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生姜种植效果的影响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理控制生姜的种植密度是保障生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的不同会对生姜生长的株幅、单株根状茎质量、株高、主茎叶片数以及株行间的透光通风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生姜种植密度差异对种植效果影响的研究,可以有效探索出最大限度提高生姜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通过分析生姜的特点及种植要求,对不同密度下生姜种植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部分提高生姜种植产量及质量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密度;生姜种植;种植效果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32.5       文献标志码:B
  生姜,又称黄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食品与医药领域的重要生产原料。生姜因其种植周期短、成产效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姜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必须加强对生姜种植相关因素的研究,以此促进生姜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   生姜的特点及种植要求
  1.1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生姜是中国居民常用的烹饪佐料之一,其内含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生姜中的姜辣素与挥发油两种成分能够使得生姜发出浓郁的气味,使其被作为烹饪中去腥除味的重要调味剂[1]。
  生姜的使用方式也十分多样,既可以加入到菜品中,也可以生吃或制成姜制品食用。此外,生姜具有解毒、驱寒及止吐止泻的效用,是中医药方中常见的一味药剂。
  1.2   对种植条件要求较高
  1.2.1   温度
  生姜属于热带植物,喜欢温暖的气候环境,缺乏耐冻的能力。因此,在生姜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其所在环境的温度[2]。
  1.2.2   光照
  生姜属于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高,在幼苗期间对其进行遮阴栽培即可。
  1.2.3   水分
  生姜的根系并不发达,且通常根基较浅,因此在生姜种植过程中,需要为生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种植土壤的湿润,防止生姜出现枯萎现象[3]。
  1.2.4   土壤
  种植生姜的土壤需要土质疏松,并且具备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功能。同时,生姜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营养成分要求也较高,在种植时需要选择近几年未种植生姜,且未受到环境污染的优质土壤。
  1.3   生姜的生长周期较长
  生姜具有生长周期长的特性,从种植开始直到收获时间能够达到200 d。通过观察生姜的生长过程可以发现,生姜的生长存在十分显著的阶段性特点。通常情况下,生姜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发芽阶段、幼苗阶段、生长阶段以及休眠阶段。
  处于发芽阶段的生姜在生长时主要依靠姜本身的养分,而生姜生长到幼苗阶段后就需要为后续的生长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生姜的根茎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生长阶段是生姜不断促进自身各器官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期间生姜的根、茎、叶都会呈现旺盛生长的状态。生姜不具备较强的耐寒耐冻能力,因此在霜冻天气后生姜的茎叶会出现枯萎,而根茎则进入休眠期[4]。
  2   不同种植密度对生姜种植效果的影响
  2.1   种植密度对个体生长的影响
  生姜产量的衡量标准是由平均单株根茎及每667 m2生姜的株数共同构成,这二者必须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使生姜種植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
  当生姜种植的群体较小时,提高生姜种植的密度会使单位面积的生姜生长株数变多,并促进生姜种植的群体产量上升,而对生姜自身的个体生长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若超过了种植密度的范围,则会导致生姜种植个体发育不良。通过试验得出,当生姜种植密度由6 000株/667 m2提高到8 000株/667 m2时,生姜的个体生长出现轻微的削弱趋势,但不会受到明显影响。若是将种植密度提升到9 000株/667 m2时,则部分生姜植株出现了发育矮小、叶面积小、分枝数少且茎块又小又轻的现象,生姜的生长质量明显下降[5]。
  2.2   种植密度对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试验得出,随着生姜种植密度的提高,生姜生长群体的叶面积和分枝数都出现了相应的提升。当生姜种植密度基数较小时,群体叶面积和分枝数的提升幅度较大;而生姜种植密度基数较大时,则会由于生姜个体生长的弱化而造成群体叶面积和分枝数的提升幅度十分微小。在试验中将生姜种植密度由6 000株/667 m2提升到7 000株/667 m2时,群体叶面积增加了约315 m2,分枝数则增加了约16 600枚;若是将生姜种植的密度由8 000株/667 m2增加至9 000株/667 m2时,群体叶面积只增加了约35 m2,分枝数增加了约6 500枚。因此,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生姜的经济产量及生物学产量都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得到提升,但若超过了种植密度的范围,则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幅度,甚至会出现产量负增长的现象。
  3   提高生姜种植产量及质量的途径
  3.1   生姜播种及灌溉管理方面
  首先,针对生姜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得出在生姜种植的播种环节,需要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大姜5 000~6 000株/667 m2、小姜7 000~7 500株/667 m2,确保生姜种植的生长环境呈现出最佳状态[6]。
  其次,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控选种、催芽及播种时间等。选择姜种时,优先选取生存能力强且高产的姜种,在进行播种前20 d晾晒姜块,选择光亮、肥大、新鲜的姜块进行掰姜工作。在掰姜时要注意每块姜上都需要存留1~2个柱状健康的芽苗。选取3月下旬至4月下旬作为生姜种植的播种时间,并严格控制生姜的生长温度,确保姜芽能够健康生长。   最后,针对生姜种植的灌溉与排水方面,采用微灌或滴灌技术。在生姜生长的不同阶段控制灌溉数量,确保控水充足和均匀,防止出现土地干湿交替的现象。此外,浇水工作不能选在中午进行,避免出现灼伤姜苗的情况。遇到暴雨天气应及时对生姜种植的土壤进行排水处理,避免水涝导致生姜腐烂[7]。
  3.2   生姜种植的土地管理方面
  在生姜的生长期间,种植土地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生姜种植的土地管理主要分为中耕培土、施肥及除草3个部分。
  3.2.1   中耕培土
  生姜主要是从土地底部向上不断地生长,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生姜种植土地进行2~3次中耕培土工作,疏松生姜种植土壤。若是出现姜块裸露的问题,需要加厚种植土壤,保证生姜健康生长。
  3.2.2   施肥
  通常需要施用带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有机肥料为生姜种植土壤施肥。施肥时间选在生姜播种后全部出苗时、生姜长叶时及初秋。
  3.2.3   除草
  由于生姜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应防止杂草抢夺生姜生长中的营养和水分,及时清除杂草,确保生姜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3.3   生姜病虫害防治及收贮方面
  3.3.1   病虫害防治
  ①将参与生姜种植的所有农具提前消毒,例如通过撒农药、高温加热的方式杀菌消毒,避免农具传播生姜病害的风险。②若出现了病姜,应及时铲除,并将其带离生姜种植的土地进行无害化处理。③生姜成熟并收获完成后,应将生姜的秸秆带离种植土地,防止有害物质的残留使下次播种的姜块受到损害。
  3.3.2   收获及贮藏
  种植户需要以生姜的用途为依据,将生姜分为种姜与新姜。种姜作为生姜种子,可以在生姜的幼苗阶段后期进行收获。新姜则需要在10月中下旬姜叶还未结霜的时候将其收获[8]。
  4   结语
  种植密度对生姜的生长、质量与产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生姜种植户在进行生姜生产时,需要将生姜种植的密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盲目提高种植密度的情况,以此提高生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张开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生姜种植面积预测研究与实现[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 2 ] 杜海霞.汉中盆地生姜发展现状及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发生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 3 ] 曹光磊,姜国霞,高产,等.不同密度对生姜种植效果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9(6):30-32.
  [ 4 ] 鄭福丽,姚海军,张柏松,等.不同有机肥料在生姜种植中氮素的矿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60-64.
  [ 5 ] 任治安.无土栽培生姜长成记[J].农民文摘,2016(4):30-31.
  [ 6 ] 张红梅,沈亚强,陈贵,等.不同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9):1435-1437.
  [ 7 ] 张红梅,沈亚强,姚金林,等.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40-41,43.
  [ 8 ] 邱书钦.我国生姜价格波动特征及短期预测研究——基于生姜价格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71-72.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赖于林木种植培育技术的支持,使林业工程建设得以持续开展,它的实践满足了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需求,并为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实践与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3.13
摘 要:随着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扩大,落叶松球蚜发生较为严重,被列为太子山林区的主要害虫。落叶松球蚜生活规律复杂,变形较多,防治难度较大。通过长期观测记录和防治实践,逐步摸清了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分布及生活史,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球蚜;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202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田间见病早,后期病情上升快。不同生育期、不同药剂品种以及防治次数对发病都有较大程度的差异。研究了202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菌源、小麦品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9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摘 要:近年来园林绿化快速发展,五角枫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园林绿化对五角枫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园林绿化对五角枫的需求,应加强对五角枫育苗技术的研究。基于此,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阐述了五角枫生长特性,探讨了五角枫播种育苗技术方法,旨在为五角枫育苗生产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五角枫;播种育苗;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13-02 中国图书分类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蔬菜必不可少。农户种植蔬菜时,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会使用价格较为低廉的化学肥料,同时配合农药消灭害虫。这样会导致更多的污染物在蔬菜上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产生负面作用。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科学施肥,从而达到高质高量的目标。以无公害蔬菜为例,阐述了其种植施肥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农户
摘 要:油茶喜阳光,适宜生长在南方地区,其中富含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均对人体有益,是制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因其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在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但随着种植规模的加大,在油茶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为病虫害问题。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便会对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油茶种植的产量以及品质,对油茶种植的相关技
摘 要:油松林具有易成活、生长快、耐贫瘠等优点,在如今的林业发展中属于关键用材,得到了广泛培育与栽植。而在油松造林作业中,幼林抚育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极为关键,唯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提高油松造林的成活率,保障油松快速健康生长,从中获得最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希望能为从业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油松;幼林抚育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山区水土流失、水土荒漠化日渐严重。荒山造林计划成为了促进自然环境快速发展、减少山区水土流失、水土荒漠化的最佳解决方式。由于现有造林规划的不合理设定,导致荒山造林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标准。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度探讨,以实现荒山造林的科学化管理。以此作为挖掘重点,深度探索荒山造林树种的合理选择与造林技术的优化创新,提升荒山造林的成活率,进而推动荒山造林
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关注。在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结合树木生长的特点等加强精细化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树木生长成效,为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围绕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加强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技术应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管理举
摘 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资源之一,林业发展离不开相关的育苗管理技术。由于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也不相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苗木的管理,使育苗管理技术得到提升。主要对当前林业苗木育苗管理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探究与分析,可以为日后的林业育苗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15-02 中国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