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地区的中强地震的地震前矩释放进行研究,获取了东南沿海地区18次ML≥5.0以上地震前一定搜索半径内(100 km和150 km)地震矩释放的空间分布图和时序变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地区的中强地震的地震前矩释放进行研究,获取了东南沿海地区18次ML≥5.0以上地震前一定搜索半径内(100 km和150 km)地震矩释放的空间分布图和时序变化图。结果表明:在搜索半径内地震目录G关系符合线性特征的情况下,当搜索半径为100 km时,12个地震震前存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当搜索半径150 km情况时,9个地震震前存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因此,相对而言,搜索半径为100 km时,存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的地震比例更高。
其他文献
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测量场地基础信息严重缺乏的客观情况,应用Visual Studio 2008和ArcGIS Engine 9.3组件开发技术,构建了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了场地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监测数据统计和信息可视化等功能。跨断层场地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可以为地震预报和相关科研提供科学而可靠的数据支持。
2014年第3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上东裂谷带以下存在地壳岩浆库的地震学证据”(Seismic evidence for a crustal magma reser-voir beneat
大地震(M≥7.0)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倒塌是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我国大地震频度大、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当前的抗震设防体系在防御大地震、确定大震概率性设计地震动参数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探讨了"大地震"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详细分析了基岩场地上罕遇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2%)、极罕遇地震动(年超越概率
据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01月14日13时21分38.8秒,在四川省乐山金口河地区发生5.0级地震,震中位于29.31°N,103.2°E,震源深度13km.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16时,
引言勘探地震学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向地下传播的地震波,通过观测和分析地下岩层对激发地震波的响应结果,用以推断地下岩层的结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学科,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本研究选取2009-2015年云南地区观测连续、稳定的水温观测资料共34项,采用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分析方法联合提取异常,同时选用同时期发生在云南省内的21次17组(发生在1个月内的
从地震监测环境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盐城台地震监测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强盐城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前震或广义前震对于强震的短临乃至临震预测至关重要,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就是利用前震序列进行成功预测的典型例子。近年来的玉树7.1级、于田7.3级等地震均具有明显的前震活动,因此,判断一次显著地震事件或地震序列是否具有前震属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研究发现,区域5级以上地震前短期阶段常发生显著地震活动,是5级以上的地震孕育进
1会议概况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是联合国常设机构之一,是保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执行的机构,条约组织由缔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震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当所考虑的地震波特征波长小于震源的总的特征尺度时,整个地震可以看成是多个“子事件”组成,每个“子事件”可以看