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把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家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农家出身的郭永怀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37岁就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他所学的专业横跨了导弹、核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来报效祖国。在青海“两弹”研制基地,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永怀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人们将永远缅怀这位科学领域的英雄。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天资聪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41年,他赴美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得意弟子。他与一起学习的钱学森成为莫逆之交。二人合作发表了震惊世界的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师兄钱学森商议,决定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国家效力。美国政府对他的回国行动百般阻挠,说他可能会带走涉及美国国家机密的数据材料,并以优厚的物质条件引诱他留在美国。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在学院的一次聚会上,郭永怀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手稿和讲义,一页一页撕下扔进炭火堆。
  1956年,郭永怀一家动身回国。他们受到了国家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和他的家人。

  1960年,苏联政府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桓武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1年7月,郭永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海“两弹”研制基地的条件异常艰苦。海拔3 800多米的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试验现场寸草不生。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试验。由于缺氧和营养不良,他满头白发,异常苍老。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他却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有时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外去搅拌炸药。他提出的“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欢呼雀跃,现场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累得瘫坐在地上。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组重要的数据,他要连夜把这个发现带回北京,进行验算核实。
  即将降落在首都机场的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剧烈地抖动起来,机上的人员惊慌失措。郭永怀叮嘱警卫员一定要保护好装有重要数据资料的公文包。
  飞机最终坠毁在距机场不远的农田里。救援人员发现郭永怀与警卫员两人的遗体紧紧地搂抱在一起,遗体被分开后,怀中赫然出现了那个重要的公文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珍贵的资料。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兩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人们建造了一座纪念亭,上面镌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祖国和人民永远缅怀这位科学界的英雄。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空巢青年”群体逐渐壮大。他们中既有因工作需要而享受独居者,亦有利用空巢期自我认识与奋斗的有志之士,也不乏以“空巢”为借口妄图“隐逸”之人。在我看来,第二类“空巢青年”值得赞赏,因为他们于“空巢”中锤炼自我,以青春书写时代华章。  青年于空巢中认识自我,为时代增添了思想之微光。空巢中没有外界喧嚣的干扰,是静心沉潜、剖析自我的绝佳空间。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
我偶尔会想起阿飞。  之前我在南方一所县重点高中读书,那里的校规比当地其他几所高中都严格,禁止的事情林林总总,能填满一本小册子。生活寡淡无味,但寡淡下又隐藏着一些凌云壮志。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巾掺杂了梦想与期待,嚼透了,似乎也能嚼出甜来。  高二分班时我上了文科重点班。  于是,我有了新同桌,她叫陈飞,我叫她阿飞。我们这里说一个人不着调,就说那人是泼皮阿飞。我这么叫她有几分揶揄的意思。  阿飞的确不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报告会上发言。下面我来谈谈我心中的古代神话。(开篇直接点出演讲对象和演讲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都具有共通性。纵使有难以跨越的地理障碍,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依然不约而同地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神话。有人认为神话的创造源于人类对原始神灵力量与未知的崇拜与恐惧,也有人认为神话仅仅是供人们娱乐的故事。但我认为,归根结底,神话实为“人话”,是属于人类自己的
我是比较喜欢写作文的,用文字表达情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一多半。写议论文离不开素材。素材积累是有技巧的,不要什么都记,弄厚厚的几本,要浓缩,要精华,挑经典,分类整理。引用的名言既不能太普通,张口就只有李白、杜甫、司马迁,也不能太小众,写一堆阅卷老师看不懂的“火星文”。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宫崎骏、林徽因、木心等人的名言,在介绍人物时可以加上重要的头衔等修饰语。比如引用尼采的话时,说“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通过说理未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通过恳求倒可能让别人接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一确定现象,定义关键词  从写作要求“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来看,这是一道现象类作文题。阅读具体材料可以发现,我
2018年,“锦鲤”一词成为网络热词。朋友圈里疯狂转发各种“人形锦鲤”,只为祈求好运连连。可是仅靠转发锦鲤就能得偿所愿吗?  各种考试前夕大量考生转发锦鲤,希望自己顺利过关,取得好成绩。个中原因,值得思忖。  作为一个多年来有幸被视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学子,我也有过转发锦鲤以求心安的经历。想定有不少同窗与我有同感,纵然寒冬酷暑挑灯夜战,身陷题海奋笔疾书,高强度的学习还是无法增添更多的自信,面对大大
这天,课外班放学,我无意间瞥见道旁栽种的丁香,情不自禁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我仍记得初见丁香时的情景:蓝天下,在一排灰砖红瓦的平房前种着一排丁香树,树上密密麻麻地开着丁香花,紫的、白的,一团团的,微风拂过,香气扑鼻,星星点点的花飘落在地上,美不胜收。这是我与丁香的初次邂逅。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小小的花朵竟陪伴了我几载光阴,见证了我幼年的欢乐时光。  上小学三年级时,懵懂的我告别了
63岁的刘泉杰是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上的环卫工。深秋时节落叶很多,早上6点,这条路他已经扫了一个小时。天亮得很快,他需要趁着行人少把路边的垃圾箱擦一遍,再将花坛里的垃圾捡起来。6点半,工作了一个多小时的环卫工们迎来了饭点,十几位环卫工人逐渐聚集到青岛市崂山区劲松七路一家饭店门前。集合之后,刘泉杰和他的同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这家不花钱就吃饭的饭店。店里的饭菜花样不少,还正热乎,大家凑到一桌,吃上了
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向我表达了他的焦虑:我的孩子非常努力,结果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出现了下滑。孩子曾经抱着头哭泣着说,我难道不想考个好成绩吗?家长的那种无助感,溢于言表。  说实话,作为一个曾经的高三学生家长,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整整高中三年,儿子虽然一直很努力,但他的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儿子曾不止一次地问我:“我是不是很笨?为什么我拼尽了全力,还是考不过别人?为什么这次我感觉自己准备得特别充分
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指出,真正的教养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外化,而培养品质的方式在于阅读,阅读的内容即为名著。  但是,究竟什么是“名著”?从狭义角度看,运用汉字的拆字组词法,名著便指名家著作。可名著真的仅局限于“名家”,抑或包含所有名家吗?都不尽然。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快速、文本堆积的冰冷硬件时代,名著首先要与市场上的流行文学区别开。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经历时间洗涤打磨最终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