的第一首“生命诗”,这部剧作最突出的特征是自始至终透露出来的宿命意识。这种宿命意识来源于曹禺的知识结构、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创作论,表现为血亲关系乱伦酿成的悲剧故事,强化了命运悲剧,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 曹禺 宿命意识 命运悲剧  《雷雨》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它在一天之内集中描写两个家庭历时三十多年的爱恨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