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中的重民思想探究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贞观政要》一书记载唐太宗在位几十年间治理国家的活动中的一些事迹,包括唐太宗与臣子的对话以及一些故事,这些对话和故事中展示了唐太宗和一些大臣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智慧,也正是他们的智慧成就了贞观之治这个时代的出现。不可否认是他们这些统治者的正确的治国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深究下去是哪些策略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呢?读完《贞观政要》这本书,感触比较深的是统治者能够把百姓放在重要的位置,能够意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要知道当前反而这一道理逐渐被丢弃,关注百姓的利益以实现自己的统治。
  【关键词】贞观政要民众政治合法性
  一、《贞观政要》中的民生思想
  (一)百姓是统治的基础和根本,千方百计首要保存百姓。抛开书中的阶级立场来看这一思想,其无不闪烁着光芒,尤其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侵犯百姓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关注民生已显得尤为重要。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形。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句话强调君本质上与民是息息相关的,君要依赖于百姓的存在,百姓亡了,哪还有君存在。当一国国君的基本原则,必须先保存老百姓。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就如同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肚子饱了,人却死了。
  书中论述了统治者要保存百姓的思想,并且还提出了具体怎么保民的办法,魏征说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梁,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家室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这段话是说有道之君都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思百姓之所思。国君住楼台馆阁,就要想到人民也有房屋可以安身;国君吃膏梁鱼肉,要想到人民也无饥寒之患;国君选妃嫔宫女,就要想到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这是国君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这是国君保民的具体行动。从中我們可看出国君的保民行动都是从关乎到百姓生存的基本所需,衣食住行等都是百姓生存的基本需要,统治者也正是从这些基本点着手来安抚百姓的。
  (二)重视百姓的声音。论任贤、论求谏、论纳谏和直言谏诤附这四篇,可看出,唐太宗求贤、求谏都是为了听到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了解大臣们的想法,并通过听取大臣们地谏言来了解百姓的状况。这点也是保存百姓的体现,要保存百姓就要听取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状况。这样统治者也能顺利推行统治,是获得统治合法性的必经途径。“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意思是国君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倾听下面的呼声,了解下情,那么权贵重臣便不能够掩盖君王耳目,而下情必能上达。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君主只能主要依靠大臣们,听取他们的谏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唐太宗特别重视大臣们要勇于谏言。书中谈到唐太宗为了鼓励大臣们谏言,制定奖励方法,而且在于大臣的谈话中时刻鼓励大臣们要谏言,通过讨论前朝皇帝的失败来告诫大臣要敢于谏言。
  (三)保护百姓的利益。书中的保护百姓利益的思想很值得我们探究。虽然这些思想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书中保护百姓的利益的思想体现在方方面面。百姓的衣食住行财产都在保护之内。书中第一卷写到: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可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材,即朕所赐。……这段话论述的是如何保护百姓的财产,核心思想是统治者要安于职守,做好其本职工作,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统治者要安于职守,做好本分工作就需要不要扰民,具体来说包括统治者要减轻徭役,不能大兴土木,以及一些耗费民力的工程,唐太宗即使在社会比较安定,财富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也不能骄奢淫逸。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要想到还有很多的百姓还没有饭吃,没有房住,因此就要节制自己的私欲,让自己的私欲要服从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让百姓的利益来服从自己的私欲。
  在第一部分曾论述到了国君在自己衣食住行满足的情况下,也要想到百姓也应该有相应的满足,这样才能保存百姓。书中都有精辟的论述。
  二、《贞观政要》中的重民思想在当代的启发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政治合法化的基础。政治合法性是指,就是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书中反复强调百姓是统治的基础和根本,统治者不能对百姓实施暴政,包括不能过度徭役百姓,不能从百姓身上窃取太多利益,使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和有房住,保证百姓生存的最基本的物品的满足。政治权力合法化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给民众一定的“好处”,也就是生存所需的基本物品。
  当今百姓面前的几大难题有物价高、看病难、上学贵、等,这是关系到百姓生存的基本问题,政府若是解决不好定会影响到统治合法性的获得。当今经常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起因都是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证和满足,时常受到侵害,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出来,最终就影响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获得。
  所以,警示我们的政府和政党一定要重视起来政治合法性的获得,把保护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政府职能的执行和公共政策的实施都要以民生作为基本价值选择,用实际行动来展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政府要建立起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
  政治合法化的途径的系统论的观点将合法化的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从输出的角度来分析,政治合法性来自于国家和政府政策满足社会成员的愿望和需求。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听人民的呼声,看人们需要什么,这个过程就是利益输入的过程,国家要制定法律政策来保证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性、便利性、简洁性、法制性、制度化。政府要坚持公共物品和服务原则
  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关,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他的基本任务和职责。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实则是一种交易关系,一部分人组成政府,收了民众的钱。就是要提供民众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取决于政府提供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来向民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其他文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愉快的学习是需要技巧的。通过对激励教学学法的研究,以及作者对此方法的尝试,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施行“澈励教学法”会使我们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三环教学的课堂教学有二方面:其一是学生对
期刊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浅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通过提出问题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真情经营,营造学生
期刊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
期刊
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思维碰撞中展开,
期刊
8月31日上午,韶关市烟草专卖局到曲江区大塘镇红新村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金秋助学”活动,共向红新村学子捐赠了10080元的助学物资。
期刊
【摘要】教育培养的是四有新人,培养的是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它的重要性不言则明;智育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体育虽然排在了第三位,但是它的发展也同样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也就不从谈起。面对当今学生体质的下降,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渐进式体育和健康  一、现代我国教育的改革现状  (一)
期刊
【摘要】体育作为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的健康意识水平普遍较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意味着要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的体魄,这样农村体育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
期刊
王蒙是一个经历坎坷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未泯的战士,又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家。他的《春之声》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而且以“標新立异、另辟蹊跷、花样翻新”的创作手法,为新时期小说创造园地的繁荣和发展奉献了一束奇葩。  《春之声》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